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菊,何旖旎,吳洲利,合 梅,趙艷梅*
(玉溪市紅塔區(qū)植保植檢站,云南 玉溪 653100)
清潔田園,清除田間、地頭、溝邊雜草及枯枝殘葉集中燒毀或堆漚,消滅越冬病源和蟲源;合理輪作,翻耕曬土或灌水泡田,減少田間病蟲量;增施腐熟有機肥,氮、磷、鉀合理搭配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鈣、鎂、鋅等微肥;適時播種、合理密植,保證作物長勢健壯,提高抗病性,減少用藥防治。
應用性誘或色誘技術誘殺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蚜蟲成蟲。小菜蛾用粘板誘殺,畝插置色板5~10片,誘殺時間3—10月;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用瓶式誘捕器進行誘殺,畝插置1~2套誘捕器。3—8月以誘殺甜菜夜蛾為主,6—10月以誘殺斜紋夜蛾為主。蚜蟲用黃色粘板,畝插置色板20~30片。
氣候潮濕、冷涼地區(qū)易發(fā)生流行,在適溫范圍內,濕度越大,病害越重。晝夜溫差大或忽冷忽熱天氣也有利于病害發(fā)生。田間濕度大,夜間結露或多霧,病害發(fā)展較快。
紅塔區(qū)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小石橋、大石板等冷涼山區(qū),在雨水多、潮濕的夏秋季節(jié)種植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發(fā)病嚴重。要利用晴好天氣,重點抓好蔬菜生長中期霜霉病的預防控制。一茬作物推薦用藥2~3次,間隔7~10 d噴藥1次,對癥施藥,交替使用。每畝可選擇68%精甲霜·錳鋅60~80 g或50%烯酰嗎啉60 g或62.5%精甲·咯菌腈33 mL等藥劑交替使用,每種藥劑使用2~3次后交替。
喜歡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多發(fā)于高溫多雨的夏季。病菌一般借雨水、灌溉水、農事管理及昆蟲傳播。低洼、排水不良、連作、枯枝殘葉多、蟲害重的地塊發(fā)病重。暴風后易發(fā)生流行,葉片快速干枯。
紅塔區(qū)蔬菜種植區(qū)中等發(fā)生,重點抓好夏茬蔬菜黑腐病的預防和控制。一茬作物推薦用藥2~3次,間隔5~7 d噴藥1次。暴風雨過后,應抓住晴好天氣及時施藥預防。用2%春雷霉素水劑400~750倍液或噻唑鋅500~800倍液或喹啉銅每畝30~37 g或中生菌素1 000~1 2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1 000~1 500倍液于發(fā)病初期噴防,重病田連防2~3次。
俗稱大根病,為土傳病害,病菌在土中可存活10年以上,菜苗移栽(或種子發(fā)芽)1 d后即可能被侵染。根腫病菌喜歡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和酸性土壤環(huán)境,夏秋發(fā)病重,冬春發(fā)病輕。病菌隨水流、土壤、種苗、農機具傳播。低洼、排水不良、連作的地塊發(fā)病重。紅塔區(qū)蔬菜種植區(qū)均有發(fā)生,一般壩區(qū)發(fā)病重于山區(qū)。
采用不帶根腫病菌的無病苗移栽,是預防根腫病發(fā)生的最有效措施。已經帶菌發(fā)病的田塊,要選擇有效的藥劑或通過調節(jié)土壤酸性的方法來預防,防病保產效果顯著。移栽苗一定要在移栽當天施藥預防,直播田要在種子發(fā)芽前施藥預防。拔除的病株、枯枝殘葉、病殘體不能亂丟,不能堆肥漚肥,必須集中燒毀或挖塘撒上氧化鈣深埋。
75%百菌清可濕性粉、50%氟啶胺對根腫病有顯著防效,移栽當天或播種后發(fā)芽前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50%氟啶胺每畝250~300 mL對水澆施;另外,也可選擇用1%~2%氫氧化鈣水液移栽當天或播種后發(fā)芽前澆施,通過調高土壤pH值進行預防。
化學防治
十字花科蔬菜的頭號害蟲,為害重、損失大、抗藥性強、防治難度高,在苗期常集中心葉為害,影響包心。春夏、夏秋是其發(fā)生為害的2次高峰。暖冬、夏季高溫、干旱年份發(fā)生重。
重點抓好春夏、夏秋的2次發(fā)生為害高峰期的防治。性誘劑誘殺技術、生物農藥BT乳劑、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懸浮劑對小菜蛾均有良好防效,要在做好農業(yè)防治、性誘劑防治、生物農藥防治的基礎上,針對性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于低齡幼蟲發(fā)生期進行防治,交替使用。
生物農藥可選用BT乳劑或20億PIB/mL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懸浮劑600~800倍液、6%乙基多殺霉素1 250~2 500倍液噴霧防治。另外,高溫潮濕的環(huán)境有利于BT乳劑藥效的發(fā)揮,雨量較小的陰雨天氣不影響使用效果,但要避免在強陽光時段使用。化學農藥可選擇1%甲維鹽微乳劑1 500~2 000倍液或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4 000~5 000倍液或10%蟲螨腈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種藥劑在一季作物上施用不超過2次,每次間隔15 d以上。
主要以幼蟲為害植株,低齡時群集葉背啃食,高齡幼蟲白天潛伏于植株下部或土縫,傍晚爬出取食為害,高溫、干旱年份發(fā)生重。甜菜夜蛾在紅塔區(qū)的為害高峰期為3—8月,斜紋夜蛾為6—10月。
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幼蟲有晝伏夜出的習性,藥劑防治也應在傍晚進行,最好在18∶00后施藥。甜菜夜蛾、斜紋夜蛾是紅塔區(qū)為害糧經作物的重要害蟲,發(fā)生期長,要合理交替使用防治藥劑,降低抗藥性,減少農藥使用。
在幼蟲低齡期噴霧防治,選用藥劑6%乙基多殺霉素1 250~2 500倍液或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4 000~5 000倍液或1%甲維鹽微乳劑1 500~2 000倍液或19%溴氰蟲酰胺懸乳劑1 500~2 000倍液或10%蟲螨腈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種藥劑在一季作物上施用不超過2次,每次間隔15 d以上。
1年能繁殖10~30個世代,世代重疊現象突出。雌性蚜蟲一生下來就能夠生育,而且蚜蟲不需要雄性就可以繁殖(即孤雌繁殖)。感染蚜蟲后,引起葉片變形,蚜蟲排泄的代謝物使真菌滋生,傳播病毒。
蚜蟲天敵有瓢蟲、草蛉、食蚜蠅和寄生蜂等,對蚜蟲有很強的抑制作用。避免在天敵活動高峰時期施藥,可人工飼養(yǎng)和釋放蚜蟲天敵。秋冬季收獲后蟲葉集中燒毀,降低越冬蟲口數量??捎?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