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實驗小學東校區(qū) 周佳佳
寫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很多時候,學生看到作文題目常常不知道寫什么,其原因是沒有好的寫作框架和寫作思路。教師要利用想象類課文指導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建立寫作框架,并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其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豐富多彩的想象世界遨游,找到貼合作文主題的素材,并靈活應用,寫出優(yōu)質的想象作文。
從整個小學階段看,學生的寫作興趣呈現(xiàn)出從高到低的發(fā)展趨勢,在低年級,學生剛接觸口語表達,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強,非??释\用語言表達出想法和看法,愿意和別人分享情感和態(tài)度。到了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寫作,作為一個全新的學習領域,學生在此階段對寫作的興趣比較濃厚,雖然掌握的寫作技巧不多,但語言有童趣,可以看出來非常愿意并且努力想要寫好文章??墒?,這種興趣隨著年級的升高不斷降低。小學高年級對作文有了更高要求,學生漸漸覺得寫作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教師布置作文任務時,經常會聽到臺下的學生哀嚎一片,對寫作有畏難情緒。即便有的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也沒有激活寫作思維,完全處于應付了事的狀態(tài);有的學生一邊寫一邊數(shù)字數(shù),強行湊滿字數(shù),甚至還會出現(xiàn)照搬抄襲的問題。隨著寫作練習次數(shù)的增加,學生對于作文的抵觸情緒越來越強,更不愿意寫作了。
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常常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那就是寫作結構、寫作思路、作文內容都沒有太大問題,但是讀起來終歸是差了那么一點,主要原因是沒有真情實感,學生沒有在文章中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態(tài)度,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依照優(yōu)秀作文的模板套用和模仿,甚至抄襲,導致作文雷同,不吸引人閱讀。寫作思路沒有打開,想象力也不強,在面對同一個事物時,學生的看法大致相同,內心的想法也極為相似。
比如,以“誠信”為主題寫作,大部分學生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拾金不昧,雖然這樣寫出的文章沒有大問題,但是讀起來索然無味,雷同度極高,不能稱之為好文章,只能是合格的文章。
學生的成長背景、家庭環(huán)境不同,所以看待同一事物時,認識和感受也不同,在這種心境下寫出來的文章,應該呈現(xiàn)豐富多彩,極具個性的特點,但是就目前的寫作現(xiàn)狀看,學生的文章中明顯缺少想象力,沒有自己的想法,自我意識不強。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作文利益導致的,學生寫作是為了得到教師的肯定,為了得到社會主流價值的認可,在文章中會編造自己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事,以凸顯其具有一定的意義。論述某個觀點時,只是一味地講大道理,說空話,甚至還會引用網絡用語,語言不規(guī)范,導致不能精準表達。有的學生過分追求詞藻華麗,導致文章讀起來非常浮夸,沒有真情實感。學生在作文中沒有發(fā)揮想象力,也不知道應該如何發(fā)散思維,缺少個性化的表達,拔高立意,文章的深度不夠,這樣的文章不能打動讀者,也不能取得較高的分數(shù)。學生不能感受到寫作的樂趣,沒有獲得寫作的成就感,從寫作的過程到寫作的結果,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了考試成績服務,這種作文教學有違教學的初衷。
在很多想象類課文中,常常以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吸引學生閱讀,并在學生的心里埋下想象的種子;文章在布局上會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給讀者想象的機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文的留白部分,讓學生續(xù)寫,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指導學生從課文續(xù)寫中獲得靈感,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和詞匯積累,并發(fā)散思維,通過課文續(xù)寫的隨筆練習,不斷提升想象力,并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產生寫作靈感。
比如,教學《蛇與莊稼》,教師可以在講解課文后,讓學生發(fā)表對蛇和莊稼之間關系的看法,深化學生的認識。接著,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如果沒有蛇,莊稼會變成什么樣呢?沒有蛇,用其他的方法能不能獲得豐收呢?是不是把田鼠抓起來,就不用放蛇了?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蛇的角度續(xù)寫文章。比如,上次發(fā)大水淹死的是我的朋友,我不會幫人類捉田鼠;把田鼠都捉起來,莊稼大豐收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續(xù)寫,學生在續(xù)寫文章的過程中,既對文章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又促進了想象力的發(fā)展,對農夫用蛇拯救莊稼的行為有了更多的思考。
中高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相比較于低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和培養(yǎng)。小學階段的寫作,大多以模仿為主,需要從優(yōu)秀的文章或課文中吸取靈感,再加工和美化,并融入自己的想法,以寫出一篇質量上乘的作文。模仿是寫作的必經之路,隨著學生思想的成熟,慢慢將模仿轉變?yōu)閯?chuàng)造,一篇好作文就誕生了。在眾多作文類型中,想象類作文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也是最愿意寫的作文,然而,學生在發(fā)揮想象力構思作文時容易偏離作文主題,教師要利用課文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拓寬想象空間,并指導學生積累想象類素材。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教材,講解完課文中的寫作手法和修辭手法,詢問學生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時解決,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比如,教學《嫦娥奔月》,后羿為了找到嫦娥,拼命追趕月亮,可是,他前進月亮也前進,他退月亮也退,永遠追不上,后羿只能望著月亮發(fā)呆。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如果后羿追到月亮會怎么樣?嫦娥是怎么飛到月亮上的呢?嫦娥在月球上能不能看見地球上的后羿呢?他們什么時候才能團聚呢?這一個個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讓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到想象的空間,并為后羿和嫦娥的愛情故事增添額外的劇情。教師還可以借助課文中的插圖,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根據課文進行想象故事的練習,進而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類作文分很多種類型,比如科幻想象類、童話想象類、愿望想象類等,在考試中最常出現(xiàn)的是“如果我能飛”“給我一支馬良神筆”等愿望想象類,這類作文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進行合乎作文主題的想象創(chuàng)造。教師閱讀學生的想象作文時,要進入到學生構建的想象世界中,認真感受,不要因為幼稚和簡單而認為寫得不好。
比如,教學《牛郎織女》,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牛郎織女的凄美愛情,還要指導學生梳理故事中的人物、情節(jié)等,讓學生對想象類作文有清晰的認識。牛郎得知織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后,心急如焚,迫切想要趕上天庭,將妻子救回來。怎么上天呢?老牛說過,自己的牛皮能飛上天,于是牛郎將兩個孩子用竹筐擔了起來,踩著牛皮飛向天空。這一情節(jié)十分感人,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品味這段描寫,學習文中的描寫手法,并指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然后提出問題:牛郎上天后找不到織女怎么辦?王母娘娘會同意他們在一起嗎?讓學生大膽想象,設計更多有趣的情節(jié),重新書寫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在想象類作文中,學生會經常使用比喻修辭,過于單一。教師可以在想象作文教學中增加修辭類型,提高學生的多種修辭運用能力,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比如,《鹿與狼的故事》中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比喻、夸張等修辭,這些修辭豐富了故事內容,使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有利于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人類為了保護鹿而獵殺狼,導致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10萬多只鹿在森林中橫行霸道,啃光了樹木,啃荒了草原,最終鹿群失去了食物,被餓死了。鹿的尸體導致疾病蔓延,最終鹿群只剩下8000多只。教師可詢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狼不應該滅絕嗎?如果不殺狼殺鹿的話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呢?
教師講解完課文內容和修辭,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練筆,以充分掌握修辭的作用和運用方法,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保證作文質量。在運用修辭的過程中,學生的作文更加生動活潑,更有可讀性。
教師還可安排課堂活動,讓學生獲得暫時的放松,更有利于學生想象思維的激活,而且通過適當?shù)恼n堂游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能得到一定的提升,進而在寫作時,能將自己想說的話清晰地表達出來。比如,可以安排成語或歇后語故事表演活動,讓學生通過成語故事或歇后語故事提高想象力,拓寬想象的空間。通過成語故事表演,既加深了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又促進了成語運用能力的提升。
根據課文內容,轉換課文的表現(xiàn)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讓學生在頭腦中重新分析、思考、構建和重組,進而實現(xiàn)作文的多種形式表達,保證作文的主題不變,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促進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進一步提升。
(1)轉換人稱
通過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的轉換,學生能拓寬想象的空間,從角色的換位中獲得新的思考,并進入新奇的想象世界。這種模式基于課文內容,但又有別于課文內容。學生從課文中汲取了一定的靈感,對故事結尾或故事人物有了不一樣的見解,通過轉換人稱,將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從不同角度詮釋故事,不僅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形成了換位思考能力,對人物、劇情、結構有了全面的認識,進而寫出富有想象力且獨特的作文。
比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你想為地球做些什么?如果你有超能力,你想為地球做什么呢?如果地球即將毀滅,你最想獲得什么能力呢?學生不由進入想象的世界,從第一人稱角度出發(fā),想象自己擁有哪些超能力才能拯救地球,進而立足于《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進行打亂、重組和再加工,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見解,并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自己代入到作文中,通過自己的力量拯救地球。這樣做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有東西可想,有素材可寫,從而進一步提升了寫作能力。
(2)轉換體裁
轉換體裁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需要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和自身的想象力,激活想象力,靈活轉變文章的體裁,使之體裁不同但主題相同。小學作文體裁包含記敘文、說明文和應用文,教師可以從文體的轉化中進一步指導學生寫作。
比如,教學《田忌賽馬》,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田忌賽馬的結果是什么?如果你來賽馬,會怎么做?讓學生將其轉換為記敘文,從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情節(jié)方面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寫出不一樣的“田忌賽馬”。
綜上所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想象類作文水平,需要教師科學指導,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并運用合理的手段讓學生打開想象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