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孫子兵法·謀攻篇》
用兵作戰(zhàn)的上策是用計謀取勝;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孤立敵人;再次是直接攻打敵人的軍隊;下策是去攻打敵人的城池。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頰骨和牙床互相依靠,嘴唇和牙齒表里相依,如果嘴唇不存在了,牙齒也會覺得冷。春秋時期,晉獻(xiàn)公向虞國借道討伐虢國,虞國大夫?qū)m之奇看出晉國的陰謀,就以這句話勸諫虞公,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虢國一亡,虞國也就跟著完了。虞公不聽,結(jié)果晉國滅虢國后順勢就滅掉了虞國。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曹劌論戰(zhàn)》
作戰(zhàn),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
兄弟鬩(xì)于墻,外御其侮。
——《詩經(jīng)·小雅·常棣》
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
用武則以力勝,用文則以德勝。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
——《呂氏春秋》
用武就憑力量取勝,用文就憑仁德取勝。用文用武都能取勝,什么樣的敵人能不歸服?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唐·王之渙《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唐·王翰《涼州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出塞》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唐·盧綸《塞下曲》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杜甫《春望》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南宋·陸游《示兒》
公元前140年,霍去病出生。公元前123年,年輕的霍去病第一次跟隨舅舅——名將衛(wèi)青出征?!俺跎俨慌禄ⅰ保羧ゲ÷暑I(lǐng)八百驍騎深入匈奴人的營帳,猶如天降神兵,斬殺匈奴兩千多人。盡管漢軍在此次戰(zhàn)爭中并未大獲全勝,霍去病卻一戰(zhàn)成名。
在霍去病之前,從未有人能用如此大膽而出人意料的作戰(zhàn)方式取勝。漢武帝大喜之下專門為他量身打造了頭銜“冠軍侯”,取“功冠全軍”之意?;羧ゲ∈讘?zhàn)告捷,自此每戰(zhàn)皆勝,一生沒打過敗仗,可謂鮮有的天才將領(lǐng)。其實,在霍去病看似輕松的成功背后,是他十年如一日的艱苦訓(xùn)練以及常人不可比擬的勇氣與決心。
【摘編自《了不起的中國軍事》(青島出版社)】
岳飛從小好學(xué),父親每天教他認(rèn)字讀書,也常給他講一些歷史上的英雄故事,岳飛的記憶力很好,對《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等經(jīng)典爛熟于心。
岳飛從小就有超人的力量,還沒成年就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后來,岳飛跟周同學(xué)騎射,能左右開弓,跟陳廣學(xué)刀槍之法,武藝“一縣無敵”。
當(dāng)岳飛長大成人時,國家正處于內(nèi)憂外患之中。公元1127年,發(fā)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北宋就此滅亡。這個飽讀兵書、諳熟武藝、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盼望有一天能夠為國家報仇雪恥。深明大義的母親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囑咐他一生一世都要為國家奮勇殺敵,決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摘編自《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吉林文史出版社)】
戚繼光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間,從小就接受了嚴(yán)格的教育,不但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更熟讀歷代兵書。他不但對戰(zhàn)爭有著自己的思考,更有著建功立業(yè)的遠(yuǎn)大志向。在當(dāng)?shù)刂辛宋渑e人的戚繼光進(jìn)京趕考時趕上了明朝的一個大事件:蒙古部族首領(lǐng)俺答率領(lǐng)數(shù)萬精騎,沖破長城防線一路破關(guān)南下,直接打到了京師,這就是歷史上的“庚戌之變”。軍情緊急,戚繼光等考生們考不成試了,全部被編入軍隊參加戰(zhàn)斗。戚繼光被任命為督防九門的旗牌官,他在認(rèn)真完成任務(wù)之余,仔細(xì)偵測并分析敵情,提出了很多作戰(zhàn)建議,每一條都切中要害。
蒙古軍隊退兵后,初露鋒芒的戚繼光已經(jīng)成了軍中小有名氣的人物。當(dāng)時代理兵部事務(wù)的大臣王邦瑞,給了二十二歲的戚繼光一個極高的評價:“青年而資性敏慧,壯志而騎射優(yōu)長?!?/p>
【摘編自《了不起的中國軍事》(青島出版社)】
連連看——請為古代軍事名人找到對應(yīng)的說法吧!
孫武 周瑜 吳起 韓信 馬援馬革裹尸 千秋兵圣 多多益善 羽扇綸巾 不敗將軍
(答案在本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