孫瑞曉
(金龍聯(lián)合汽車工業(yè)(蘇州)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
2022年3月,我國首個國家層面的氫能產業(yè)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氫能產業(yè)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2021—2035年)》發(fā)布,要求燃料電池汽車的保有量在2025年要達到五萬輛,在國家政策保障下,燃料電池汽車特別是自卸汽車等運營場景具有很大的潛力。
本文在深入研究目前氫燃料電池、儲氫系統(tǒng)、電機、電池動力系統(tǒng)相關部件的性能和成本的基礎上,考慮車輛使用場景,運用Cruise軟件建立整車仿真計算模型,對動力系統(tǒng)部件進行參數確定和選型,并進行了動力系統(tǒng)的布置。
主要針對城市建筑工地開發(fā)31 t氫燃料電池自卸汽車,采用8×4驅動形式,建筑工地道路復雜,坑多,彎多,濕滑,且坡度大,對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很高,目前加氫站距離作業(yè)地點較遠,卸貨距離按單程40 km,每日來回3班計算。
總體設計需滿足以下要求:
(1)設計最高車速≥85 km/h,限速85 km/h;最大爬坡度≥50%;
(2)綜合續(xù)航里程大于250 km~300 km;
(3)考慮自卸車使用環(huán)境惡劣,部件特別是電器件布置盡可能離地距離超過1 m,1 m以內的部件需考慮防水問題;
(4)整車運營時一般限速60 km/h,常用車速為30 km/h~50 km/h,新能源動力系統(tǒng)匹配時考慮此車速區(qū)間內的整車經濟性、動力性;
(5)提高整車可靠性、安全性。
根據使用場景及整車設計要求,31 t氫燃料電池自卸汽車整車主要技術參數如表1所示。
基于目前燃料電池反應堆額定功率、響應速度,電池充放電倍率等因素,研究車輛燃料電池動力構型如圖1所示,采用了電電混合高壓系統(tǒng),系統(tǒng)主要包括氫燃料電池系統(tǒng)、驅動電機及電機控制器、電池及電池管理系統(tǒng)、電動真空泵、直流轉直流(DC/DC)轉換器、電動空調、助力轉向泵、電除霜、電機冷卻液泵和整車控制器組成,動力源由動力電池系統(tǒng)提供,整車控制器通過識別車輛狀態(tài)信息及駕駛員操作意圖,控制電機及電動附件實現車輛加減速、制動、轉向等車輛運行。
車輛能量控制的策略核心思路為減少燃料電 池功率調節(jié)頻率,減少開關機頻率,動力電池盡量工作在高壽命區(qū)間,同時需要考慮電池的充放電倍率區(qū)間及電池溫度與充放電倍率的關系,目前電池的荷電狀態(tài)(State of Charge, SOC)控制循環(huán)如圖2所示。
當SOC在0%~50% 時,燃料電池目標功率為60 kW,15%的滯回處理;當SOC在50%~60%時, 燃料電池目標功率為30 kW或60 kW,滯回區(qū)間;當SOC 在65%~85%時,燃料電池目標功率為30 kW,15%的滯回處理;當SOC 在85%~95%時,燃料電池目標功率為10 kW或30 kW,滯回區(qū)間;當SOC>95%時,燃料電池關機。
根據經驗,選擇AB兩款電機進行計算,其電機參數對比如表2所示??紤]后橋供應商能提供的速比,初選后橋速比為5.92和6.73。利用AVL Cruise軟件,搭建車輛的經濟性、動力性仿真模型,如圖3所示,整車總質量按3.5×10kg和超載5×10kg分別計算,仿真對比結果如表3所示,最大爬坡度按電機轉矩計算,未考慮輪胎打滑和其他新能源部件功率問題。
綜合考慮動力性、經濟性、電機成本,最終電機選用A型永磁同步電機,匹配6.73速比。
根據2.2仿真計算結果,車速為20 km/h,坡度為18%時所需功率最大,為357 kW??紤]車輛的通過性和整車布置,只能安裝4箱動力電池,結合動力電池廠家提供的電池型號,單回路電池組最大系統(tǒng)功率無法滿足整車需要。從現有產品中選擇,滿足4箱安裝空間,電量符合,功率性滿足,初選兩組電池方案162 kWh和100.91 kWh。
純電動模式下電池電量決定續(xù)航里程,根據使用工況,需滿足SOC為60%,續(xù)駛里程大于50 km。
式中,為純電動模式下最低電池電量;為每公量耗電量,取值1.70 kWh/km。
根據整車對峰值電源放電功率和續(xù)航要求,確定動力電池參數如表4所示。
氫燃料電池自卸汽車在穩(wěn)定時速行駛時,氫燃料電池提供驅動力則能耗較低,本車選用氫燃料電池額定輸出功率為113 kW,工作環(huán)境溫度范圍為-30℃~45 ℃,設計壽命大于1 000 h。
氫能電能轉化率可以根據氫燃料電池電堆運行效率確定為
式中,為氫耗與電耗轉化率;等于1.2×10kJ/kg(H的低位熱值);為燃料電池電堆效率。此車匹配的燃料電池電堆效率為50%,得出為
根據仿真計算結果,百公時電耗為241.72 kWh,根據整車續(xù)駛里程要求及氫耗電耗轉化率,可以計算出整車載氫量至少為45.56 kg,一般氫瓶的壓力為35 MPa,確定采用9個210 L氫瓶。
氫燃料電池自卸汽車底盤布置難點在新能源相關部件,主要包括氫燃料電池系統(tǒng)、儲氫系統(tǒng)、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tǒng)、冷卻系統(tǒng)(Auto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TS)、打氣泵、電池空調的布置,將以上系統(tǒng)按功能及布置位置劃分為五大模塊,如圖4所示,包括(1)駕駛室下方的氫燃料電池模塊;(2)駕駛室后方布置儲氫及控制模塊;(3)二三軸間車架兩側布置分裝模塊;(4)電機驅動模塊;(5)傳統(tǒng)底盤部件。
本車總布置方案是在31 t氫燃料自卸汽車底盤上實現模塊化設計。合理利用底盤空間,燃料電池布置在原發(fā)動機位置,底盤更改量小。各模塊互相獨立,可便于快速拓展到其他車型。儲氫系統(tǒng)布置在駕駛室后方,使用儲氫總量達到9×210 L,且便于拓展其它品牌結構的氫瓶。動力電池在氫瓶下方布置兩塊電池、二三軸之間右側布置兩塊電池,使動力電池的總容量達到162 kWh。電機冷卻系統(tǒng)、打氣泵、電池冷卻系統(tǒng)布置在二三軸左側形成模塊,可以提前分裝,提高生產制造效率。動力系統(tǒng)采用中置后驅方式,驅動電機布置在二三軸之間,車架中間,傳動軸與后橋連接。
針對31 t氫燃料電池自卸汽車設計尚無成熟方案,綜合考慮整車使用場景及整車性能指標,兼顧相關部件的性能和成本。本文介紹了氫燃料電池自卸汽車總體設計方案,動力系統(tǒng)匹配設計包括控制系統(tǒng)組成架構、電機及速比選型、動力電池選型、氫燃料電池及供氫系統(tǒng)匹配,動力系統(tǒng)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