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郭超, 邵沛澤, 王新鑫, 樊丁
(1.重慶理工大學(xué),重慶 400054;2.重慶市特種焊接材料與技術(shù)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慶 400054;3.蘭州理工大學(xué),蘭州 730050)
鎢極惰性氣體保護焊(Tungsten inert gas arc welding, TIG welding)是一種高質(zhì)量的焊接方法,因具有焊縫成形優(yōu)良、焊接過程穩(wěn)定及焊接質(zhì)量高等諸多優(yōu)點,在工業(yè)中得到廣泛應(yīng)用。然而,由于鎢極的載流能力有限,電弧不集中,導(dǎo)致單道焊縫熔深淺,焊接生產(chǎn)率低,且當(dāng)速度超過臨界值后會出現(xiàn)咬邊和駝峰等焊接缺陷[1]。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提出了多種高效焊接方法[2-5],最具帶代表性的是A-TIG (Activating flux TIG)[5]。隨著A-TIG焊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員認為,對于鐵系合金而言,表面張力溫度系數(shù)的改變是引起焊縫熔深增加的最主要原因[6]。Lu等人[7]提出AA-TIG (Advanced activating TIG welding),該方法采用雙層氣體引入活性O(shè)元素,可以明顯增加熔深。樊丁等人[8-9]提出了電弧輔助活性TIG (Arc assisted activating TIG),不但能增加焊縫熔深,而且還可以在高速焊接時克服咬邊和駝峰等缺陷[10-11]。
文中提出雙TIG活性電弧焊接法,采用2支TIG焊槍前后排布進行焊接,焊槍在垂直于母材平面內(nèi)成60°夾角,前置焊槍的焊接電流小于后置焊槍,采用2臺相互獨立的焊接電源分別對2支焊槍供電。后置焊槍采用Ar作為保護氣體,前置焊槍采用O2+Ar的混合氣體保護,從而使電弧具有活性。其中,鎢極間距定義為2個鎢極尖端的水平距離,弧長定義為鎢極尖端到母材的垂直距離。該方法簡便易行,可以在高于普通TIG焊接速度的條件下實現(xiàn)深熔焊接。研究了O2流量、焊接電流、弧長、鎢極間距和焊接速度等工藝參數(shù)對焊縫成形的影響,并考察了焊縫組織及力學(xué)性能。
試驗中選用SUS304不銹鋼進行平板表面熔焊試驗,板材尺寸為200 mm×100 mm×5 mm。焊接前打磨母材表面,直至露出金屬光澤,然后用丙酮擦拭,去除母材表面的油污等雜質(zhì)。選用3.2 mm鈰鎢極,鎢極尖端角度為60°。在焊接時,焊槍固定不動,起弧后母材隨著焊接平臺移動完成焊接。待試板冷卻后拍照記錄焊縫表面成形,取樣、打磨、腐蝕并觀察焊縫形貌和焊縫組織。按照GB/T 228—2002《金屬材料室溫沖擊試驗方法》制備焊接接頭沖擊試樣,試樣加工成尺寸為55 mm×10 mm×2.5 mm,進行V形缺口夏比沖擊試驗。焊接工藝參數(shù)見表1。
表1 焊接工藝參數(shù)
2.1雙TIG活性電弧形態(tài)
圖1為總電流300 A,弧長3 mm,保護氣流量15 L/min時,傳統(tǒng)TIG電弧焊和雙TIG活性電弧焊的電弧形貌??梢钥闯?,傳統(tǒng)TIG電弧形貌為典型的鐘罩型,而雙TIG活性電弧由于2個電弧之間的相互吸引作用,形成耦合電弧。由于后置焊槍鎢極電流大,前置焊槍鎢極電流小,大電流鎢極產(chǎn)生的陰極射流更強,在其作用下電弧整體上向小電流一側(cè)偏移。
圖1 電弧形貌對比
2.2焊縫形貌比較
圖2為基本工藝參數(shù)下普通TIG、引入O2的TIG、雙TIG和雙TIG活性電弧的焊縫成形對比。 可以看到,傳統(tǒng)TIG焊縫熔深為3.0 mm,焊縫熔寬為14.4 mm。引入O2的普通TIG焊縫熔深達到5 mm,熔寬達到13.6 mm,但焊縫表面氧化嚴重,成形較差,且伴有輕微咬邊。雙TIG電弧焊縫熔深為2.1 mm,焊縫熔寬為13.4 mm。與之相比,雙TIG活性電弧焊焊縫完全熔透,熔寬僅8.7 mm,焊縫表面有輕微的氧化,焊縫成形良好??梢?,在保持工藝參數(shù)相同時,雙TIG活性電弧焊的焊縫成形良好,焊縫熔深最大,且熔寬較小。
圖2 焊縫成形對比
2.3鎢極尖端形貌對比
圖3為焊接后鎢極尖端燒損程度比較。普通TIG時,當(dāng)保護氣體為純Ar,氣體流量為15 L/min時,鎢極氧化不明顯,如圖3a所示;當(dāng)保護氣體中添加0.6 L/min的O2時,鎢極氧化十分嚴重,如圖3b所示;采用雙TIG活性電弧焊接時,后置焊槍采用Ar保護,氣體流量為15 L/min,前置焊槍采用Ar+O2保護,氣體流量為(10+0.6) L/min??梢酝耆苊怄u極尖端燒損,如圖3c所示。可見雙TIG活性電弧焊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鎢極燒損,延長使用壽命。
圖3 鎢極尖端燒損比較
2.4焊接工藝參數(shù)對焊縫成形的影響
2.4.1O2流量
圖4為基本焊接工藝參數(shù)下,前置焊槍保護氣體中O2流量對焊縫成形的影響。由圖4可見,隨著保護氣中O2流量的增加,焊縫熔深先增加后減小,在0.6 L/min和1.0 L/min的O2流量下完全熔透,且在0.6 L/min時熔寬最小,達到8.7 mm。
圖4 O2流量的影響
目前,對于活性元素增加熔深機理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11-12]:對于鐵合金而言,活性元素的引入使熔池表面張力溫度系數(shù)由負變正,從而改變了熔池中液態(tài)金屬的流動方向,由傳統(tǒng)的由內(nèi)向外流動轉(zhuǎn)變?yōu)橛赏庀騼?nèi)的流動,最終導(dǎo)致焊縫熔深增加。
根據(jù)Sahoo等人[13]的研究,隨著熔池中O元素含量的增加,表面張力溫度系數(shù)先增加后減小。在該試驗中,隨著保護氣中O2流量的增加,通過雙TIG電弧進入到熔池的O元素含量增多,表面張力溫度系數(shù)由負變正,熔池中Marangoni對流方向逆轉(zhuǎn),變成由外向內(nèi)的對流,焊縫熔深增加;隨著O2流量的進一步增加,表面張力溫度系數(shù)反而減小,導(dǎo)致Marangoni對流的驅(qū)動力減小,熱對流強度減弱,熔深減小。至于熔寬的變化,焊接過程中熱輸入保持不變,當(dāng)熔池金屬向內(nèi)流動時,熱量向中心傳遞,而對熔池邊緣的熔化減弱,向內(nèi)對流越強,熔化的越少,導(dǎo)致熔寬越小,因此,熔寬表現(xiàn)出與熔深變化相反的規(guī)律。
2.4.2焊接電流
圖5為基本焊接工藝參數(shù)下,焊接電流對焊縫成形的影響。由圖可知,在保持總電流不變時,隨著后置焊槍電流的增加(前置焊槍電流的減小),焊縫熔深先增加后減小,熔寬逐漸增加。
圖5 焊接電流的影響
隨著后置焊槍電流的增加,大電流鎢極產(chǎn)生的等離子流更加強烈,此時小電流側(cè)(即前置焊槍)混入O2在等離子流的作用下更多的被傳遞到電弧外圍[14],從而使熔池表面附近的O元素減少。因此,隨后置焊槍電流的增加,進入熔池的O元素亦隨之降低。當(dāng)后置焊槍電流增大時,進入熔池的O元素減少,如2.4.1章節(jié)分析所述,在電流為160 A+140 A時進入過多,熔深反而變淺。而當(dāng)180 A+120 A,200 A+100 A時,進入熔池的O元素對增加熔深最為有利。隨著電流進一步增加,進入熔池的O元素過少,熔深變淺。而熔寬增加是由于后置焊槍電流的增加,電弧覆蓋區(qū)域擴展,同時向內(nèi)流動減弱,使得熔池邊緣的熔化被加強。
2.4.3鎢極間距
圖6為基本焊接工藝參數(shù)下,鎢極間距對焊縫成形的影響。由圖可知,當(dāng)鎢極間距從3 mm增加時,焊縫熔深逐漸減小,焊縫熔寬逐漸增加。當(dāng)鎢極間距為3 mm時焊縫完全熔透,熔寬最小。
圖6 鎢極間距的影響
隨著鎢極間距的增大,兩陰極射流之間的吸引力減小,O元素向電弧中心區(qū)域的擴散距離增加,到達熔池表面的O元素減少,進入到熔池中的O元素也減少,從而導(dǎo)致熔池表面的Marangoni對流減弱,焊縫熔深減小。此外,隨著鎢極間距變大,兩電弧之間的吸引力減弱,電弧要比鎢極間距為3 mm時的電弧更加擴展,電弧覆蓋的區(qū)域增加,同時向內(nèi)流動減弱,對熔池邊緣的熔化作用加強,導(dǎo)致熔寬增加。
2.4.4弧長
圖7為基本焊接工藝參數(shù)下,弧長對焊縫成形的影響。由圖可知,隨著弧長的增加,焊縫熔深呈現(xiàn)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焊縫熔寬逐漸增加?;¢L為3 mm時,焊縫熔深最大,熔寬較小。
圖7 弧長的影響
隨著弧長的增加,后置焊槍的等離子流沿著鎢極軸線方向的流動更加顯著,O元素在等離子流的作用下更多的被傳遞到電弧外圍區(qū)域,導(dǎo)致進入熔池中的O元素減小,焊縫熔深下降。至于熔寬的增加,主要是因為隨著弧長增加,電弧覆蓋熔池區(qū)域增加及向內(nèi)流動減弱,對熔池邊緣的熔化作用增強。
2.4.5焊接速度
圖8為基本焊接工藝參數(shù)下,焊接速度對焊縫成形的影響。由圖可知,隨著焊接速度的增加,焊縫熔深和熔寬均減小。當(dāng)焊接速度超過16 mm/s時,O元素對熔深增加的作用不明顯。
隨著焊接速度的提高,熔池在液態(tài)條件下停留的時間變短,擴散到熔池中的O元素沒有充足的時間發(fā)揮作用,使得活性元素O元素對焊縫熔深增加的作用逐漸下降,以至在超過一定的速度后幾乎無影響。
圖8 焊接速度的影響
由上述結(jié)果可知,以上各焊接工藝參數(shù)都會影響O元素在電弧中的傳質(zhì)行為,進而影響O元素在熔池中的量,最終影響焊縫形貌。然而,只有當(dāng)控制其在一個適中的范圍時,熔深的增加才最明顯。
圖9為基本焊接工藝參數(shù)下,O2流量分別為0 L/min和0.6 L/min時的焊縫顯微組織??梢姡缚p組織均由大量奧氏體和少量鐵素體組成,鐵素體表現(xiàn)為骨架狀和板條狀的混合形態(tài)??傮w而言,O元素對焊縫微觀組織無明顯影響。
圖9 不同O2流量下的焊縫顯微組織
圖10為常溫下的沖擊試驗結(jié)果。由圖可知,O2的引入會造成焊縫沖擊吸收能量下降,且隨著O2比例的增加,沖擊吸收能量呈下降趨勢。母材的沖擊吸收能量為35 J,基本焊接工藝參數(shù)下,焊縫沖擊吸收能量為32.3 J,當(dāng)O2流量增加到1.5 L/min時,焊縫沖擊吸收能量降低到25.3 J。樊丁等人[15]的研究也表現(xiàn)出類似的規(guī)律,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引入的O2會在焊接過程中生成氧化物并滯留在焊縫中,造成氧化物夾渣;②焊縫中形成硬而脆的第二相粒子;③焊縫中鐵素體含量的增多,這些因素都會使焊縫韌性下降。
圖10 焊縫沖擊試驗結(jié)果
由上述結(jié)果可知,在焊接過程中需要精確控制保護氣中O2的流量,才能在實現(xiàn)焊縫熔深顯著增加的基礎(chǔ)上,保證焊縫具有較好的力學(xué)性能。在文中的試驗條件下,當(dāng)O2流量為0.6 L/min,即前置焊槍保護氣中O2體積分數(shù)為5.66%時,就可以保證焊縫熔透,且沖擊韌性只有輕微下降。
(1)雙TIG活性電弧焊能在高于普通TIG焊接速度的條件下實現(xiàn)深熔焊接。
(2)進入到熔池中的O元素含量對焊縫形貌有很大影響。各焊接工藝參數(shù)都會影響O元素在電弧中的傳遞行為,進而影響其在熔池中的含量,最后對焊縫成形產(chǎn)生影響。
(3)與不加O元素時相比,O元素的引入對焊縫微觀組織無明顯影響。沖擊韌性隨O元素引入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是,較低的O2混合比可以在保證熔深的同時,獲得良好的力學(xu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