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銘東
(中譽設計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100)
隨著我國公路通車里程逐年增長,部分公路由于超過設計使用年限,并且在長時間的風吹雨打之下,其路基會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常見的問題主要有路基松弛、坍塌等,嚴重影響了公路的使用以及行車的安全穩(wěn)定。壓力灌漿技術廣泛應用于處理公路路基病害。以某公路工程為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該公路主要為半填半挖路基,在車輛的反復碾壓下,路基出現(xiàn)了不均勻下沉的情況,部分路段出現(xiàn)了裂縫,最長的縱向裂縫長度超過了170m。雖然該路段路面的下沉情況相對較好,但在公路邊緣處仍然出現(xiàn)了嚴重的側移情況。因此,使用壓力灌漿技術處理路基的裂縫以及沉降,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性、可靠性,防止在后期的使用過程中,路基出現(xiàn)不均勻下沉或者更加嚴重的裂縫。通過壓力灌漿技術處理后,可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提高公路的整體質量。
路基下沉是公路路基的常見病害,嚴重時會導致公路路面結構大面積斷裂,從處理公路路基沉降病害的經驗來看,壓力灌漿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由于該工程大部分為高填方路堤,填料以附近挖方為主,地勢不佳,存在較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公路路基兩側壓實作業(yè)遇到較大難題,與預期設計標準不符,直接對公路路基的安全性造成影響。對于這種情況,科學選用壓力灌漿技術能從根本上處理公路路基病害,有利于水泥漿在公路路基內部全面擴散,快速實現(xiàn)凝固效果,確保路基每個縫隙都能被灌漿注滿,形成完整結合體,不僅提高公路地基的穩(wěn)固性,還對增強公路路面結構的強度起到重要作用。
壓力灌漿技術的實施主要通過鉆孔作業(yè),借助內部壓力對巖石孔隙、建筑物縫隙注入凝固性較強的漿液,有效調整固體的物理學強度。同時在加固地基注入漿液,運用填充、擠壓等手段,快速擠出土體內部顆粒,將巖石縫隙內的多余水分排出,重點凸顯漿液的主導性。等到漿體完全凝固后,松散的土體膠結成獨立整體,其強度、穩(wěn)定性都能達到良好狀態(tài)。
當公路路基完成加固處理作業(yè)之后,針對因路基下沉出現(xiàn)的路面斷裂、托空等現(xiàn)象,科學采用壓密灌漿技術提高路面面板的高度,與原有路基保持同一高度,可達到預期規(guī)定的標準。
這種灌漿方法通常應用在公路路基的脆弱位置,如路基軟弱變形地段,引發(fā)地層表面出現(xiàn)水力劈裂現(xiàn)象,從而導致大面積裂縫。處理這一問題,不能從原有位置開展地層灌漿工作,這樣會額外增加灌漿面積??茖W借助高效灌漿壓力的優(yōu)勢,利用填充灌漿、分層劈裂等形式,當?shù)貙颖韺拥墓酀{壓力消失后,地層回彈促使?jié){液逐漸實現(xiàn)壓縮,保證灌漿材料更加穩(wěn)固、密實。與此同時,公路路基也會處于預應力狀態(tài)。比如,當施工團隊遇到黃土土層路基時,由于黃土結構不具備較強的抗壓強度,出現(xiàn)不規(guī)律性水力劈裂縫隙,不利于漿液順利進入土層,只有借助灌漿壓力促使內部水泥漿結構出現(xiàn)明顯切割現(xiàn)象,以骨架形式嵌入土體,大幅度降低黃土沉陷次數(shù),有效起到加固滲透作用。
滲透灌漿方法經常應用在橋涵位置。通常以間隙灌漿形式為主,開展加固處理作業(yè),保障漿液滲透到土體,快速達到凝固效果。在灌漿過程中,漿液進入土層各個縫隙,幫助這些縫隙依次排出內部氣體和水分,不僅能保護土體的整體結構,還能防止灌漿滲透到墻體外部,有效在土層內起到擋墻作用,實現(xiàn)加固公路路基,避免路基表層滲漏問題。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處理公路路基病害時,施工人員會提前到現(xiàn)場,分析公路路基的結構和特點,針對病害引起的原因,采取相應的處理病害方法。但是在通常情況下,在公路路基處理病害過程中,不能單純只使用壓力灌漿技術,還需與其他技術相互配合,從根本上加固公路路基,大幅度提高車輛行駛的安全性。
公路路基出現(xiàn)沉降或者裂縫是常見的現(xiàn)象,導致公路出現(xiàn)路基沉降或者裂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混凝土的質量問題、施工的方法、工序問題以及工人的操作等。將公路路基病害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一般來說,公路路基可能位于填方和挖方的結合處,由于原土和填土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隙,在含水量以及密度等方面也存在不同。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由于路基接受外部載荷的作用不同,使路基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沉降。
第二,在路基建設過程中,常選擇填土,相比之下路基填土的壓實度較低,使路基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如果這種沉降發(fā)生在路基中,將會導致混凝土出現(xiàn)開裂現(xiàn)象。同時,力學性質較差的填土材料也是路基沉降的原因。通過對公路巖芯的研究能夠看出,在公路基底分布高壓縮性的淤泥質土,也是公路路基不穩(wěn)定的原因。
在使用壓力灌漿技術的過程中,需要確定合理的灌漿方案,根據(jù)公路路基的不同以及發(fā)生病害的程度等方面內容,制定科學有效的灌漿方法。針對道路兩邊出現(xiàn)的路基病害問題,可采取靜壓灌漿的方法,首先將鋼筋插入孔中形成微型樁群,對鋼筋和路基的空隙處進行灌漿操作,以此來增加路基的密實度。這個過程也有利于在泥漿與填土的相互作用下形成水泥土,進一步提高路基主體的力學性能,減少地下水滲透對路基的破壞。如果路基出現(xiàn)了下沉,需要對其進行灌漿,提高路基的穩(wěn)定性。
一般來說,需要不斷改善路基土體的力學性質,如可以對一側路基進行加固處理,改變新舊土壤密度不同而帶來的路基沉降問題,有效提升路基和邊坡的穩(wěn)定性。
使用壓力灌漿技術對公路的路基進行處理,還需要注意灌漿孔的位置。一般來說為了提高灌漿的效果,減少灌孔的挖掘給公路帶來的不利影響,需要根據(jù)公路路基的強度、灌漿的要求以及公路的整體形態(tài),綜合布置灌漿孔的位置。根據(jù)現(xiàn)場灌漿的試驗結果,確定科學合理的灌漿范圍。在該次研究中,根據(jù)公路路基的性質,采取勘探孔和灌漿孔兩種布置方式。對于勘探孔灌漿方式來說,其灌漿孔的孔徑需要保持在110mm 左右,在加固位置處安排5~7 個勘探孔。確定灌漿孔深度時,需要首先確定施工路段填筑層的厚度和密度,分析公路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質問題。在一些特殊部位,如緊急停車帶,其鉆孔深度必須穿透原來的基巖面。在鉆孔的位置排列上,需要將行車道和超車道形成一個梅花形,鉆孔的深度也需要達到并超過原生黏土層1m。
在使用壓力灌漿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對鉆孔進行選擇,根據(jù)公路路基的不同情況,需要選擇合適的鉆孔方法。一般在鉆孔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對公路造成破壞,需要盡可能鉆小孔。在施工方式上,最好選擇干鉆的方式,不能在鉆孔的過程中加水。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有效降低對公路路基的不利影響,對路基結構進行有效的保護。在鉆孔的過程中,還需要嚴格控制鉆孔的進尺,對不同的地層采取不同的要求,并進行詳細的記錄。鉆孔人員需要整齊地擺放從灌漿孔中取出的巖芯,對這些巖芯進行科學的保管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對于鉆孔的深度,需要在科學分析公路路基高度以及填充石料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鉆孔,鉆孔過深或者過淺都不利于后期的灌漿操作。
在壓力灌漿技術的使用過程中,需要采取封孔施工的方式。在我國當前公路路基病害的處理過程中,采取的灌漿技術主要包括分段灌漿和全段灌漿兩種,需要根據(jù)公路地層的情況以及鉆孔的深度進行選擇。假設選擇的是分段灌漿方式,首先需要確定2 根注漿管的長度以及封孔的位置,在封孔的位置上使用鐵絲等固定住水泥袋,慢慢放至孔內。同時為了提高灌漿的硬度,需要將碎石等放入巖漿中。
當上述準備工作完成之后,可以繼續(xù)進行灌漿施工操作。首先使用高壓水槍清理掉鉆孔內的巖粉以及泥漿,保證鉆孔干凈。目前使用的灌漿材料主要是普通硅酸鹽水泥以及相應的水泥漿液等。在水泥漿的攪拌過程中,最好使用飲用水,攪拌的時間需要保持在3min 以上,隨后使用雙層過濾網將攪拌好的水泥漿注入泵中。在使用壓力灌漿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灌漿的壓力、操作的方法以及漿液的濃度等。如果灌漿壓力過大可能對邊坡造成沖擊,使得路基的結構出現(xiàn)破壞,造成公路路基薄弱,涌入較多的漿液。如果灌漿的壓力過小,則無法將漿液運輸?shù)揭欢ǖ奈恢?。一般來說,灌漿的壓力需要遵循從低到高的順序,凝膠時間從長逐步變短,在全面掌握路基沉降的情況下,從沉降最大的地方開始進行灌漿操作。在灌漿的過程中,合理把握灌漿的壓力,如果發(fā)現(xiàn)其他灌漿孔或者接縫處有漿液時,就說明灌漿工作完成。
當出現(xiàn)上述描述時,停止灌漿,一是防止過多灌漿對公路路基造成損害,二是降低灌漿中出現(xiàn)的浪費。一般來說,在公路灌漿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以下現(xiàn)象,就需要停止灌漿:第一,如果平均每米的灌漿量已經超過了設計值的2 倍,而此時灌漿的壓力卻小于4MPa。第二,灌漿的壓力與設計值相符,并且旁邊的孔出現(xiàn)了漿液。第三,在灌漿過程中,旁邊的路基出現(xiàn)了移動或者坍塌。要求施工人員準確把握施工的具體情況,及時對施工中的狀況進行判斷,一旦發(fā)現(xiàn)達到了停止灌漿的要求就需要立刻停止。
當上述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將灌漿孔進行封閉,并且做好相應的標記用于以后查看。同時還需要將施工現(xiàn)場進行及時的清理,尤其需要將溢出的水泥漿進行清除。灌漿結束之后,除了需要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及時的清除之外,還需要對施工情況進行有效的檢查,防止在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還要對所做的標記進行記錄。灌漿結束環(huán)節(jié)也是壓力灌漿技術的關鍵關節(jié),需要從公路路基以及灌漿操作的情況出發(fā),既保證公路不受灌漿操作的影響,同時也需要滿足裂縫以及沉降的修復要求。
在此次施工中總共完成1430 個灌漿孔,整體為7621.45m,水泥灌入量為1742.3t。經過實際調查了解得知,被灌路段土體縫隙下降幅度大,說明該公路施工路段具有可灌入性。
在完成施工一定時間后,需要及時對該施工路段的選定位置開展靜荷載檢驗。比如,在填充土層中單點進行140kN 加載施工,一旦達到規(guī)定的施工要求,必須立即停止加載。在這種情況下,沉降范圍通常在9.31~11.35mm 之間。所以,這一位置的公路路基沒有達到真正的損壞標準,充分表明這個路段符合路基和填充土層承載標準在130kPa 以上。
根據(jù)以上內容了解到,填充灌漿施工范圍中的雜填土層縫隙,需要采用填充、密實、更換等方式從根本上處理內部淤泥,合理應用壓密粉形成細砂層,從而在一定灌漿作業(yè)下,將松散砂層逐漸轉變成密實高效細砂層。當灌漿處理完成之后,有效加固土層內各種復雜土體,大幅度提高公路路基的承受力,從而避免路基不均衡沉降現(xiàn)象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在公路路基病害的處理過程中,經常需要使用到壓力灌漿技術。而在壓力灌漿技術的使用過程中,需要科學判斷公路路基的實際情況,在不影響公路路基穩(wěn)定性以及道路結構的情況下,科學合理地進行灌漿操作,提高灌漿過程中的科學性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