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建設中共廣南分委、廣南軍分委,中共陽春縣委、陽春縣人民民主政府紀念園的前前后后"/>
■ 本刊記者 梁伯鈞
1.中共廣南分委、廣南軍分委,中共陽春縣委、陽春縣人民民主政府紀念園全景
蒼松翠柏慰英靈,清風正氣勵后人。
2017年10月31日,原珠江縱隊第一支隊隊長、中共廣州市委原書記歐初與世長辭,享年96歲。在他去世前,他終于等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共廣南分委、廣南軍分委,中共陽春縣委、陽春縣人民民主政府紀念園落成開園了。
數天前,受歐初委托,其子歐偉雄來到陽春市春城街道蟠龍村,參觀了紀念園。曾經在陽春戰(zhàn)斗過的歐初,對蟠龍村一直念念不忘。在重病垂危之際,他委托兒子回到老區(qū)帶去他的問候并了解紀念園的建設進度。
當他聽到在陽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紀念園于2015年下半年動工建設,總投資約300萬元,占地4690平方米,并將于2017年8月1日建成開園的好消息后,歐初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歐初老領導生前對紀念園的建設給予了親切的關懷,還親自題詞。在知道紀念園終于順利建成的三天后,了卻心愿的老領導安詳地永遠離開了我們?!被叵肫鹜碌年柎菏欣洗贂L葉均盛,依然十分激動。已年逾七旬的老會長,執(zhí)意要領我們一起前往紀念園看看。
在陽春市春城街道東北部,有一處群山環(huán)繞的地方名叫蟠龍。大山茂林孕育的蟠龍河,猶如一條巨龍蜿蜒西出,匯入兩陽母親河漠陽江,氣吞山河,地如其名,素有臥虎藏龍之地的美譽。
這里水路陸路兼?zhèn)?,山高林密,四通八達……70多年前,蟠龍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成了中國共產黨人建立革命根據地的首選,中共廣南分委、廣南軍分委、中共陽春縣委、陽春縣人民民主政府均在這里誕生,成為廣南地區(qū)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指揮中樞,當時有“小延安”之稱。
葉均盛介紹說,1948年6月,中共廣南分委、廣南軍分委在這里成立,統(tǒng)一領導云霧山區(qū)的茂名、電白、信宜及原中區(qū)所屬的新會、高明、高要(南部)、鶴山、臺山、赤溪、開平、恩平、陽江、陽春、新興、云浮、羅定、郁南14個縣的黨組織和武裝斗爭。馮燊任分委書記兼軍分委主席,謝創(chuàng)任分委常委,吳有恒任分委常委兼軍分委第一副主席,歐初任分委常委兼軍分委第二副主席。
廣南分委的正式成立,使粵中區(qū)的黨組織和人民武裝實現了統(tǒng)一領導,大大加快了武裝斗爭發(fā)展的步伐,保證了反“清剿”斗爭的順利進行。
1948年12月,經中共粵中分委批準,粵中區(qū)第一個縣級人民政權——陽春縣人民民主政府,在蟠龍正式成立,黃云任縣長,陳庚、陳楓任副縣長。
解放戰(zhàn)爭時期,蟠龍劉屋咀村是有名的紅色堡壘村,村民們無私無畏地掩護、接待、支持革命隊伍,歐念昭、歐基圣、歐念欽、歐圣聰家都是堡壘戶,全村有歐圣聰、歐念欽、歐圣通、譚植、歐圣蔡、歐英、歐炎等7人先后參加了革命,全村21戶中軍烈屬就達7戶。馮燊、吳有恒、歐初、謝創(chuàng)等領導人在1948年5月底在蟠龍根據地勝利會合,6月11日在歐基圣家召開會議,傳達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指示,宣布廣南分委、廣南軍分委正式成立。
跟隨葉會長走進莊嚴肅穆的紀念園,只見院內松樹挺拔、綠意盎然。12塊石碑矗立兩側,上面刻著為陽春解放事業(yè)作出貢獻的劉田夫、黃云、歐初、謝創(chuàng)、李信、謝立全等革命前輩的題詞:“牢記過去、開創(chuàng)未來”“飲水思源、不忘老區(qū)”“艱苦奮斗、脫貧致富”“風雷激蕩、不屈不撓”“以史育人、催人奮發(fā)”“挺進粵中”……既有對烽火歲月的豪情描述,又有對后世的殷殷期望,還有對后人的諄諄勉勵。
“這些題詞大多是革命前輩在世時親筆題寫,每一件都表達了革命前輩對革命老區(qū)和老區(qū)人民的深情和厚愛。紀念園開園當天,60多名革命前輩的后代專程前來和很多群眾參加開園儀式。”葉會長說。
葉會長指著園內的雕像、石刻深情地說:“這些材料都是我精心挑選的,即使過了一百年,也不會因為歲月的變遷被腐蝕?!?/p>
紀念園籌建于2011年,在陽春市檔案館一份文件上,記錄著當時陽春市黨史研究室等多個部門向市委市政府建議建設紀念園。
葉會長回憶說,有一次,我下鄉(xiāng)走訪革命遺址的時候,看到中共廣南分委、廣南軍分委成立遺址破敗不堪,如果不是專門的研究者,根本不知道這里曾發(fā)生過轟轟烈烈的革命往事。
看到這番情景,葉會長不禁感慨:“如果再不修繕革命遺址,這么重要的一段歷史,可能很快就會被人們淡忘?!?/p>
在梳理史實的時候,葉會長發(fā)現還有不少革命遺址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帶領團隊走村訪民,把陽春市重要的、有價值的革命遺址梳理出來,并小心求證,確定好遺址的準確位置,以便日后及時修繕保護。
2.觀看紀念園的題詞
紀念園的宣傳專欄
當時陽春市也有一些同志有不同意見,為此還召開了多次工作會議,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葉會長找來了翔實的歷史材料,還想方設法尋找當年在陽春戰(zhàn)斗過的老領導、老戰(zhàn)士。比如,解放后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副主席的黃云,由他們講述當年在陽春的革命歷史,以此對照革命遺址的真正所在地。
2014年5月,通過大量的實地調研后,葉均盛會長向市委提出了關于蟠龍陽春縣委、廣南分委和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遺址、河口烈士紀念碑、陽春革命歷史紀念館等革命遺址和紀念設施建設工程的6項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2016年投資270多萬元在春城街道蟠龍村建成了占地面積4690平方米的“中共廣南分委、廣南軍分委,中共陽春縣委、陽春縣人民民主政府紀念園”。
在紀念園開園儀式上,時任陽春市委書記陳平指出,新建的紀念園,銘記著烽火歲月里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的革命歷程,這是一座歷史豐碑。我們要珍視這一段歷史,銘記共產黨人在極端艱苦的環(huán)境下始終堅守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銘記老區(qū)人民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中,始終奉獻革命的無私精神。
初戰(zhàn)告捷后的葉會長深受鼓舞,又一鼓作氣籌資27萬元修繕了七星村沙塘崗自然村的“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六團成立舊址”。在施工期間他經常到場檢查,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負責人一起研究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項目2017年正式落成并供人們參觀。籌集100萬元建設占地面積2600多平方米的河口革命烈士紀念園。同時,積極參與崗美鎮(zhèn)潭簕紅色村黨建工程示范村的建設,支持崗美馬鞍崗烈士墓、圭崗韓望生烈士墓、蟠龍薛貽普烈士墓、春灣鎮(zhèn)山中間村烈士墓的修建等。這些項目的建成,對全市人民深入了解陽春歷史、增強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今年我已經74歲了,陽春黨組織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革命遺址,它包括黨的重要機構舊址,重要事件、重要戰(zhàn)役戰(zhàn)斗的舊址、遺址,重要領導人的故居、舊居、活動地,具有重要影響的革命烈士事跡發(fā)生地或墓地,我沒有辦法一宗一宗地跟下去,所以我一定要窮盡精力把能挖掘的、已知的修好建好。通過盤活紅色文化資源,加大開發(fā)利用力度,教育年輕一代。”葉均盛真誠的希望,這些遺址真正做到用起來、活起來、強起來,讓紅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傳,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
紀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