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梅芬 李珊珊 肖錦鋮
1.安徽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管理學院,安徽合肥 230001;2.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教科,安徽合肥 230001
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以下簡稱“住培”)是醫(yī)學生在醫(yī)學院校教育結束,或走上臨床崗位后,為了提高個人臨床綜合素質,而在有資質的醫(yī)院接受一系列規(guī)范化、系統化的培訓[1]。其目的是幫助各級醫(yī)療機構培養(yǎng)出能獨立規(guī)范承擔本專業(yè)常見病診療工作的醫(yī)學人才,不斷提高我國總體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安徽省自2014 年全面開展該項工作以來,為各級醫(yī)院培養(yǎng)輸送了一大批能獨立規(guī)范開展診療工作的醫(yī)師,全省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水平和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同時存在著學員滿意度不夠高、培訓效果同質性不佳、帶教工作不規(guī)范、科研能力培養(yǎng)欠缺等問題[2]。作為培養(yǎng)合格醫(yī)學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學員滿意度及培訓效果直接關系高素質綜合醫(yī)療人才培養(yǎng)政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進一步了解安徽省住培現狀,本調查以安徽省某三甲公立醫(yī)院為研究對象,探討影響學員滿意度和培訓效果的因素,并據此提出相應對策。
通過分群隨機抽樣法,從安徽省某三甲公立醫(yī)院2017—2019 級住培學員、“四證合一”研究生中隨機選擇450 名進行問卷調查,剔除信息填寫不完整或明顯錯誤的樣本,最終收回有效問卷420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33%。
結合住培學員及基地情況,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調查者一般情況、政策知曉度、滿意度調查、具體培訓事項以及意見和建議5 個維度,共41 個條目。滿意度調查相關選項采取李克特5 級量表進行調查統計,即“非常不滿意”1 分,“不滿意”2 分,“一般”3 分,“滿意”4 分,“非常滿意”5 分。
采用SPSS 26.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以Spearman 秩相關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20 份有效問卷中,男113 名,女307 名;本單位學員56 名,外單位學員171 名,社會人身份131 名,“四證合一”研究生62 名;20~<25 歲24 名,25~<30 歲298 名,>30 歲98 名;本科學歷324 名,碩士研究生96 名。見表1。采用內部一致性系數檢驗數據的一致性,剔除多項及不定項選擇題后對問卷進行信度分析。結果顯示,問卷的總體信度系數為0.755,提示問卷具有較高的可靠性。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評價結構效度,對問卷結果進行KMO 檢驗和Bartlett 球形檢驗,KMO=0.815,Bartlett 球形檢驗近似χ2=2 235.108,P <0.001,數據近似球形分布,提示問卷結構效度相關性強。
表1 住培學員基本人口學特征
420 名學員中,認為住培對個人業(yè)務能力有顯著提高和部分提高的人數分別為78、303 名;對所任職單位業(yè)務水平顯著提高和部分提高的人數分別為53、163 名;培訓過程中涉及科研能力培養(yǎng)的81 名;總體滿意度選項中很滿意19 名,滿意109 名,一般210 名,不滿意77 名,很不滿意5 名??傮w滿意度得分為(3.14±0.81)分。具體來看,“提高自身臨床業(yè)務水平”得分為(4.08±0.56)分,導師制得分為(3.66±0.99)分,政策滿意度得分為(3.27±0.99)分,考核方式滿意度得分為(3.26±0.75)分,輪轉安排滿意度得分為(3.07±0.82)分,帶教情況滿意度得分為(3.16±0.94)分;壓力滿意度得分為(2.24±0.81)分,薪酬滿意度得 分為(2.23±0.96)分。
Spearman 秩相關分析顯示,性別、年齡、學歷、身份類型、工作壓力大小與總體滿意度無相關性(P >0.05)。而政策態(tài)度、業(yè)務水平提高、導師制、輪轉安排、考核方式、帶教及薪酬收入與總體滿意度呈正相關(r=0.527、0.438、0.439、0.631、0.631、0.815、0.472,P <0.01)。
安徽省自全面開展該項工作以來,基地建設逐漸完善,為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3]。不僅高標準配置了獨立的臨床技能中心,還設立了單獨的住培辦公室,配備了住培干事和教學秘書等?;孛赓M向學員提供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圖書館、電子數據庫等教學場地及教學資源,為學員創(chuàng)造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工作和學習環(huán)境。經過6 年多的住培實踐,全省醫(yī)療人才隊伍得到了進一步充實,患者滿意度逐年提升,投訴糾紛事件穩(wěn)步下降[4]。上述研究得到的學員滿意度和待遇保障滿意度得分與陳倩等[5]、梅琳等[6]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一方面,參培學員年齡以25~28 歲居多,經濟負擔較重,培訓期間收入過低嚴重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四證合一”研究生在培訓期間不享受中央財政和省財政的補助,而培訓期間的工作量不比本家醫(yī)生和其他學員低,因此在工作中頗有怨言。此外,部分住培學員對輪轉計劃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培訓課程設計針對性存疑[7-8]。
師資帶教水平和帶教積極性直接影響學員培訓效果[9],究其原因,《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基地認定標準》對師資隊伍條件缺乏統一量化、可操作的標準。其次,帶教老師本身臨床業(yè)務工作繁忙,還兼有科研、高校教學等任務,部分帶教老師可能會疏于帶教[10-11]。近3 年的基地評估中發(fā)現,部分基地在臨床實踐教學過程中缺乏針對崗位勝任力提升的指引[12]。
徐玥[13]對安徽省住培現狀調查發(fā)現,學員臨床科研能力培養(yǎng)滿意度綜合得分處于“一般”與“滿意”之間。而參與本調查的學員中僅有19.19%的學員認為基地在教學過程中兼顧了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蒲心芰Φ呐囵B(yǎng)不僅需要學員自身具備科研意識[14],同時也需要周邊科研氛圍的熏陶及教學過程中的引導。
基地通過提高薪酬待遇可以有效提升學員綜合滿意度[15]。《安徽省加快醫(yī)學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實施方案》[16]提出通過爭取中央財政補助、調動社會、醫(yī)療機構以及個人出資積極性等多方措施保障醫(yī)學教育經費。一方面,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利用捐贈、眾籌等方式,結合財政撥款、基地自籌和委培醫(yī)院分擔的形式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對住培的投入。另一方面,建議基地通過績效的方式拉開學員之間的待遇差別[17],刺激學員工作積極性。綜合學員的日常表現、工作積極性和工作量等因素,對于表現優(yōu)異的學員,適當給予績效獎勵,表現不佳的學員采取扣除一定的績效補助作為懲罰。
優(yōu)化師資帶教隊伍、提高帶教能力有助于提高帶教滿意度、提升整體培訓效果[18]。健全完善師資考核評價體系[19],建立能進能出的師資流動機制。適當增加帶教投入和補助,對于考核優(yōu)秀、表現突出的老師,在職稱晉升、獎金分配、學習深造等方面適當傾斜;對于考核不合格、學員綜合評價不高的老師,予以退出師資帶教隊伍。加強各基地之間的合作,促進優(yōu)秀醫(yī)療資源和師資力量的共享;加強師資帶教培訓,尤其是崗位勝任力培訓[20]。學員考核方面,應該做實日??己薣21],倒逼學員在備考中提高學習能力及培訓效果。
科研能力包括文獻檢索、資料搜集、文獻閱讀和識別等方面[22],可以從醫(yī)學基礎教育、科研實踐、成果轉化[23]及制度保障四個方面著手。加強醫(yī)學專業(yè)英語、文獻檢索、資料搜集和統計等基礎科研素質教育;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24-26],并逐漸完善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與住培的有機銜接[27-29],加強基本科研素質考核。鼓勵臨床與科研工作的有機融合,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完善相應的考核及獎勵制度,在評優(yōu)評先、績效考核等方面適當增加有關科研考核[30-31]占比,對于以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文章的學員予以相應獎勵,有助于提高學員科研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科研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