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丁志丹 秦愛敏
食管癌發(fā)生與吸煙、飲酒、環(huán)境、各種慢性刺激、食管的化學和物理損傷等因素有關[1]。早期實施根治性手術切除是治療食管癌的主要手段,因食管解剖位置特殊,手術需經腹腔和胸腔進行,手術操作用時長,對機體造成的創(chuàng)傷大,術側肺組織受擠嚴重,術后易發(fā)生多種肺部并發(fā)癥[2-3]。急性呼吸衰竭(ARF)是其最為嚴重的一種,會直接影響手術治療效果,還是食管癌術后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4]。了解、掌握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相關危險因素,能夠更好的指導臨床實施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預防ARF發(fā)生,對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生存期至關重要。本研究分析分析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的相關影響因素,為臨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行手術治療的168例食管癌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經病理檢查確診為食管癌;臨床資料完整者;年齡>18歲;認知功能正常,可配合完成調查。排除標準: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凝血功能障礙者;精神疾患;未接受根治性手術治療者。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①意識狀態(tài)改變;②動脈血氣顯示pH減低,存在明顯呼吸性酸中毒癥狀;③存在急性呼吸困難;④靜息狀態(tài)、海平面、呼吸空氣條件下,動脈血氧分壓(PaO2)<60 mmHg診斷為Ⅰ型ARF;若同時伴有二氧化碳分壓(PaCO2)>50 mmHg則診斷為Ⅱ型ARF。
經醫(yī)院病歷系統(tǒng)收集、整理入組患者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吸煙史、體重指數(shù)(BMI)、飲酒史、合并基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手術時間、手術方式、術中出血量、吻合部位、TNM分期、病變部位、分化程度、術后并發(fā)癥(吻合口瘺、肺部感染等)等資料。
分析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的相關影響因素。
168例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 30例(17.86%)。
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吸煙史、TNM分期、糖尿病、手術時間、術后肺部感染與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有關(P<0.05);性別、BMI、飲酒史、合并高血壓、冠心病和手術方式、術中出血量、吻合部位、病變部位、分化程度、術后吻合口瘺與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無關(P>0.05),見表1。
表1 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的單因素分析(例,%)
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70歲、吸煙史、TNM分期Ⅱ~Ⅲ期、糖尿病、手術時間>3 h、術后肺部感染是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的高危因素(P<0.05),見表2-3。
表2 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的影響因素變量賦值情況
食管癌早期發(fā)病隱匿,無明顯臨床癥狀,不易受到患者注意,隨著腫瘤不斷增長,食管局部病變影響可造成食管管腔狹窄,阻礙食物通過,引起進行性吞咽困難,甚至誘發(fā)飲水困難[6]。早期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是阻礙病情進展、延長患者生存期的重要的手段,但食管癌手術時間長、創(chuàng)傷大、術中易損傷周圍重要組織與器官,部分患者術后會發(fā)生ARF[7]。ARF會增加原發(fā)病治療難度,影響食管癌手術預后,且此類患者需轉送至ICU實施呼吸機輔助呼吸治療,增加家庭經濟負擔,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8]。有效防止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已成為食管癌手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70歲、吸煙史、TNM分期Ⅱ~Ⅲ期、糖尿病、手術時間>3 h、術后肺部感染是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在于:①年齡≥70歲。高齡患者各器官功能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退行性變,支氣管黏膜萎縮,保護性咳嗽反射敏感性、黏膜纖毛功能及肺組織彈性明顯下降,大大降低肺組織的順應性,嚴重影響肺功能;加上術后切口疼痛、肺活量降低、體弱等因素影響,無法及時咳出聚集在支氣管與肺泡內的分泌物,易出現(xiàn)肺部并發(fā)癥,同時膈肌、肋間肌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抑制呼吸功能,會增加ARF發(fā)生率[9-10]。②吸煙史。香煙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苯并芘等有害物質,長期吸煙者,上述物質可在支氣管內聚集,造成支氣管黏膜纖毛變短、受損,破壞其自我清潔能力,痰液易堵塞氣管,引起通氣/血流比例失調、通氣不足等,增加ARF發(fā)生風險[11-12]。多種有害物質的沉積還可促使T淋巴細胞、肺泡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免疫細胞活化,釋放多種趨化因子、蛋白酶、氧自由基,可能會引起肺間質纖維化、損害肺泡壁間隔,也會可引起ARF。③TNM分期Ⅱ~Ⅲ期。TNM分期越高者病情越嚴重,行根治性手術治療時,術中切除病灶的范圍較大,且需行標準淋巴結清掃以避免術后復發(fā),進而延長手術操作時間,加大手術創(chuàng)傷,增加ARF發(fā)生風險。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體內糖代謝紊亂,且易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手術創(chuàng)傷應激會造成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系統(tǒng)失衡,增加圍術期血糖波動,提高血糖水平,可能會對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形成抑制,降低機體抵抗力,易導致肺部感染,增加ARF發(fā)生概率。⑤手術時間>3 h。手術時間越長,肺組織受揉搓、擠壓風險越大,易引起術后痰液分泌增多、肺水腫,阻礙血氣交換,加上胸壁、膈肌受損和術后疼痛限制排痰功能,易引起肺彌散功能障礙,致使肺缺氧,而誘發(fā)ARF。⑥術后肺部感染。肺部感染者易發(fā)生ARF,可能與其會對肺換氣與通氣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有關。
表3 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的多因素分析
綜上所述,年齡≥70歲、吸煙史、TNM分期Ⅱ-Ⅲ期、糖尿病、手術時間>3 h、術后肺部感染是食管癌術后并發(fā)ARF的高危因素,針對各危險因素制定相應防治措施,可能減少ARF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