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jié)市七星關(guān)區(qū)清水鋪鎮(zhèn)農(nóng)業(yè)服務(wù)中心(551705) 夏春林
富硒馬鈴薯有抗癌、促進心血管健康等作用,本文介紹了馬鈴薯輕簡富硒栽培技術(shù),供廣大種植戶參考。
1.種薯催芽播種前25天左右進行催芽,挑選無病蟲害、外形完好、顆粒完整、無腐爛的種薯,在溫度16~18℃、相對濕度80%以上、黑暗的條件下催白芽。為減少晝夜溫差對種薯的刺激,催芽過程中應(yīng)保證濕度,并每3天翻動1次,直至長出米粒大小的白芽,然后適當給予光照使白芽變紫,直至種芽長成花生米大小時可進行切塊。
2.種薯切塊挑選40~60克、無病害、無腐爛的種薯,切塊前用75%的酒精對刀片消毒,每次切前都需消毒,切塊后的種薯上需有1~2個芽眼,并在48小時內(nèi)栽植。
3.拌種消毒切好的薯塊可用草木灰消毒,并根據(jù)之前田間馬鈴薯病蟲害發(fā)生情況,選擇合適藥劑進行拌種或浸種消毒。
1.選地馬 鈴 薯 為 塊 莖 作物,為促進根系生長,需選擇土質(zhì)深厚、肥沃、排水通暢的沙壤土或壤土。馬鈴薯種植適宜的前茬作物為玉米、大豆,種植時遠離油菜和茄科作物。
2.整地深耕25~30厘米,深耕后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用2000千克腐熟農(nóng)家肥、50千克復合肥。起壟的壟高為23~27厘米,壟寬70~80厘米。
1.播種時間畢節(jié)市馬鈴薯可在春季、秋季分別播種,栽植時間分別為4月20日—5月10日和8月30日—9月5日,春季播種時要保證土壤溫度超過6℃,以防馬鈴薯苗遭受凍害;秋季播種時要避開降水旺盛時期,并選擇陰天傍晚播種。湖南省馬鈴薯的種植時間可根據(jù)當?shù)貧夂驐l件進行適當提前或推遲。
2.播種密度馬鈴薯栽植時需芽眼朝上,行距45~55厘米,株距25~35厘米,一般每667平方米栽植4500~5500株。
1.查苗補苗馬鈴薯出苗后要及時進行大田查苗,若種植穴內(nèi)有腐爛薯,需及時清除病薯和周邊土壤,以防病菌擴散。對少苗區(qū)及時進行補苗,苗齊后揭除地膜。
2.中耕適時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結(jié)構(gòu),增加土壤透氣性。馬鈴薯中耕一般在出苗后進行,松土深度為8厘米左右,有利于幼苗成長。第1次中耕后,隔2周可以再淺耕1次,深度為4厘米左右。馬鈴薯現(xiàn)蕾初期和盛花膨大期分別中耕1次,深度均為4厘米左右。
3.除草可在馬鈴薯苗長25厘米或馬鈴薯蕾期噴施多效唑進行除草。
4.追肥幼苗期每667平方米施用6~7千克尿素,開花期在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溶液作追肥,根據(jù)生長情況合理追加氮肥。在馬鈴薯發(fā)棵期、現(xiàn)蕾-結(jié)薯期,于葉面噴施硒肥,間隔7天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3次,可提高馬鈴薯的硒含量,提高馬鈴薯產(chǎn)量,增加薯農(nóng)生產(chǎn)效益。
早熟品種生育期為65~70天,中晚熟品種生育期為90~95天,當富硒馬鈴薯的莖葉開始變黃、人為拔莖搖動時連帶的薯塊容易脫落、薯塊表皮易脫落時可以進行收獲。馬鈴薯收獲時要做好遮陰措施。選擇薯形好、表皮光滑、色澤鮮艷、無病蟲害的馬鈴薯作為種薯置于冷庫中,在溫度4℃、相對濕度85%的條件下進行冷藏,若窖藏,馬鈴薯堆高度需低于150厘米,以防馬鈴薯萌芽、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