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志超
在廣東連州馮達飛紀念館,展出一幅1939年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等領導給新四軍女兵焦恭貞題詞圖片。這張圖片,是一塊由周恩來、陳毅、馮達飛等11位領導人和1位外國友人給焦恭貞題滿詞的綢子。
連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喬國華是馮達飛的親屬,他知道這幅綢子的來歷。據(jù)他介紹,1938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為送新四軍軍長葉挺回新四軍總部,并向新四軍傳達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來到皖南涇縣新四軍軍部視察。在皖南的20多天中,周恩來廣泛接觸了廣大干部、戰(zhàn)士,深入了解了部隊的生活、學習和軍事工作等各方面的情況,并作了許多重要的指示。一天,周恩來在軍部大禮堂觀看演出后,到后臺看望演職人員。在與新村戰(zhàn)地服務團成員交談后,作為戰(zhàn)地服務團成員并參加演出的18歲女戰(zhàn)士焦恭貞,將事先準備好的一塊白綢布交給周恩來,請他題詞。周恩來揮筆潑墨寫下了“為創(chuàng)造民族革命的藝術而奮斗!”的題詞加以勉勵。
周恩來還將題詞的白綢布帶回去,請陳毅、周子昆、馮達飛、余立金、薛暮橋、沈西蒙、何士德等11位同志題詞。陳毅的題詞是:十載辛酸斗兵戈/愧我吳下舊阿蒙/半壁河山沉血海/滿地干戈戰(zhàn)沙蟲/日搜夜剿人猶在/萬傷千死鬼亦雄/彈丸掙扎魚亂變/地覆天翻五洲紅 贈 恭貞同志。時任新四軍教導總隊教育長馮達飛的題詞是:“恭真同志,以你抗戰(zhàn)的熱情,奮慨的歌聲,喚起全國的民眾!”值得一提的是,周恩來還請國際友人、德籍作家、記者希伯題詞。當時希伯正在新四軍軍部采訪,也作了“為了自由世界中的新中國”的題詞。
焦恭貞把這一題詞的綢子布視若珍寶,不論是抗日時期,還是解放戰(zhàn)爭年代,她都認真仔細地用紅綢子布包好,帶著它轉(zhuǎn)戰(zhàn)大江南北和蘇魯皖大地,并迎來了新中國誕生,至捐獻出來時,已過68年。
焦恭貞是安徽省涇縣人,1920年2月生,1938年參加新四軍戰(zhàn)地服務團,1939年初到新四軍教導總隊文化隊學習。新中國成立后,焦恭貞帶著這塊白綢子隨著她丈夫、老紅軍、時任華東軍區(qū)政治部干部部部長的楊漢林(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來到南京,他們請人做了個玻璃框子,作為傳家寶對白綢子加以保存。
上世紀80年代后期,軍事科學院百科研究部副部長王輔一將軍在《周恩來年譜》(1898-1949)上,看到書中提及周恩來給焦恭貞題詞的事。由于王輔一與焦恭貞、楊漢林都熟悉,加之又研究新四軍軍史,自然記住這件事,但一直沒有機會詢問。2006年9月,王輔一參與南京軍區(qū)軍史館的籌建時想起這件事,他找到年老患病的焦恭貞,動員她將題詞獻出來。鑒于藏品年代久遠,容易損壞,王輔一將其掃描制成照片。隱藏了68年的珍貴藏品照片,終于得以南京軍區(qū)軍史館展現(xiàn)。
廣東航空學會常務副會長梅衛(wèi)民先生,從他在南京軍區(qū)工作的弟弟那兒,獲得這張珍貴圖片。2020年,清遠市博物館布展《南粵赤子 鐵血軍魂——馮達飛烈士專題展》,喬國華把這幅有周恩來等領導給新四軍女兵焦恭貞題詞圖片給了清遠市博物館。2021年5月,連州布展馮達飛將軍紀念館時,采用了這張珍貴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