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克
許多地名都好聽,內鄉(xiāng)西北80 里的秋林渡亦是如此。秋林渡是七里坪鄉(xiāng)靳河、夏館鎮(zhèn)魚道河交匯在湍河上游四百米的地方。從秋林渡這個地方再往西和往北走,就算是深山區(qū)了。自從這個地方叫秋林渡以來,它的名字一直沒有改變。
為什么叫“秋林渡”呢?
因為渡口兩側山上的烏桕樹,一到深秋,圓潤樹葉皆成火紅色,其籽白如玉珠,所制蠟燭火質明亮,無煙無味。人們隨后用上電不再用油點燈,以前粗大的烏桕樹被人們伐作案板而幾近滅絕,“秋林紅葉”勝景也就消失了,可是以“秋林”冠名的“秋林山”“秋林渡”還在這里。時光磨洗見真純,“秋林”二字已深深刻入老百姓的心坎里,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詞組,而是當地人民家庭中的一員,受到親人般待遇。以至于它緊鄰的兩個鄉(xiāng)鎮(zhèn)都把主要街道命名為“秋林街”,老百姓開個客棧也取名“秋林客?!保▊€新村叫“秋林社區(qū)”。
湍河的秋林渡雖說在我國的渡口中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但我很喜歡這個地方,也喜歡這個名字,我常常聽見它在給我說話。面對景觀,我們僅僅局限于人造景致和視覺效果,往往忽略其自然和文化內涵。古代以水路為主要交通,可以想象當時這個秋林渡口是多么的繁忙。熱鬧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文化。《水滸傳》第一百一十回,當下宋江將兵馬分作五起進發(fā)……離了南豐……于路行了數日,到一個去處,地名秋林渡。那秋林渡在宛州屬下內鄉(xiāng)縣秋林山之南。那山泉石佳麗,宋江在馬上遙看數行塞雁都有驚鳴之意?!瓉硎恰袄俗印毖嗲嗌湎率當抵圾櫻?,……宋江有感于心,在馬上口占詩一首:
山嶺崎嶇水渺茫,橫空雁陣兩三行。
忽然失卻雙飛伴,月冷風清也斷腸。
宋江吟詩罷,當晚屯兵于秋林渡口,心中納悶,叫取過紙筆,作詞一首:
楚天空闊,雁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草枯沙凈,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的相思一點。暮日空濠,曉煙古塹,訴不盡許多哀怨。揀盡蘆花無處宿,嘆何時玉關重見。嘹嚦憂愁嗚咽,恨江渚難留戀。請觀他春晝歸來,畫梁雙燕。
從文章可以看出施耐庵老先生來過這里,要不然他不會對秋林渡描寫得這么細微。金朝內鄉(xiāng)縣令元好問在任時也在秋林渡臨水邊蓋了間“草庵別墅”,他站在渡口岸邊不禁吟道:“夏館秋林山水窟,家家林影湖光……荀蕨夢中香”。清代文人沈燦也被這里美景俘虜了,他的《游秋林》“秋林夏館堪幽賞,四望青山列畫屏”更讓人想到這里就是一幅山水畫。
夏館古時又稱“秋林”,其源于古時候秋林山下盛名遠揚的秋林寺。夏館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北部的邊關前沿和“夏路”上的一個重要驛站。自古以來,夏館為兵家必爭之地,它西通秦戎,南下荊楚,東達齊魯,北至晉趙。更是楚國西北邊陲的一個舉足輕重的軍事重鎮(zhèn)。鎮(zhèn)北百里的湍源村,村后的界嶺以北即是時刻覬覦侵犯楚國的韓趙魏。夏館鎮(zhèn)成了當時楚國在西北邊防線上首當其沖的要塞,故其周圍至今仍保留著星羅棋布大小不等的楚長城石寨群。昔日刀光劍影的軍事設施,而今成了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和古文化遺址。這里的秋林渡高中歷史課本明確說明,夏禹曾到豫西治水,當地百姓也廣有此類傳說,故從夏館鎮(zhèn)流向湍河的河流至今仍叫“禹到河”,又稱“魚道河”。我站在秋林渡岸邊,想象以前有多少互相愛慕、憎恨、無所謂的人們沿著不同的方向在這里告別離去,有的回來了,有的永遠沒有返回;一些相戀的情侶們在這里渡過愛河,有些人們在這里流下悔恨、遺憾的淚水,有些人在這里流下驚喜的淚水,可這些影像早已隨風逝去。
我漫步在秋林渡有曲線的溫柔山道小路上,遠處多姿的山巒、眼前素淡的野花在澄凈天空的照顧下是那么迷人,前方的斑鳩從這個樹枝飛到那個樹杈,小松鼠好像不怕人似的,向山叢中跑一陣子,再扭過頭來不知在想什么;河里有當地獨有的一種魚——磚魚,這種魚很有意思,身體上沒有刺,只有一根脊椎,也許是山高水寒,它們永遠長不大,它們是不是怕長大了成了人們的餐桌上的一道菜。地上的螞蟻比平原的螞蟻大,這里的螞蟻是一只一只在覓食,不像小螞蟻們一群一群地找食。岸邊平滑的石頭,松軟的青苔,此處我席地而坐,想著要是能酌幾盅美酒,彈一首古曲,那多美呀!這時,我看到一只飛蟲墜落到河里了,它在掙扎時激起了一圈一圈的微波,趕緊往岸邊折騰,河里的魚此時好像集體都睡著似的,沒有一個感覺到小小波痕,時間稍長一點這只飛蟲有點累了,它不急不慢向岸邊晃來,這時,它的動作很柔,怕自己動作過大把魚兒引來把自己吃了,它借助水波的動力向岸邊靠近,一個大的浪花把它打翻,停了一會兒,它又從水里冒出來,輕拍了兩下,繼續(xù)自己的方向。有時候,我看到它有些絕望了,因為好長一段時間,它就在水中一動不動,但是,等了一會兒,它好像想起自己孩子,也許是……這時正巧一個小樹枝飄來,它連忙抱住,隨著樹枝終于順到岸邊,岸邊一些白色水沫又擋住它的去路,它又開始想辦法,費了很大勁才從泡沫中蕩漾到岸邊。我不知道它是什么飛蟲,只是很佩服它。
我仔細觀察在秋林渡漫步的人,總有一些與眾不同的人,他們時而低頭,時而抬頭,不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反正都是一臉輕松的樣子,他們在這里沒有目標地走著,每個人的心思都不一樣,有的尋古,有的聽鳥叫,有的大吼大叫,有的坐在那里發(fā)呆,有的喝醉了靠在樹上。每天的人都不一樣,有時候是外鄉(xiāng)人,有時候是本村村婦洗衣,身后還跟著一只雜毛狗。渡口就是這樣容納著萬物,羊兒在它身上大小便,人們說話的唾沫星噴在它身上,上面沖下來的枝枝杈杈擠在它的喉嚨,水草長在它的臉上,旁邊多條小渠溝水流入它的內臟,它都讓這些在它身體里運轉,然后吐出營養(yǎng)的肥料和有氧氣體供人類免費使用。有的人知道感恩,有的人覺得應該,有的人頂禮膜拜,有的人覺得無所謂。我擦了擦汗繼續(xù)向前走著,因為只有走著,我才感覺到我真是在美景中,不是在夢境里。
渡口河水在太陽的光輝下閃閃發(fā)亮,像是眼睛看著我,這里的水量不大,但是我已醉了,我拿起相機照了好多照片,閑暇坐下翻看時,張張照片都很漂亮,好像從電腦里的圖片庫里下載一樣。此時,我覺得上學時期背誦的好景好句用在這里都黯然失色。我躺在一棵大樹上休息片刻便恢復了精神,耳畔自然界的聲音像是秋林渡的脈動把我全身的穴位打通,心想在這里待下去,哪兒都不去。每個人對風景都有不同的選擇吧!我喜歡一個人去看不是風景點的風景,譬如秋林渡,這里寂靜無人的風景很單純,沒有嘈雜的人群,沒有水泥路,沒有仿古建筑,沒有高級衛(wèi)生間,沒有售票口,只有來秋林渡尋找需求的村民和極少數游客。我至今不解,好的風景點為何蓋個收票門。我想到有一次在景區(qū)里看到幾個挖藥材的村民,我問他們從哪里進山挖藥?他們說沒從大門進,而是從大門旁邊的一處山坡翻過來,不想給看大門的人找麻煩。過后我琢磨他們的話,心想到底是誰給誰制造麻煩呢?我曾帶朋友來這里轉過,他們來后都說這里美,我問為何美?他們說因為沒有開發(fā)。古人們能寫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樣的好詞句,也許就是看了像這個沒有開發(fā)的渡口風景才有感而發(fā)吧。
你要是來秋林渡走一走,就會遇到不一樣的心境,因為你的情緒會隨著這里的云彩變幻而變化著,在這里你的腳步可快可慢,思想如這里的風景一樣靜謐,整個人像是和這里連為一體,時光在這里停滯,耳邊的風像是從天上吹下來,讓人暈乎乎的,懶洋洋的,什么也不想,只任美妙的青草氣味在身體里流動,自己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