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食魚帖》亦稱《食魚肉帖》,懷素草書手卷,白麻紙本,存世墨跡為摹本??v29厘米,橫51.5厘米,8行,56字?!妒臭~帖》與《苦筍帖》《自敘帖》《論書帖》同為懷素墨跡的四件傳世作品。
【觀典賞析】《食魚帖》是懷素傳世名作書跡之一。為其晚年創(chuàng)作,漸從激越飛揚趨于穩(wěn)健安雅,這與《自敘帖》洋洋灑灑的激情和《苦筍帖》通篇流動的氣韻相比,藝術(shù)特點一目了然,運筆結(jié)體尤多內(nèi)蘊。李唐王朝盛世,是主體精神相對有釋放空間的時代。懷素不為佛界的清規(guī)戒律所束,在長安寫下此帖,直陳自己整日喝酒吃肉,雖為常流所笑,但仍我行我素。書法高華圓潤,放逸而不狂怪,筆墨精彩動人,使轉(zhuǎn)靈活,提按得當(dāng),如文征明稱“藏真書如散僧入圣,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范”。宋吳喆跋說:“素公草書超妙自得,筆老而意新,在當(dāng)時以為獨步。雖流散人間甚盛,然自唐迄今二百余年,士大夫家藏,罕有完者,而此帖首尾皆具,尤可珍也?!泵珴蓶|的草書即源于懷素,他曾將《食魚帖》印本作為禮物送給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將《食魚帖》與《自敘帖》對比賞析,二帖都從長沙說起,但由于心情不同,因而風(fēng)格差異也十分明顯。
【作品概況】《張好好詩卷》為唐杜牧行書,大和八年(834)書。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8行322字。乾隆年間入藏內(nèi)府。1924年,溥儀皇帝被趕出宮之時,將此卷攜出宮外,后流散民間。1950年,著名大收藏家張伯駒以重金購得,內(nèi)心狂喜,每晚睡覺都置于枕邊,如此數(shù)日,愛不釋手。1956年,張伯駒將此卷捐贈政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觀典賞析】唐代真跡傳世甚少,特別是名詩家手跡能流傳至今,實在是一個奇跡。杜牧?xí)ㄔ煸労苌?,《張好好詩》是杜牧留存于世的唯一墨跡,因而更為珍貴。大和三年(829),杜牧和湖州名妓張好好相識互慕,但因杜牧官位低微,張無可奈何難成姻緣。5年后的大和八年(834),杜牧在洛陽又遇到18歲的張好好,感舊傷懷,故題此詩贈之。后來杜牧長安抑郁而死,好好聞之悲痛欲絕,瞞著家人到長安祭拜,自盡于杜牧墳前。此作由于是詩稿,情緒飽滿,文筆清秀。書法飄逸,用筆勁健,書風(fēng)古樸流美。通篇灑落有致,字間不相連屬,卻節(jié)奏變化自然流暢,氣韻深厚,引人入勝。清顧復(fù)在《平生壯觀》中評價此作:“牧之此詩,紙墨頗佳,書成欲舞?!薄缎蜁V》評論:“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相表里。”明董其昌說:“余所見顏、柳以后,若溫飛卿與牧之亦名家也?!?/p>
【作品概況】《草書千字文》為高閑草書,真跡。紙本,縱30.8厘米,橫331.1厘米,已殘,僅存“莽”字以下52行、243字,是《草書千字文》的后面部分,前面缺的部分由元鮮于樞補(bǔ)。書體屬草書中的今草范疇。上海博物館藏。
【觀典賞析】高閑為書史上能與“張顛狂素”并列的又一位以草書冠一時之名的書家。高閑一反張旭、懷素使用長鋒的傳統(tǒng),而是用書寫楷書所用的狼毫和羊毫合制的兼毫斗筆,軟中有硬,這本身就是工具上一個創(chuàng)舉。短鋒粗筆書寫出的字,豐腴飽滿,朝氣蓬勃,以其物質(zhì)性創(chuàng)造出具有神、氣、骨、力、血、肉的活生生的書法藝術(shù)形象?!恫輹ё治摹肥杳芴搶嵉卯?dāng),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布局縱略分明,橫則不限,渾然一體。通篇循規(guī)草法,揮灑自如,氣象生動。其結(jié)尾處,尤為開闔恢弘,豪爽頓生,給人一種筆墨淋漓酣暢、無比輕松飄逸的感覺。以飄逸之韻,真書之功底,書寫出厚實而不滯、隨意而不浮的草書,正是高閑追求之所在,穩(wěn)重若泰山,飄逸似神仙的意蘊,是書法藝術(shù)中的崇高境界,故在中國草書史上能與張旭、懷素并列。韓愈曾作序送之,盛稱其書法之美妙。宋董逌在《廣川書跋》中說:“閑之書不多存于世,其學(xué)出張顛,在唐得名甚顯。”宋陳思在《書小史》中說:“高閑善草書,師懷素,深窮體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