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婷婷
揚州大學商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8
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危機應對能力是各行業(yè)各層級人才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與此同時,全球政治、經(jīng)濟、社會格局迎來新的變化,僅僅掌握風險管理知識、擁有危機應對技能只能幫助解決已知且常見的問題,不能滿足新變化所產(chǎn)生的需求,形成競爭優(yōu)勢。只有具備危機領導力的管理者(或組織成員)才能更好地帶領組織(或協(xié)助組織)適應變化,從未知風險和新的危機中發(fā)現(xiàn)機會,謀得持久生存。因此,疫情防控常態(tài)下,需要加強風險(或危機)管理課程建設,同時注重學生危機領導力的培養(yǎng)。當前,我國大學生危機領導力培養(yǎng)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基于不足風險(或危機)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視角,針對知識技能融合、行動反思提出大學生危機領導力培養(yǎng)意見。
早在20 世紀80 年代初,美國就率先開展了針對大學生領導力的研究與實踐。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西方國家領導力培訓項目的實施主體已經(jīng)從高校學生事務部門,逐漸轉變?yōu)閺氖聦I(yè)教育的院系,項目本身演變?yōu)槌R?guī)通識教育科目,構成多維的領導力教育體系。我國大學生領導力項目起步較晚,未能形成完整的、專業(yè)的培養(yǎng)體系,主要在一些有條件的大學開展了相關項目或課程,且培養(yǎng)對象局限于學生干部或特殊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大學生領導力的方法主要通過課堂教學、選拔學生干部和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三種途徑開展,其中課堂教學理論說教居多,案例教學、情景分析偏少,選拔學生干部則忽略了一般群體,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頻次太少,不能兼顧所有學生??傮w而言,大學生無法得到充足的領導力鍛煉,雖然管理類學生教育和培訓機會相對較多,但知識、技能嵌入在其他課程中,分散、不成體系,不能達到系統(tǒng)訓練的目的。
通常來說,領導力教育可以從三個維度來把握,即知識維度、行為維度、價值觀維度。但是,根據(jù)相關研究成果,危機領導力與一般情境下的領導力有很多不同,因此,教育的要求也應有所差別。危機領導力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更多、更有針對性,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領導學知識,還要求學生掌握風險和危機應對方面的知識、方法,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般的人際和內控技能、決策能力,而且要求學生具備危機下的快速應變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危機溝通能力、危機預測和解決能力等。然而,當前的領導力教育以一般情境為主,對危機下的領導能力并沒有要求。
危機領導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風險和危機的應對能力。當前,我國只有管理類專業(yè)會開設風險管理或危機管理課程,一般定義為專業(yè)選修課,且不會同時開設。然而這兩門課程內容體系及側重點有很大不同,風險管理偏重風險發(fā)生之前的預測預警及應對,內容又根據(jù)專業(yè)不同分企業(yè)風險管理、金融風險管理或兩者綜合類的風險管理。危機管理則側重于風險成為事實后的緊急應對,內容包括危機的處理、恢復、溝通等。由于內容和側重點不同,學生掌握的知識往往不完整,不能根據(jù)風險向危機轉變的過程或兩者差別做出有效的應對。另外,在風險(危機)管理教學中,理論知識輸出是主要的教學方式,盡管有案例教學輔助,但缺少相關情境下的訓練,大學生在真實風險(危機)中仍然不能有效應對,不利于提高危機領導力。
疫情防控常態(tài)下,為了提高大學生對風險的認識,滿足大學生有效應對風險和危機的需求,建議增設與風險管理和危機管理相關的通識課程。與此同時,針對需要提升領導力的非商科大學生增設領導力或與之相關的一些課程,如領導學、管理學、管理溝通等。
受專業(yè)特點及專業(yè)資源等的限制,高校一般不會對非商科專業(yè)開設風險、危機以及領導力相關的整套課程,即使開設整套課程,受時間限制,學生也不可能選修所有相關的課程。這就要求在有限的通識課程中將相關的知識和能力訓練進行融合,豐富教學內容、調整教學重點。對于商科尤其是管理類專業(yè)來說,雖然開設有與領導力相關的整套課程,但各門課程在傳授知識和進行能力訓練的時候往往相互獨立,僅從本門課程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或者遇到其他課程相關知識技能的時候簡單略過,很少系統(tǒng)地訓練學生將多種知識和能力結合起來去解決復雜問題,與真實情境的要求相去甚遠,導致學生得不到全面的鍛煉,在遇到現(xiàn)實問題時不能立即上手,需要花費時間去摸索和調整。此外,領導力教育本身就具有跨學科屬性。因此,應在日常課程教學中加強各門課程的聯(lián)系,將相關知識、技能進行充分融合,全面鍛煉學生的危機領導力,具體如下。
第一,將風險管理與危機管理知識融合,培養(yǎng)學生全面應對風險和危機的能力。
風險是危機的先兆,危機是風險的延續(xù)。從時間上來說,風險和危機之間只隔了一個契機,應對方法卻有很大不同,處理不當會給組織和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危機領導者不僅要掌握與風險相關的預警知識,而且還要具備危機相關的應急管理能力。受認知能力、信息資源等的限制,風險向危機轉變的時機往往很難被捕捉到,這就要求危機領導者能夠在風險管理和危機管理間進行快速的切換。在教學過程中,將風險管理知識和危機管理技能相融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風險和危機之間的轉換過程,培養(yǎng)學生全面應對風險和危機的能力。
第二,將思政知識與風險(危機)管理知識融合,讓大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安全觀,提升學生的風險社會責任意識,增強大學生應對危機的韌性。
價值觀是領導力教育的重要維度,也是影響危機領導力發(fā)揮的重要因素。將思政知識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風險管理目標制定、內部環(huán)境建設以及危機應對中,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危機情境下指導領導者做出正確的決策,避免因自身因素陷入道德風險。將思政知識中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和風險管理中的風險識別知識相融合,有利于加強學生對道德風險、法律風險的風險因素以及嚴重性的認識,降低相關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將思政知識中的品德教育(尤其是責任感)與風險管理中的目標制定相融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安全觀,提升學生風險社會責任意識;將思政知識中的品德教育(尤其是意志品格)與危機管理中的恢復管理知識相融合,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應對危機的韌性。
第三,將管理溝通知識與風險(危機)管理知識融合,培養(yǎng)學生危機溝通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危機溝通本來就是管理溝通的一種重要類型,也是危機管理過程中必須使用的一種手段,在傳統(tǒng)教學中,危機溝通重復出現(xiàn)在兩門課程里面,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充足的鍛煉。將管理溝通與風險(危機)管理知識相融合,有利于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危機溝通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第四,將認知思維訓練與風險(危機)管理技能融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危機情緒管理能力、系統(tǒng)思維能力、危機應變能力。
傳統(tǒng)風險(危機)管理教學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雖然掌握了風險類別、風險因素、應急管理流程等知識,但在現(xiàn)實中卻未必能及時準確地識別風險、有效地應對風險。將認知思維訓練與風險(危機)管理中的風險識別、危機應急管理相融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危機情緒管理能力、系統(tǒng)思維能力、危機應變能力。
第五,將大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與風險(危機)管理知識融合,提高學生的風險(危機)預測能力。
傳統(tǒng)的風險管理或危機管理過程中,風險預測主要建立在經(jīng)驗、現(xiàn)有認知(理論)基礎上,識別的是常見的風險,評估用的是標準的指標體系、歷史小數(shù)據(jù),這樣得到的預測結果往往是不準確、不全面或者是滯后的。運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可以幫助識別潛在未認知的風險,實時掌握風險(危機)運行態(tài)勢,相對準確地預測風險(危機)未來走勢。將大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與風險(危機)管理中的風險識別、風險(危機)評估知識相融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風險(危機)預測能力。
第六,將其他專業(yè)知識與風險(危機)管理知識融合,提高學生風險和危機解決能力。
在復雜多變的時代,任何領域都有可能發(fā)生風險,風險的復雜性也隨之增加。要想理清引發(fā)風險的各種關鍵因素,找出合理有效的應對方案,往往需要用到多個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因此,將其他專業(yè)知識與風險(危機)管理識別、應對知識相融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yè)領域及復合領域風險(危機)解決能力。
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方法依托獨立的課堂,雖有利于單科理論知識的傳授,卻不利于多學科、多課程知識的融合。行動學習法則可以打破課堂之間的界限,促進知識的融合,全面提升危機領導能力。普通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情景分析等方法讓學生體驗現(xiàn)實,彌補實踐不足的缺陷,但風險(危機)管理課程卻很難運用這些方法達到預期的實踐效果。因為這兩種方法與現(xiàn)實的時間緊迫性不同、對危害嚴重性的個體感受不同,很難讓學生感同身受,不利于危機領導力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行動學習法則不同,其本身就是鍛煉領導力的一種重要方法,且面向實際問題,具有時間緊、受關注、情境真實等特點,與危機狀態(tài)的特點有相同之處,更有利于風險(或危機)管理知識技能的掌握和危機領導力的提升。
行動學習的經(jīng)歷可以豐富學生危機響應經(jīng)驗,提高面對風險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危機溝通能力。行動學習中的反思可以鍛煉學生的系統(tǒng)思維能力,幫助其總結風險(危機)管理經(jīng)驗,提升風險(危機)預測能力及應對能力。行動學習中的行動可以鍛煉學生的危機行動力。
在風險管理教學實踐中運用行動學習法提升大學生危機領導力仍然存在一些難點,具體如下。
教師的能力不足。教師本身需要掌握多種學科或課程的知識,并能很好地將這些知識相融合,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順利實施行動學習項目,解決現(xiàn)實風險(或危機)管理問題,提升領導力。這對風險(或危機)管理課程的單科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解決辦法是建立風險(危機)管理或危機領導力通識課程的教師團隊,或在行動學習過程中,開展課程聯(lián)動。
缺少合適的行動學習機會。鍛煉大學生危機領導力需要真實的風險或危機情境。然而,對于身處校園的大學生來說,除了應對常態(tài)化的疫情之外,并非人人都有機會、都能及時地接觸復雜的風險或危機情境。在企業(yè)等組織中則不然,企業(yè)離不開風險,它需要通過承擔風險來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因此,可以加強校企合作,將風險(危機)管理課程及危機領導力教育安排在學生大四實習環(huán)節(jié)中,通過企業(yè)實習機會開展行動學習。
當前我國大學生危機領導力缺乏全面的培養(yǎng)機會和方法,忽視危機情境下特殊領導力的培養(yǎng),且培養(yǎng)過程中缺乏全面的風險(或危機)管理通識課。針對以上問題,可以從風險(或危機)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視角,運用以下方法加以改善:1.增加風險(或危機)管理以及領導力相關的通識課程;2.多課程知識技能融合、豐富教學內容、調整教學重點;3.以行動學習為風險(或危機)管理的主要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反思成長,提升危機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