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云
家有男孩的父母,總是非常羨慕家有女孩的,可家有女孩的媽媽卻說:我們的難是另一場煎熬……
英國一家食品公司在調(diào)查2000組家庭后,得出了男孩、女孩、狗狗的可愛值和年齡變化圖。結(jié)果只有狗狗的可愛值一直穩(wěn)定在100,男孩、女孩可謂是跌宕起伏:
最初,幼崽們都是可愛的。女孩在2 歲后可愛值直線上升,遠超100,3~7歲維持在巔峰狀態(tài),從9歲開始可怕顯現(xiàn),可愛值直線下降跌到負數(shù);男孩5歲前,父母尚且可以忍耐,可愛值一直不增不減,維持在100,5歲后直線下降,7、8 歲狗都嫌,跌到50 以下。隨著可愛程度下降,可怕程度逐漸增加。
雖然調(diào)查不夠嚴謹,但無論男孩還是女孩父母看后都直呼:和我養(yǎng)娃的起起伏伏簡直一模一樣!
為啥男孩、女孩的可愛值會如此起起伏伏,尤其是女孩?男孩、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這個階段,無論男孩、女孩都讓人覺得可愛無比。想必爸爸、媽媽們都難以忘記小寶寶胖嘟嘟的小臉蛋,第一次對著我們微笑的樣子,讓人心都化了。
這時候,爸爸媽媽們更關(guān)心寶寶吃喝拉撒睡,只祈求他們健康快樂就好,而寶寶的一顰一笑、每一個憨態(tài)可掬的動作都那么讓人歡喜。
那么,是什么造成日后的差異呢?2008年,科學家公布了一項關(guān)于寶寶們對于玩具的取向偏好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女寶寶注視洋娃娃的總時間比小卡車長多了,男寶寶每次注視小卡車的時間比洋娃娃更長。
按理說,這個月齡的寶寶們連坐都可能坐不穩(wěn),玩具也都是搖鈴什么的,根本不可能理解怎么玩小卡車和洋娃娃,更不可能知道小卡車要推著玩,洋娃娃可以假裝給她喂飯。但當小卡車和洋娃娃同時出現(xiàn)時,寶寶們卻表現(xiàn)出天然的偏好。這個結(jié)果似乎也預(yù)示女孩似乎天生喜歡跟人打交道,而男孩更喜歡跟東西打交道。
之后的日子里,我們會逐步發(fā)現(xiàn),女孩更黏人,也更喜歡和人互動,她們會學著大人的樣子照顧周圍的一切,她們可愛、暖心的模樣,牢牢俘獲住父母的心;而男寶寶更多地沉醉于自己的世界。
到了2歲后,男孩“永動機”特性開始展現(xiàn),每天各種拆家、搗亂。充電5 分鐘,續(xù)航一下午,盯著父母要玩,拒絕了還會不高興、發(fā)脾氣。再看看鄰居家女孩,顯然明顯要乖多了!
教育是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的過程,研究生教育中導師與研究生的關(guān)系比其他師生關(guān)系更為密切,其心理和情感交流的機會更多,使得教育情境充滿著強烈的感情體驗,積極或消極地影響著教育過程、研究生的學習生活質(zhì)量甚至是導師和研究生的個人成長。調(diào)查分析發(fā)現(xiàn),學業(yè)、就業(yè)、經(jīng)濟和心理焦慮是當前研究生普遍存在的四大壓力,使研究生陷入前所未有的群體困境;同時,部分研究生與導師間的情感關(guān)系冷淡、疏離甚至存在隱患,直接影響了和諧師生關(guān)系的構(gòu)建,最終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zhì)量。[13]1016
為啥男孩那么讓人頭疼?真的是男孩脾氣差,理解能力更差,說話也一般會比女孩子晚嗎?
事實還真是如此。雖然在大方向上,男孩女孩都應(yīng)該在同一階段發(fā)展出相似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很多研究結(jié)果證明,大部分男孩溝通能力的發(fā)展水平一般會比女孩晚1~3 個月。換句話說,當大多數(shù)女孩能夠清楚地說出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時,多數(shù)男生還不行。而大多數(shù)男孩閱讀表情的能力天生要比女孩差,他們對父母臉上寫滿的不滿不悅難以察覺,也不太擅長清楚地通過語言表達來把信息傳遞給爸爸媽媽。而多會通過肢體語言!不分場合,一不高興就倒地蹬腿,揮舞著胳膊,放著狠話,求抱抱……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男孩就無藥可救了。在日常中,父母可以多用語言表達自己,給閱讀表情能力差的男孩更多示范,并引導孩子也多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等到孩子上小學啦,女孩是不是會持續(xù)保持優(yōu)勢,更加可愛?男孩是不是隨著年齡更大而開竅了呢?
這個階段的初期,父母還是會感受到男孩、女孩能力上的差異,但男孩父母確實逐漸迎來曙光。男孩神經(jīng)大條,他們在表達能力上可能暫時是弱勢一方,但空間思維能力已經(jīng)更強勢了。認路能力已經(jīng)可以讓父母放心安排他們?nèi)ゴ蜥u油、扔垃圾;好好“恭維恭維”,也是干各種家務(wù)的一把好手。
隨著男孩情緒的越來越穩(wěn)定,他們的熱血自信也越來越能夠被父母接受,被同伴和老師們認可。你會發(fā)現(xiàn),除了需要死記硬背的內(nèi)容之外,男孩居然學什么都還挺快的,遇到問題時還會提出一些意外的解決思路。
但在這個階段,一些女孩們像電視劇中的女主一樣逐漸開啟“黑化”模式,讓人又愛又恨。比如,過母親節(jié),你會收到女兒的祝福,也會收到女兒的討價還價。她們開始有些敏感,你的一句無心之話可能就會惹來她的一場梨花帶雨,或者回懟,讓你百口莫辯。
比如,和小伙伴出去,媽媽說:“你看佳佳怎么怎么……”女兒會問:“媽媽你為什么對佳佳比對我好,你是不是不愛我了?”話帶哭腔,然后生一天的悶氣。
再比如,媽媽穿衣服時,女兒會問:“媽媽你為什么不喜歡粉色?”媽媽說:“我就是不喜歡嘍!”女兒立刻回懟:“女生都喜歡粉色,你不是女的!”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學校,女孩很少會像男孩那樣用武力解決問題,但會隱藏自己的攻擊性。她們通過在背后用社會排斥法和刻薄的言語來發(fā)表意見。日常,我們會看到一些女孩在校園里分成各種小團體。
女孩社交能力和語言能力更勝一籌。但是,語言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增進感情;用不好,簡單的語言打擊比刀子更扎心。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很多爸爸、媽媽不僅在權(quán)威方面受到了質(zhì)疑,還要被氣到心梗。孩子們尋找“自我”的過程,會讓他們表現(xiàn)得比平時更反常,讓他們總是去試著做與爸爸媽媽說的完全相反的事情。他們悄悄關(guān)上房門,放學后想要更多自己的自由空間。
相較之下,叛逆男娃還算好,身體的變化讓他們從一開始的好奇和擔心逐漸變成更強的自信心,感覺更man了。
真正猛烈,什么都不聽還對著干的反而是女兒。這個階段女孩的可愛指數(shù)一負到底,和一開始的可愛判若兩人。她們的情緒讓人難以琢磨,語言犀利,扎得你滿身是傷,如果青春期碰巧撞上媽媽的更年期,“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在開始的可愛值圖表里面,爸爸媽媽直搖頭,一定是什么地方搞錯了,為啥給了我這么一個“冤家”!不過,一切的叛逆都是成長的一部分。畢竟,孩子并不是爸爸媽媽的附屬品,他們是獨立的個體。
這個階段,雖然很多時候還是情緒戰(zhàn)勝了理智,沖動的決策總是帶來不怎么好的后果,但孩子們?nèi)匀粫那恼罩改傅难孕信e止去學,他們希望某一天自己能夠成為像爸爸、媽媽一樣獨立自主的人。
爸爸媽媽們也別太灰心,孩子似乎不再愛聽我們的大道理了,但我們只需做好自己就好了。相愛相殺之后,溫馨日子還是指日可待的!
所以,到底是男孩更可愛?還是女兒更好帶呢?對于男孩,總有盼到開竅的那一天。對于女孩,可能會遇到性情前后截然不同的女兒,但有一天當她像閨蜜一樣幫你懟別人、鳴不平時,你也會慶幸我家閨女機智聰明、絕不會被人欺負。
無論男孩、女孩,他們都那么愛我們,他們都給了我們一段最美的時光,永遠都是我們心中最可愛、最珍貴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