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 楊偉勇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教師應該能運用多種認知模型來描述和解釋物質的結構、性質和變化,建立解決復雜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瘜W工藝流程題綜合性強,涉及高中階段所學的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化學實驗、水溶液中離子平衡、生產與技術等內容,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建立這些關鍵知識點和具體問題關聯(lián)的思維模型。本文著重以條件控制為例,從條件的類型、解題思路、答題規(guī)范等方面來引導學生,熟悉工藝流程題條件控制可能涉及的問題,在復習過程中利用合適的解題模型,形成規(guī)范有序的答題模式。理解、掌握條件控制模型,一方面是教師要落實、滲透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具體體現(xiàn);另一方面讓學生緊扣模型,不斷訓練、對比,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解題中的優(yōu)缺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條件控制的基本思路: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的優(yōu)點?不這樣做的缺點?
【思維模型】反應物濃度高會怎么樣?濃度低會怎么樣?
【典型情況答題模型】
1.適當增大反應物酸或堿的濃度,可加快某物質反應(溶解)的速率,提高原料的浸出率;若反應物酸或堿濃度太高導致難以擴散,和生成物都富集于反應物表面,會影響原料的浸出率。
【思維模型】pH的控制在考題中經常出現(xiàn),其實也可認為是H+濃度改變,調pH的目的是什么?應如何調節(jié)?調高?調低?還是調到一定范圍?采取的措施、方法是什么?
【典型例題模型】
1.調節(jié)溶液酸堿性目的:使某物質溶解或促進(或抑制)金屬離子水解形成氫氧化物沉淀(或不沉淀)以便分離,過程中不引入新雜質。
2.pH<7可以是酸或酸性物質,pH>7可以是堿或堿性物質;pH由低調高可通過加堿(或堿性物質)或消耗H+來實現(xiàn);pH由高調低可通過加酸(或酸性物質)或消耗OH-來實現(xiàn)。如要分離Al3+、Fe3+可以用過量NaOH溶液,強堿過量能溶解氫氧化鋁,NaOH溶液不能用弱堿氨水替代;如分離NaAlO2、Na2SiO3可使用過量鹽酸,強酸能溶解氫氧化鋁,不能用過量CO2。
4.pH范圍常涉及溶度積Ksp計算。另外緩沖溶液的pH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圍,此問題在制藥、電鍍等工業(yè)常見,中學階段不介紹。
【思維模型】結合工藝流程的目的,考慮某一溫度t℃、溫度范圍(t1~t2℃)、溫度的改變(t1℃變?yōu)閠2℃),影響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物質發(fā)生的物理、化學變化,物質發(fā)生的主副反應、正逆反應等,利用物質的性質、化學反應原理等判斷措施、操作等的優(yōu)缺點和合理性。
【典型情況答題模型】
1.升溫情況
(1)升溫:可促進溶液中氣體逸出,降低氣體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或使某物質達到沸點揮發(fā)。
(2)加熱煮沸:促進水解,聚沉后利于過濾分離;反應前煮沸溶液的原因通常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氣,防止某還原性物質被氧化。
(3)趁熱過濾:減少因降溫而析出某雜質的量,以提高產品純度。
(4)反應中采取加熱措施的作用:一般是為了加快反應速率或加速某固體的溶解,提高浸出率,或促進某可逆反應的平衡向某個方向移動。
(5)焙燒、煅燒:一般氧氣參與反應,可改變物質的結構和組成,使生成的物質能溶解;并使一些雜質在高溫下氧化、分解,如煅燒將碳酸亞鐵轉化為氧化鐵。
(6)蒸發(fā)、反應時的氣體氛圍:抑制物質的水解,提高產率。如加熱MgCl2·6H2O制取無水MgCl2時,要在HCl的氣流中進行,目的是防止MgCl2水解生成Mg(OH)2。
2.降溫情況
(1)降溫目的:防止物質高溫分解,或揮發(fā),或溶解(如H2O2、濃硝酸、濃氨水等);降溫可以減少能源成本,降低對設備的要求。
(2)冰水洗滌目的:洗去晶體表面的雜質離子并降低被洗滌物質的溶解度,減少其在洗滌過程中的溶解損耗。
(3)冰水中反應或降溫反應目的:防止某物質在高溫時會溶解或控制可逆反應平衡移動的方向。
3.控溫在某一范圍(t1~t2℃)
(1)蒸餾:如海水提溴后蒸餾溫度應控制在80~90℃,溫度過高,大量水蒸氣隨溴排出,溴蒸氣中水量增加;溫度過低,溴不能完全蒸出,回收率低。
(2)控溫方式:常用水浴、冰浴或油浴,其優(yōu)點為容易控溫,均勻受熱。
(3)可使催化劑的活性達到最好,如微生物、酶作催化劑時溫度要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
(4)防止副反應的發(fā)生:如氯氣與氫氧化鉀在溫度范圍不同情況下產物不同,按產物要求可設置不同溫度范圍。
(5)控制固體的溶解與結晶
①從濾液中提取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急劇增大的晶體,如從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中提取硝酸鉀的方法:蒸發(fā)濃縮至有晶膜出現(xiàn)、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
②從濾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的晶體,如氯化鈉中有硝酸鉀,或隨溫度降低溶解度增大的晶體的方法:蒸發(fā)濃縮結晶、趁熱過濾、洗滌、干燥(如氫氧化鈣)。
③控制溫度緩慢下降,減慢結晶速度,得到較大顆粒的晶體。
【思維模型】改變壓強,對有氣體參與或生成的反應,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可逆反應平衡移動的方向,一般結合圖表判斷其對反應的影響。
【典型情況答題模型】
1.減壓蒸餾(減壓蒸發(fā))的原因:減小壓強,使液體沸點降低,防止某物質因溫度過高分解或揮發(fā)(如氯化銨受熱分解)。
2.給原料氣加壓,可增大氣體的溶解度,增大氣體與固體(液體)的接觸面積,增大反應速率;減壓可降低對設備的要求,符合綠色化學要求。結合實際工業(yè)生產參數(shù)圖表分析。
【思維、答題模型】使用催化劑,可改變反應歷程,加快反應速率,提高生產效率,但轉化率不變,選用什么催化劑要結合實際生產各參數(shù)來確定。
結合高考真題,了解工藝流程專題條件控制如何設置問題,復習過程心中有數(shù),目標更明確,利用認知模型,使學生認知更有序,更有效。
【例1】(2021·全國甲卷·27節(jié)選)膽礬(CuSO4·5H2O)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醇。某小組用工業(yè)廢銅焙燒得的CuO(雜質為氧化鐵及泥沙)為原料與稀硫酸反應制備膽礬。回答下列問題:
(3)待CuO完全反應后停止加熱,邊攪拌邊加入適量H2O2,冷卻后用NH3·H2O調pH為3.5~4,再煮沸10 min,冷卻后過濾。濾液經如下實驗操作:加熱蒸發(fā)、冷卻結晶、________、乙醇洗滌、________,得到膽礬。其中,控制溶液pH為3.5~4的目的是________,煮沸10 min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過濾 干燥 除盡鐵元素并抑制硫酸銅水解 使氫氧化鐵膠體聚沉,易于過濾分離
【解析】以硫酸銅溶液制硫酸銅晶體,操作步驟有加熱蒸發(fā)、冷卻結晶、過濾、乙醇洗滌、干燥;其中用乙醇洗滌的原因是膽礬難溶于乙醇,減少其損耗。CuO中含氧化鐵雜質,溶于硫酸后會形成鐵離子,Cu2+形成沉淀的pH范圍是4.7~6.2,F(xiàn)e3+形成沉淀的pH范圍是2.1~3.2,F(xiàn)e2+形成沉淀的pH范圍是7.6~9.6。為使鐵元素以氫氧化鐵形式沉淀完全,先用氧化劑雙氧水把Fe2+氧化為Fe3+,再調溶液的pH到3.2~3.7(題中調pH為3.5~4),使Fe3+全部以Fe(OH)3沉淀的形式析出而Cu2+不沉淀,且不會引入新雜質。Fe3+易水解形成Fe(OH)3膠體,煮沸10 min的目的是使氫氧化鐵膠體聚沉,使Fe3+形成沉淀析出,易于過濾分離。
【例2】(2021·全國乙卷·26節(jié)選)磁選后的煉鐵高鈦爐渣,主要成分有TiO2、SiO2、Al2O3、MgO、CaO以及少量的Fe2O3。為節(jié)約和充分利用資源,通過如下工藝流程回收鈦、鋁、鎂等。
該工藝條件下,有關金屬離子開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見下表。
金屬離子Fe3+Al3+Mg2+Ca2+開始沉淀的pH2.23.59.512.4沉淀完全的pH(c=1.0×10-5 mol·L-1)3.24.711.113.8
回答下列問題:
(1)“焙燒”中,TiO2、SiO2幾乎不發(fā)生反應,Al2O3、MgO、CaO、Fe2O3轉化為相應的硫酸鹽。
(2)“水浸”后“濾液”的pH約為2.0,在“分步沉淀”時用氨水逐步調節(jié)pH至11.6,依次析出的金屬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液①”中Mg2+濃度為________mol·L-1。
(4)“水浸渣”在160℃“酸溶”最適合的酸是________?!八崛茉钡某煞质莀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2)Fe3+、Al3+、Mg2+
(3)1×10-6mol·L-1
(4)硫酸 SiO2CaSO4
高考試題大多數(shù)是原創(chuàng)試題,在工藝流程專題復習過程中,教師在總結歸納的基礎上研發(fā)一些原創(chuàng)性試題,引導學生熟悉條件控制的思維模型,引導學生合理訓練,利用認知模型,規(guī)范答題,對拓寬學生思路也有好處。下面是著重從條件控制命題:
【原創(chuàng)題1】鈦合金有很好的耐熱強度、低溫韌性和斷裂韌性,廣泛用作飛機發(fā)動機零件和火箭、導彈結構件。工業(yè)上常用鈦鐵礦(含F(xiàn)eTiO3、FeO、Fe2O3)制取金屬鈦并得到副產品綠礬(FeSO4·7H2O)。生產過程如下:
步驟一、用硫酸溶解原料,鈦元素轉化為Ti(SO4)2、TiOSO4;
步驟二、在溶液中加過量鐵充分反應后,過濾除鐵,從濾液中經一系列操作分離出副產品;
步驟三、
;
步驟四、煅燒偏鈦酸(H2TiO3)即制得二氧化鈦;
步驟五、將TiO2和炭粉混合加熱至730~830℃,進行氯化處理,并使生成的TiCl4蒸氣冷凝;
步驟六、用熔融的鎂在保護氣中還原TiCl4可得多孔的海綿鈦。這種海綿鈦經過粉碎、放入真空電弧爐里熔煉,最后制成各種鈦材。
已知:FeSO4的溶解度在0℃很??;Ti(SO4)2和TiOSO4可在水中相互轉化,Ti(SO4)2溶于冷水且較穩(wěn)定,在熱水中生成TiOSO4,150℃時水解析出白色的偏鈦酸H2TiO3沉淀;鎂的熔點為649℃,沸點為1 107℃?;卮鹣铝袉栴}:
(1)步驟一用的硫酸不能太濃的原因
。
(2)加入鐵的目的:
,
此步驟怎么得到副產品
。
(3)補充步驟三:
。
(4)①步驟六的合適溫度為________(填選項編號)。
A.約600℃ B.約800℃
C.約1 200℃ D.約1 107℃
②保護氣可選________(填選項編號)。
A.N2B.HCl C.Ar D.CO2
【參考答案及解析】(1)硫酸濃度太高導致其難以擴散,和生成的鹽都富集于金屬氧化物表面,不利于金屬氧化物的浸出;原料中有亞鐵的存在,在工業(yè)條件下,部分硫酸被還原成二氧化硫,浪費原料,所以硫酸濃度不宜過高。(2)加入鐵屑,F(xiàn)e3+被還原為Fe2+,然后將溶液蒸發(fā)濃縮,冷卻至0℃以下,使得FeSO4·7H2O(綠礬)結晶析出,過濾。(3)根據(jù)題中信息,分離出副產品后濾液加熱到150℃得偏鈦酸沉淀H2TiO3,過濾;(4)①由題中信息可知:鎂的熔點為649℃,沸點為1 107℃。溫度在(649℃,1 107℃)鎂為熔融態(tài),故選B;②鎂能與A.N2,B.HCl,D.CO2反應,故選C.Ar。
【原創(chuàng)題2】晶體硅是一種重要的非金屬材料,其用途有作太陽能電池板、半導體材料、電腦手機等內存芯片。利用石英(沙子)制備純硅的主要步驟如下:
步驟一、石英(沙子)與焦炭在電弧爐中冶煉提純得到98%的工業(yè)硅。
步驟二、粗硅與干燥的HCl氣體(250~300℃,銅粉催化)反應制得SiHCl3,副產品SiCl4。
步驟三、經冷凝得到的SiHCl3(沸點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點57.6℃),因SiHCl3和SiCl4制硅的條件不同,SiHCl3和SiCl4要分離。
步驟四、SiHCl3與過量的H2在1 100~1 200℃的溫度下反應制得純硅。
已知SiHCl3能與水劇烈反應生成(HSiO)2O,SiHCl3在空氣中易自燃生成SiO2。回答下列問題:
(1)工業(yè)上分離SiHCl3、SiCl4的操作方法為________,控制溫度范圍為________。
(2)該生產工藝中可以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是________。
(3)工業(yè)上準備生產純硅時,先________;后鼓入純凈干燥的氫氣一段時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最后調到合適的溫度范圍________,合適的壓強才開機生產。
【參考答案及解析】(1)沸點不同互溶的液體與液體分離用蒸餾方法;溫度可選(33.0℃,57.6℃),SiHCl3達沸點(33.0℃)揮發(fā)出來,而未達SiCl4的沸點(57.6℃)不揮發(fā)出來。(2)氯化氫、氫氣既是原料也是副產品可循環(huán)使用。(3)按生產環(huán)境要求,涉及三氯氫硅生產全程需要設備絕對密封,不能進空氣,避免自燃和水解,生產純硅前先檢查設備的氣密性,用干燥的氫氣排凈空氣、水蒸氣等;題中給了SiHCl3與H2的反應條件,應選擇反應溫度(1 100℃,1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