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穎 王瓊
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是由于睫狀動脈的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臨床常表現為視力下降、視神經盤水腫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1]。目前臨床對于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治療沒有明確的方案,臨床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多應用神經營養(yǎng)液、血管擴張劑以及激素類藥物治療,但臨床治療效果及愈后均較差[2-4]。本次研究為尋求更佳的治療方案,采用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40 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0~50 歲,平均年齡(36.4±7.3)歲。所有患者均預先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患者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0 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1~50 歲,平均年齡(36.2±7.3)歲;男10 例,女10 例;病程4~24 d,平均病程(15.5±4.9)d;視神經損傷程度:輕度患者7例,中度患者7例,重度患者6例;損傷部位:左眼損傷5 例,右眼損傷6 例,雙眼損傷9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48 歲,平均年齡(36.6±7.1)歲;男11 例,女9 例;病程4~24 d,平均病程(15.1±5.9)d;視神經損傷程度:輕度患者6 例,中度患者7 例,重度患者7 例;損傷部位:左眼損傷6 例,右眼損傷4 例,雙眼損傷10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5,6]
1.2.1納入標準 ①符合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臨床診斷標準;②經臨床眼科影像學檢查患者視力、眼底等確診;③患者自我意識清楚,言語功能正常;④患者年齡≥18 歲。
1.2.2排除標準 ①患者具有除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以外的其他臟器病變;②患者有嚴重傳染性疾病以及危及生命安全的危重疾??;③曾在其他醫(yī)院接受過治療的患者;④對本次研究治療時應用藥物過敏的患者;⑤拒絕配合本次實驗調研的患者。
1.3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guī)治療,對高血糖、高血壓患者進行對癥處理,根據患者病情遵醫(yī)囑予以激素。對照組患者予以復方血栓通膠囊(廣東眾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0017)治療,口服3 次/d,3 粒/次。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華潤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495)治療,患側顳淺動脈皮下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2 ml/次,1 次/d;若患者病情嚴重,可加球旁注射1 次/d。14 d 為1 個療程,兩組患者均給予3 個療程的治療。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7,8]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前后中心視力分布情況,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出院時治療滿意度。
1.4.1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視力提高4 行,且視力檢測在1.0 以上,視野缺損程度降低>20%,眼底以及缺血灶恢復;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視力提高1~3 行,且視力檢測較前提高但<1.0,視野缺損程度降低10%~20%,眼底以及缺血灶較之前改善;無效:經過治療后患者視力未見提高,視野缺損程度、眼底以及缺血灶未見明顯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2中心視力 運用電腦驗光儀對患者治療前后的中心視力水平進行檢測。
1.4.3生活質量評分 應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作為本次研究生活質量的評價準則,該簡表共含8 個方面的內容,即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感及總體健康,各項總分均為100 分,評分方式為正向評分,即評分越高其生活質量越好。
1.4.4滿意度 在患者即將出院時,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請患者對于本次治療給出評分,按照百分制對治療滿意度進行評判,>80 分為非常滿意;60~80 分為滿意;<60 分為不滿意。治療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患者治療顯效16 例(80.00%)、有效3 例(15.00%)、無效1 例(5.00%),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7 例(35.00%)、有效4 例(20.00%)、無效9 例(45.00%),總有效率為55.00%;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心視力分布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中心視力分布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中視力<0.1 患者1 例(5.00%)、視力0.1~0.3 患 者2 例(10.00%)、視力0.4~0.9 患者4 例(20.00%)、視力≥1.0 患者13 例(65.00%);對照組中視力<0.1 患者4 例(20.00%)、視力0.1~0.3 患者12 例(60.00%)、視力0.4~0.9 患者2 例(10.00%)、視力≥1.0 患者2 例(10.00%);實驗組患者的中心視力分布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心視力分布情況對比[n(%)]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感及總體健康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感及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實驗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感及總體健康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4兩組患者出院時治療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出院時的治療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出院時治療滿意度對比[n(%),%]
臨床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誘因繁多,例如臨床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均能夠導致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該病以老年患者居多,是臨床常見的視神經損傷性疾?。?-11]。多數患者發(fā)病后以為是年齡原因導致的視力水平急劇降低,當視物模糊不清影響到生活時才入院檢查,嚴重者可能致盲。在如今人手一臺智能化手機的年代,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越發(fā)趨于年輕,并且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其已經成為臨床高發(fā)且嚴重影響患者生活的疾病,臨床對該疾病需有更多的研究。
血栓通膠囊是內皮素拮抗劑,該藥物可以影響血小板的聚集,阻斷凝血酶對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還能夠提高機體的缺氧耐受度,從而減少細胞凋亡,對內皮細胞的保護效果顯著[12-15]。本次研究應用常規(guī)治療聯合復方血栓通膠囊作為對照組的治療方案,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是從茄科植物中提取出來的生物堿,其復方制劑的主要成分為普魯卡因以及樟柳堿。有相關學者的研究顯示,復方樟柳堿注射液在患側進行皮下注射,可以調節(jié)局部的脈絡膜植物神經,對脈絡微循環(huán)改善具有顯著效果[16,17]。本次實驗采用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對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進行治療結果可知: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中心視力分布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睡眠評分、精力評分、情感評分、社會活動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出院時的治療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應用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不僅臨床有效率高,同時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視力、生活質量以及治療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