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鴻杰,陳春草,肖溪,鄭立春
陽春市人民醫(yī)院 臨床藥學科,廣東 陽江 529600
手術感染在醫(yī)院感染中較為常見,臨床治療經(jīng)驗表明,術前正確應用抗菌藥物可提供有效的預防作用,降低感染風險[1]。在各類手術的圍術期預防性抗菌治療中,相關藥物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應用現(xiàn)象,極大地影響了手術效果與安全性,嚴重時可引發(fā)二重感染,或使細菌獲得耐藥性[2-3]。手術切口包括Ⅰ、Ⅱ、Ⅲ、Ⅳ四種類型,Ⅰ類手術切口為清潔類切口,即并未涉及閉合性創(chuàng)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與炎癥部位等,主要根據(jù)手術野的污染風險確定圍術期預防性抗菌用藥方案[4-5]。為提高醫(yī)院Ⅰ類手術切口圍術期預防性抗菌治療的合理性與安全性,有必要詳細了解其實際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本研究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為標準對某院2020年四個季度共905份I類切口病例的預防性抗菌藥物圍術期使用情況進行針對性分析?,F(xiàn)作如下報告。
在某院信息管理和統(tǒng)計中心導出的2020年四個季度I類切口出院病歷中,剔除合并感染的治療病歷,最終納入Ⅰ類切口病歷905份。
①收集納入病例的臨床資料,包括科室、抗菌藥物應用情況等;②參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6],從I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指征、用藥時機、用藥療程、藥物選擇、聯(lián)合用藥、給藥方案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見表1。
表1 I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合理性評價表
①分析2020年某院四個季度的I類切口病例一般資料;②分析2020年某院四個季度I類切口病例的用藥及用藥不合理情況;③分析2020年某院四個季度I類切口病例的用藥不合理類型。
通過Excel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與整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n)、率(%)表示。
2020年四個季度的病例數(shù)依次為258例、219例、201例、227例,見表2。
表2 2020年某院四個季度的I類切口病例一般資料分析(n)
四個季度的預防抗菌藥應用率依次為44.96%(116/258)、28.77%(63/219)、34.33%(69/201)、32.60%(74/227);預防用藥不合理發(fā)生率依次為14.66%(17/116)、25.40%(16/63)、31.88%(22/69)、13.51%(10/74),見表3。
表3 2020年四個季度I類切口病例的預防用藥及預防用藥不合理情況分析(n)
某院2020年四個季度藥物選擇不合理率依次為12.07%(14/116)、12.70%(8/63)、15.94%(11/69)、8.11%(6/74);用藥療程不合理率依次為0.00%、19.05%(12/63)、14.49%(10/69)、8.11%(6/74);用藥時機不合理率依次為2.59%(3/116)、6.35%(4/63)、8.70%(6/69)、0.00%;給藥方案不合理率依次為0.00%、0.00%、2.90%(2/69)、0.00%,見表4。
表4 2020年四個季度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類型與發(fā)生頻次分析(n)
本研究中,2020年I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抗菌藥應用率依次為44.96%、28.77%、34.33%、32.60%,以第一季度最高;而預防用藥不合理發(fā)生率依次為14.66%、25.40%、31.88%、13.51%,以第三季度最高,某院2020年第三季度藥物選擇不合理率(15.94%)、用藥時機不合理率(8.70%)與給藥方案不合理率(2.90%)最高,第二季度用藥療程不合理率(19.05%)最高。張紅梅等[7]的研究也表明,在I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情況中,用藥療程過長、用藥時機不當、藥物選擇不當是主要原因。
在第一季度,外一科發(fā)生預防用藥不合理現(xiàn)象的頻率最高,主要原因在于藥物選擇不當,例如某患者進行右跟骨粉碎性骨折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時,醫(yī)生于術前給予注射用頭孢地嗪鈉,此藥屬于第三代頭孢菌素,而適用于這類手術的抗菌藥物應以第一、二代頭孢菌素即可。與第一季度預防用藥不合理率14.66%相比,第二季度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情況沒有改觀,且存在問題增多,特別是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時間的問題,即用藥療程不合理現(xiàn)象較為嚴重,例如外一科某患者行右橈骨遠端骨折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固定+右橈骨經(jīng)突骨折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前,醫(yī)生給予注射用頭孢呋辛,并持續(xù)用藥2d,患者術后無發(fā)熱、白細胞增高等感染指征,病程記錄也無切口感染的描述和記錄,其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時間超過規(guī)定的24h。與第一、二季度相比,第三季度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情況依舊未改善,甚至出現(xiàn)更多問題,包括抗菌藥物的選擇、用藥時機、用法用量均不合理,例如在外一科,某患者進行左脛骨中段骨折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固定術時,醫(yī)生于術前使用注射用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但此手術主要感染病原菌為葡萄球菌,宜選擇第一、二代頭孢菌素,若患者存在頭孢菌素過敏,可選擇克林霉素。與前三個季度相比,第四季度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情況出現(xiàn)較大改觀,預防用藥不合理發(fā)生率下降至最低,為13.51%,但在這一季度的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抗菌治療過程中仍存在小部分不足之處。在后期Ⅰ類切口手術合理預防應用抗菌藥物過程中,醫(yī)務、藥學等部門根據(jù)各自職責,繼續(xù)加強對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管理、監(jiān)控和干預,且各科室還需繼續(xù)針對重點問題、重點醫(yī)生,嚴格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有關規(guī)定,規(guī)范預防應用抗菌藥物行為[8-10]。
綜上所述,某院2020年四個季度的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情況呈現(xiàn)好轉趨勢,但仍存在部分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監(jiān)督與規(guī)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