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 楊曉明
222004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連云港附屬醫(yī)院眼科,江蘇連云港
近視是人類最常見的眼部疾病,我國的近視發(fā)病率不斷增高,已成為影響國民身體健康的重大問題。近視一旦形成就失去了糾正機會,近視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漸進、疊加和不可逆等特點。以當前醫(yī)學水平而言,角膜塑形鏡的糾正效果較好,且在國際上的認可度較高,分析Aller TA 等[1]的Meta 研究表明,其有效率在40%~60%。相關(guān)研究證實,佩戴角膜塑形鏡24 個月會導致瞼板腺功能障礙,影響淚膜的穩(wěn)定性[2]。本研究探討佩戴角膜塑形鏡對青少年淚膜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在此過程中進行艾灸治療的效果。
選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在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連云港附屬醫(yī)院眼科確診為近視并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的患者50 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男13 例,女12 例;年齡8~14 歲,平均(10.52±1.96)歲;平均病程(1.78±0.58)年。觀察組男14例,女11 例;年齡8~14 歲,平均(11.04±2.01)歲;平均病程(2.12±1.41)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前均經(jīng)標準散瞳驗光及標準塑形鏡檢查,球鏡度數(shù):-1.00~-5.00 DS,柱鏡度數(shù):-2.00~0.00 DC。
方法:對照組按要求每晚佩戴角膜塑形鏡8 h 左右。觀察組再對照組基礎(chǔ)上給予艾灸治療,1 次/d,30 min/次。具體方法如下:將長約4 cm 無煙艾絨灸柱點燃,固定在特定容器中,置于眼前1 cm,灸療者閉目接受治療,隨著灸柱的燃燒,患者眼周溫度逐漸升高,直至艾柱燃盡。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戴鏡前及戴鏡后1 個月、3個月及6個月淚液分泌量(SIt)、淚膜破裂時間(BUT)及角膜染色評分。檢查均由同一醫(yī)生進行,并由同一驗配師對鏡片進行評估,確保鏡片配適合格。①SIt檢查:采用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生產(chǎn)廠家:比利時S.A.AlconCouvrourN.V.;批準文號:注冊證號H20160133;規(guī)格:15 mL∶75 mg)對患者進行表面麻醉后開始檢查。使用5 mm×35 mm 的白色濾紙,濾紙前端5 mm 部位折彎,放置于患者下瞼內(nèi)側(cè)結(jié)膜囊1/3處,剩余部分懸垂于患者皮膚表面,患者雙眼輕閉5 min后,測量淚水浸濕濾紙長度。②BUT檢測:通過熒光素完成試紙條染色置于患者下瞼結(jié)膜,患者完成3次瞬目,第3次瞬目完成時,以自然狀態(tài)睜開雙眼,并維持平視狀態(tài),直至角膜處產(chǎn)生第一個黑斑,記錄此過程用時,連續(xù)檢測3 次,計算平均值。③角膜染色:染色方法同BUT,裂隙燈鈷藍濾光片下觀察染色狀態(tài),角膜上皮的組織細胞完整性呈破損狀態(tài)即染色陽性。染色狀態(tài)評分:a.角膜正常,無上皮損傷為0分;b.有輕微劃痕或呈散在點狀染色狀態(tài)為1 分;c.角膜部位有中少量為點狀染色狀態(tài)且為輕度相融狀態(tài)為2 分;d.角膜部位呈密集點狀染色且相融,并累及角膜處的上皮下部位為3 分;e.出現(xiàn)嚴重程度不同的角膜水腫,且角膜上皮部位呈浸潤狀態(tài)為4分。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等組數(shù)據(jù)通過秩和核檢,置信區(qū)間為95%;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戴鏡前后SIt、BUT、角膜染色評分比較:戴鏡后,觀察組BUT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戴鏡后SIt、角膜染色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戴鏡前后SIt、BUT、角膜染色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戴鏡前后SIt、BUT、角膜染色評分比較(±s)
組別 n SIt(mm)戴鏡前 戴鏡1個月后 戴鏡3個月后 戴鏡6個月后對照組 25 13.64±1.11 13.52±1.22 13.56±1.12 13.60±1.08觀察組 25 13.56±1.26 13.36±1.28 13.32±1.03 13.40±1.15 t-0.30 -0.42 -0.74 -0.53 P 0.764 0.674 0.457 0.595組別 BUT(s) 角膜染色評分(分)戴鏡前 戴鏡1個月后 戴鏡3個月后 戴鏡6個月后 戴鏡前 戴鏡1個月后 戴鏡3個月后 戴鏡6個月后對照組 11.08±1.55 5.84±0.94 5.64±0.75 5.48±0.82 0 0.28±0.08 0.24±0.07 0.20±0.06觀察組 10.96±1.67 7.32±1.31 7.28±0.84 7.20±1.00 0 0.16±0.05 0.12±0.03 0.12±0.03 t-0.44 -3.89 -5.21 -4.99 0 0.75 -0.80 -0.76 P 0.656 0.000 0.000 0.000 1.000 0.451 0.419 0.445
對照組戴鏡前后SIt、BUT、角膜染色評分比較:對照組佩戴角膜塑形鏡1 個月、3 個月、6 個月后的BUT均低于戴鏡前,角膜染色評分高于戴鏡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戴鏡前后SIt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戴鏡前后SIt、BUT、角膜染色評分比較(±s)
表2 對照組戴鏡前后SIt、BUT、角膜染色評分比較(±s)
SIt(mm) BUT(s) 角膜染色評分(分)戴鏡前 13.64±1.11 11.08±1.55 0戴鏡后1個月 13.52±1.22 5.84±0.94 0.28±0.08戴鏡后3個月 13.56±1.12 5.64±0.75 0.24±0.07戴鏡后6個月 13.60±1.08 5.48±0.82 0.20±0.06 Z-0.080 6.138 -2.333 P 0.936 0.000 0.020
觀察組戴鏡前后SIt、BUT、角膜染色評分比較:觀察組佩戴角膜塑形鏡1 個月、3 個月、6 個月后的BUT均低于戴鏡前,角膜染色評分高于戴鏡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戴鏡前后SIt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戴鏡前后SIt、BUT、角膜染色評分比較(±s)
表3 觀察組戴鏡前后SIt、BUT、角膜染色評分比較(±s)
SIt(mm) BUT(s) 角膜染色評分(分)戴鏡前 13.56±1.26 10.96±1.67 0戴鏡后1個月 13.36±1.28 7.32±1.31 0.16±0.05戴鏡后3個月 13.32±1.03 7.28±0.84 0.12±0.03戴鏡后6個月 13.40±1.15 7.20±1.00 0.12±0.03 Z-0.350 -5.884 -1.769 P 0.726 0.000 0.077
角膜塑形鏡采用內(nèi)表面逆幾何形態(tài)設計,通過鏡片、眼瞼壓迫及淚液負壓機制對患者角膜進行程序化塑形,從而降低角膜屈光度,提高裸眼視力。但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時,會對角膜層造成一定的影響,因而角膜塑形鏡的安全性也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臨床研究表明,患者若長期佩戴角膜接觸鏡,會直接影響淚腺分泌量和質(zhì)量,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干眼癥狀,且該癥狀會隨著佩戴時間的延長而愈發(fā)明顯[3]。除此之外,患者自身淚液質(zhì)量的變化會直接影響近視治療效果,且對角膜塑形鏡的佩戴效果和佩戴安全性均會造成消極影響。這是因為夜間鏡片直接與淚腺接觸,破壞了機體表面上皮和淚腺的生存環(huán)境,從而導致淚腺和眼表上皮細胞微絨毛之間的聯(lián)系受到影響,雖然淚液處于正常分泌的狀態(tài),但是難以形成淚膜。瞼板腺所產(chǎn)生的脂質(zhì)是淚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患者脂質(zhì)層變薄,自身淚膜的蒸發(fā)速度加快,從而降低淚膜的穩(wěn)定性。眼膜穩(wěn)定性下降的原因可能與患者眼部異物感而導致頻繁瞬目有關(guān)。有學者認為,青少年的輕度屈光不正與干眼癥有一定的聯(lián)系,其中最為明顯的表現(xiàn)為輕度散光和遠視[4]。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戴鏡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的SIt 與戴鏡前無明顯變化。李健等[5]研究認為,佩戴角膜塑形鏡會降低淚膜的穩(wěn)定性,但是不影響淚液分泌量。對照組和觀察組戴鏡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BUT均明顯低于戴鏡前,但是隨著戴鏡時間的延長,BUT 基本趨于平穩(wěn)。BUT是評價淚膜功能的重要指標,其減少說明淚膜穩(wěn)定性降低。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戴鏡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的角膜染色評分均高于戴鏡前,可見角膜塑形鏡影響了淚膜的穩(wěn)定性。
目前,角膜塑形鏡已成為控制近視發(fā)展的重要措施,如何減少角膜塑形鏡對淚膜質(zhì)量及角膜上皮的影響,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本研究選擇艾灸治療來緩解夜戴型角膜塑形鏡對淚膜質(zhì)量及角膜上皮的影響?!夺t(yī)門法律》指出:“凡藥之不及,針之不及,必灸之?!卑寞煼軌?qū)θ梭w形成溫熱刺激,通過行氣血、營陰陽方法,幫助人體恢復眼部功能。青少年人群學業(yè)壓力大,戶外活動少,用眼過度,傷及肝血,雙目缺乏滋養(yǎng)。針對其氣血消耗過大、血不養(yǎng)目的病機,應用艾灸治療刺激眼部睛明、承泣、球后、攢竹、絲竹空、太陽等穴位,達到疏通眼周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活化細胞組織、改善眼部微循環(huán)及促進組織器官代謝的目的。艾灸的溫熱性和藥物性可以使眼周氣血旺盛通達,精微物質(zhì)不斷向眼部輸送,雙目得精血滋養(yǎng),從而維持淚膜的穩(wěn)定性[6]。
綜上所述,艾灸治療可以有效緩解夜戴型角膜塑形鏡鏡對青少年淚膜質(zhì)量的影響,操作簡單、安全,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