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萌萌 天津市東麗區(qū)軍糧城醫(yī)院 (天津 300301)
內容提要: 目的:分析在肺炎患者治療中予以纖維支氣管鏡結合呼吸機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研究中選取某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納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呼吸機輔助通氣等治療;觀察組則基于此結合纖維支氣管鏡治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病癥改善情況以及治療前后的肺功能及炎癥因子水平改善效果。結果:經(jīng)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可見,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病癥緩解時間及通氣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改善效果及炎癥因子降低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肺炎患者治療中予以纖維支氣管鏡結合呼吸機干預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機體炎癥因子水平,進而促進其病癥的緩解及肺功能的改善,縮短其通氣時間,提升康復效果。
肺炎是臨床上病發(fā)率較高的呼吸系統(tǒng)病癥,其主要指低氧血癥、低血壓、急性呼吸衰竭、休克或其他器官功能障礙而引發(fā)的一種病癥,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嚴重威脅[1]。目前臨床上針對該病癥的治療多以抗感染、抗炎、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形式進行常規(guī)干預,該療法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炎癥反應,促進其病癥的改善,但難以根治,治療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纖維支氣管鏡則是當下在呼吸系統(tǒng)病癥診治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診療形式,且其適應證相對廣泛,能夠有效改善氣道分泌物黏液與漿液比例,提升排痰效果,糾正患者低血氧癥及氣道阻塞情況[2]。對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在肺炎治療中予以纖維支氣管鏡和呼吸機干預的臨床價值。報告如下。
研究中選取某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納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男女比為23/20;年齡48~79歲,平均(61.55±4.23)歲;病程5~13個月,平均(8.56±1.23)個月。觀察組男女比為24/19;年齡47~79歲,平均(62.05±4.87)歲;病程5~14個月,平均(8.49±1.31)個月。對比兩組患者基礎信息數(shù)據(jù)未見明確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內容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后開展。
納入標準:均經(jīng)X射線檢查、實驗室檢查及血氣分析確診為肺炎;均對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加入。
排除標準:合并意識障礙者;合并呼吸機或纖維支氣管鏡治療禁忌癥者。
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guī)抗感染、持續(xù)低流量吸氧、祛痰及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及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具體治療中,需予以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天津藥物研究院,國藥準字H20051604)靜脈滴注,每次15mg,2次/d;在呼吸機治療中需首先予以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選擇適當?shù)耐饷嬲?,進而設定參數(shù)網(wǎng),以S/T模式及16~20次/min的備用呼吸頻率進行輔助通氣,吸氣壓力初始為6~8cmH2O,呼氣初期壓力2~3cmH2O,通氣5~20min后,逐漸增加到患者可耐受的舒適治療水平;通氣時間設定為6h,此后復查血氣分析結果,若PaO2≥60 mmHg,且癥狀有好轉持續(xù)予以通氣治療,若病情惡化或PaO2降低明顯,則即刻改為有創(chuàng)通氣治療。7d為1療程,持續(xù)用藥2個療程。
在上述治療基礎上予以觀察組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治療:予以持續(xù)血氧飽和度(SaO2)、生命體征監(jiān)測,并采取鎮(zhèn)靜干預,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應用鹽酸丁卡因(生產(chǎn)廠家:西安利君精華藥業(yè),國藥準字H61022993)潤滑纖維支氣管鏡(產(chǎn)自上海澳華;ABF-6),進而經(jīng)氣道入口置入,此過程需對患者支氣管、氣管、鼻等進行嚴密監(jiān)護,并注入生理鹽水10~20mL進行清洗,此后進行負壓吸引,將殘留痰液吸凈,反復操作3次,控制生理鹽水量不超過100mL;若治療中患者心率過高、SaO2過低則需及時停止操作,并強化呼吸機輔助。每日1次,7d為1療程,持續(xù)治療2個療程。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病癥改善情況(對比患者發(fā)熱、咳嗽、肺啰音緩解時間及機械通氣治療時間)以及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應用肺功能監(jiān)測儀(產(chǎn)自四川思科達;S-980AI)監(jiān)測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通氣量(MMV)及肺總量(TLC)及炎癥因子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mL,3 000r/min下離心30min,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其血清降鈣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改善效果。
治療效果需結合患者病癥改善情況加以評估,顯效:臨床癥狀均消失,且炎癥因子水平及呼吸力學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緩解明顯,炎癥因子水平及呼吸力學有明顯改善;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或病癥有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患者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以SPSS 25.0軟件統(tǒng)計研究采集數(shù)據(jù)。涉及計量、計數(shù)內容應用±s、%表示,t、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統(tǒng)計患者治療效果可見,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n(%)]
經(jīng)研究對比可見,觀察組患者發(fā)熱、咳嗽、肺啰音等癥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機械通氣治療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兩組患者病癥改善效果對比(±s)
表2.兩組患者病癥改善效果對比(±s)
組別 n 發(fā)熱緩解時間(d) 咳嗽緩解時間(d) 肺啰音緩解時間(d) 機械通氣治療(h)對照組 43 10.22±2.16 17.33±5.26 15.64±3.58 145.56±30.15觀察組 43 8.97±2.06 13.44±5.24 13.30±3.15 131.46±28.75 t 2.746 3.436 3.218 2.219 P 0.007 0.001 0.002 0.029
治療前,對比兩組患者肺部功能指標未見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FEV1、MMV、TLC指標可見,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部功能指標對比(±s)
表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部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 n FEV1(L) MMV(L) TLC(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1.44±0.23 2.03±0.33 80.36±12.46 90.56±14.23 3.02±0.78 4.46±1.02觀察組 43 1.42±0.25 2.80±0.45 80.87±12.56 103.55±18.77 3.05±0.56 5.71±1.26 t 0.386 9.048 0.189 3.616 0.205 5.056 P 0.700 <0.001 0.851 0.001 0.838 <0.001
治療前,對比兩組患者各項炎癥因子水平未見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的PCT、IL-6、CRP指標可見,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
表4.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
組別 n PCT(ng/mL) IL-6(pg/m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7.02±1.44 2.77±0.46 45.77±7.36 27.46±4.36 76.55±14.02 43.25±7.65觀察組 43 7.05±1.13 1.15±0.16 45.56±7.52 16.25±2.32 76.23±14.27 26.57±4.58 t 0.107 21.812 0.131 14.884 0.105 12.267 P 0.915 <0.001 0.896 <0.001 0.917 <0.001
在臨床上,肺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危重癥狀,屬于呼吸內科常見病癥;該病癥病發(fā)初期較為隱匿,在病情的逐步進展中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器官功能障礙,嚴重情況可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3]。由于肺炎患者肺部出現(xiàn)炎癥反應的情況下,則會導致其病灶積存大量炎性介質,難以有效排凈,如此一來就會對其局部組織產(chǎn)生一定的刺激,進而導致新的炎癥反應出現(xiàn),并導致分泌物增加,對患者氣道產(chǎn)生堵塞,進而產(chǎn)生通氣障礙,大大增加臨床治療難度[4]。結合以往臨床上針對肺炎的治療來看,盡管采取常規(guī)抗感染干預可發(fā)揮一定效果,但伴隨抗生素應用時間的延長,其耐藥性也會有所增強,故當前應用的單純抗感染干預效果并不理想。
隨著近幾年各類醫(yī)療設備在呼吸系統(tǒng)病癥中應用的推廣,纖維支氣管鏡的應用也逐漸得到了廣泛推廣,借助該設備能夠更為清晰地觀察患者病灶位置及炎癥程度,進而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痰液稀釋及排痰方案,有效將常規(guī)吸痰手段難以清除的較深部位痰液或黏稠痰液吸出[5,6]。結合此次研究結果也能夠發(fā)現(xiàn),在應用纖維支氣管鏡和呼吸機治療肺炎的情況下,相對比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而言,能夠進一步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同時也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肺部功能的改善,緩解各項臨床病癥,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此外,近幾年針對感染嚴重程度的評價中,炎癥指標的應用十分廣泛。這之中,CRP是一種較為經(jīng)典的機體炎癥反應評價指標,其能夠較為有效地對患者的感染程度以及炎癥性疾病病情進行評估,其指標水平越高則顯示患者炎癥感染越嚴重;PCT則多被應用于細菌感染早期及全身重度感染性病癥評估及預測中,該指標水平的增加與感染嚴重程度及預后間也存在密切關聯(lián),且較CRP敏感性更高。而IL-6則為一種免疫功能調節(jié)指標,可激活補體系統(tǒng),進而導致炎癥反應及內皮損傷加重,與肺炎嚴重程度也有密切關聯(lián)。而通過此次研究可見,在纖維支氣管鏡及呼吸機治療干預下,患者的上述炎癥因子水平也出現(xiàn)了十分顯著的降低,更進一步證實了纖維支氣管鏡對肺炎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肺炎患者治療中,予以纖維支氣管鏡和呼吸機治療干預效果確切,能夠有助于促進患者病癥的緩解,并改善其肺功能及炎癥反應因子水平,提升疾病恢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