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玉
近年來受生活與心理壓力等因素的影響,抑郁癥的發(fā)病率逐年遞增,作為臨床常見、多發(fā)的精神類疾病,抑郁癥的臨床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患者會出現(xiàn)自我否定情況,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xiàn)自殺意念,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還為社會安定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1,2]。抑郁癥是精神疾病的常見類型,有著治療難度大、預后較差的特征,目前臨床常選擇抗抑郁藥物控制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改善臨床癥狀,但大多數(shù)藥物存在較多的不良反應,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體重增加,血脂、血糖等指標異常的情況,長期服藥還會導致患者發(fā)生相關代謝綜合征,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且還會影響患者的認知與社會功能。艾司西酞普蘭片與米氮平是近年來臨床治療抑郁癥的常用藥物,但米氮平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有關研究認為,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能夠進一步提高抑郁癥的治療效果,且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能夠改善患者的社會與認知功能[3,4]?;诖?本文選取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抑郁癥患者,分別予以艾司西酞普蘭與米氮平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奇偶順序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2︰18;年齡21~74 歲,平均年齡(48.52±5.77)歲;病程1~14 年,平均病程(5.89±3.85)年。實驗組男女比例為24︰16;年齡23~71 歲,平均年齡(47.58±5.25)歲;病程2~13 年,平均病程(5.25±3.4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符合ICD-10 抑郁發(fā)作標準;②無嚴重軀體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礙,無酒精和藥物依賴,近期未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及抗抑郁藥物;③對本研究藥物不過敏;④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⑤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
注:兩組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米氮平[N.V.Organon(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分裝,國藥準字J20150132(H20140031)]治療,起始劑量為15 mg/次,1 次/d。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發(fā)展在1 周內循序增加劑量,最大劑量為45 mg/d,持續(xù)用藥治療8 周。實驗組行艾司西酞普蘭(山東京衛(wèi)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599)治療,起始劑量為10 mg/次,1 次/d。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發(fā)展在1 周內循序增加劑量,最大劑量為20 mg/d,持續(xù)用藥治療8 周。兩組禁用其他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或電休克治療,不能合用苯二氮類藥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住院時間、焦慮及抑郁情況、生活質量、臨床療效。采用SAS、SDS 評分評價患者焦慮及抑郁情況,滿分100 分,評分越高患者焦慮及抑郁情況越嚴重。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價兩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運動兩個維度,各維度滿分100 分,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減分率作為臨床療效的評定標準,療效判定標準:顯效:HAMD 減分率≥75%;有效:HAMD 減分率≥25%,<75%;無效:HAMD 減分率<25%??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實驗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生理評分、運動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近年來,抑郁癥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還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患者家庭與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抗抑郁劑是當前治療各種抑郁障礙的主要藥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隨的焦慮與軀體癥狀等,但常規(guī)抗抑郁藥物具備不良反應較高的缺陷,且部分患者對傳統(tǒng)抗抑郁藥物存在一定的藥物耐受性,導致臨床治療效果欠佳,因此,在治療抑郁癥中更應該優(yōu)先考慮藥物的有效性與安全性[5,6]。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思維遲緩與運動行為激越是導致患者與社會關系脫節(jié),難以重返社會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治療難治性抑郁中,還要以改善患者認知與社會功能為主要的治療目的。
米氮平與艾司西酞普蘭均是臨床治療抑郁癥的常用藥物,均能控制抑郁癥的發(fā)展,緩解心境低落,減少自殺行為的發(fā)生。其中米氮平屬于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5-HT)能抗抑郁藥,它的抗組胺H1受體的受體效應相對較強,易導致患者多吃多睡和體重增加。長期、大劑量服用米氮平會對患者的中樞神經鎮(zhèn)靜系統(tǒng)造成一定的損傷,甚至影響到患者的肝腎功能,因此該藥物使用存在一定的臨床局限性[7,8]。研究認為,導致患者抑郁癥的主要因素與其大腦功能紊亂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當患者發(fā)生神經功能紊亂時就會導致其軀體存在睡眠障礙、乏力等情況,而大腦神經中樞5-HT 則是調節(jié)生理與睡眠功能的關鍵所在,因而臨床在治療抑郁癥時,常以增強患者5-HT 水平作為治療的主要方向[9,10]。而艾司西酞普蘭是臨床常用的、有效的抗抑郁和焦慮藥物,其屬于選擇性5-HT 再攝取抑制劑,可選擇性的抑制5-HT 轉運體,進而延長與增強5-HT 的作用,從而產生抗抑郁效果[11,12]。此外,艾司西酞普蘭對患者的去甲腎上腺素與多巴胺的再攝取作用影響較小,服藥后對患者的胃腸系統(tǒng)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鎮(zhèn)靜作用的影響較小,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總體的耐受性較好。臨床治療的藥物劑量應根據(jù)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年齡、軀體情況等進行調整,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可過量使用藥物或突然停止用藥,以降低患者心悸與心律失常情況的發(fā)生[13,1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生理評分、運動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艾司西酞普蘭能夠改善抑郁癥患者的焦慮與抑郁情緒狀態(tài)。分析原因為艾司西酞普蘭為5-HT 再攝取抑制劑,主要通過增加5-HT 水平促進患者大腦活動的改善,發(fā)揮抗抑郁作用,促進患者的快速恢復。
綜上所述,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癥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減少患者治療經濟負擔,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