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凌娟 高 娟 陳江鷺 趙睿悅
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北京 101118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不斷增強,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秉承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的理念,為了拓展學生國際化視野,學校通過微留學的方式開展跨文化交流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微留學項目包括英國英倫大學堂、加拿大青年領袖訓練營、澳大利亞澳洲領航行動、奧地利文化體驗營等。本研究以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微留學項目中的英國英倫大學堂、加拿大青年領袖訓練營和澳大利亞澳洲領航行動項目為例,從2018級參與以上項目的學生角度對項目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為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以下簡稱“嘉華學院”)今后更好地開展此類項目提出建議。
2019 年嘉華學院參與微留學項目的2018級學生。
文章參考了許多對外交流項目的實施效果問卷條目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的語言交流能力的提升等相關文獻,例如:運用問卷調查法分析微留學背景下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體育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運用問卷調查法對專業(yè)英語課程教學基礎目標達成度的評價體系研究;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中應注意英語口頭語和書面語的正確表達;短期微留學能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提升。經(jīng)過課題小組成員的反復討論,形成“關于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微留學項目質量評估調查問卷”,問卷內(nèi)容主要包括以下4 個內(nèi)容:基本信息、參與目的與收獲、活動評估及建議。其中,參與目的與收獲從海外實踐活動、領導力收獲、海外課堂團隊扮演的角色、微留學的具體收獲(如提高外語水平、開闊視野與體驗當?shù)匚幕?、增強溝通能力與結識新朋友)等角度設問?;顒釉u估及建議從行程安排、理論課程、結業(yè)考核等角度設問。針對我院2019 年參與微留學項目的2018 級學生,在活動結束后通過在線問卷學術調研、在線報名、在線投票、信息采集平臺(問卷星調查平臺)填寫問卷。為確保結果的可靠性,課題組向調查對象進行解釋說明,并設置每份電子問卷在同一設備上只能提交一次。問卷調查的結果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并利用SPSS18.0 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計數(shù)資料均采用頻率統(tǒng)計。
本次參與調查的調查對象共101 人,共發(fā)放問卷101 份,收回101 份,問卷回收率為100%。101 份問卷均完整,其中88 人來自財務與金融學院,占總人數(shù)的87.13%;8人來自國際教育學院,占總人數(shù)的7.92%;5人來自創(chuàng)意藝術學院,占總人數(shù)的4.95%。
關于受訪者對微留學國家的選擇(單選題),有65.35%選擇英國,23.76%選擇加拿大,10.89%選擇澳大利亞(見表1)。
在微留學實踐活動中的能力提升方面(多選題),有60.4%的參與者認為提高了組織能力,有80.2%的參與者認為提高了溝通能力,82.18%的參與者認為提高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55.45%的參與者認為提高了時間管理能力,79.21%的參與者認為提高了英語口語能力,40.59%的參與者認為提高了批判性思維能力,57.43%的參與者認為提高了觀察能力,12.87%的參與者認為提高了其他能力(見表2)。通過與參與項目的學生進行座談交流可知,部分學生認為在參加微留學項目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共同學習的方式增強了學生之間的感情,也提升了團隊的凝聚力。
在參加微留學活動后的領導力收獲情況方面(多選題),64.36%的參與者選擇以身作則,53.47%的參與者選擇挑戰(zhàn)常規(guī),56.44%的參與者選擇鼓勵他人,71.29%的參與者選擇制訂目標(見表3)。根據(jù)不同國家的特色,在微留學項目中還會設置小組成員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不同任務的活動,例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用現(xiàn)有的報紙設計、制作并展示服裝;根據(jù)有限的英文字母或字符線索在博物館或者公園找到正確答案等。部分學生認為在特色活動中明確目標的領導方式更受小組成員歡迎。
在海外課堂團隊扮演的角色方面(多選題),71.29%的參與者扮演協(xié)調者,8.91%的參與者扮演單干者,43.56%的參與者扮演推進者,25.74%的參與者扮演創(chuàng)新者,23.76%的參與者扮演領導者(見表4)。由于微留學項目的活動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小組成員間保持順暢的溝通,協(xié)調好小組成員與組織間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在微留學的收獲方面(多選題),69.31%的參與者選擇提高外語水平,88.12%的參與者選擇開拓視野、體驗當?shù)匚幕?0.69%的參與者選擇結交朋友,25.74%的參與者選擇獲得學分,33.66%的參與者選擇鍛煉獨立生活能力,26.73%的參與者選擇學習國際文化禮儀,2.97%的參與者選擇其他(見表5)。嘉華學院的微留學項目的特色是通過海外課題設計,讓學生感受當?shù)匚幕?,體驗西方教學方式,除了特色課程設置,還有當?shù)刂包c的觀光旅游,使學生對復雜的跨文化交流、語言以及社會互動有更深刻的認識。通過參與者的收獲情況可以看出,微留學項目的基本目標都已經(jīng)達成,學生的交際能力、語言能力、獨立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在微留學活動效果評價方面(多選題),從海外課堂的課程銜接連貫程度來看,42.57%的參與者選擇非常滿意,45.54%的參與者選擇滿意,10.89%的參與者選擇一般,0.99%的參與者選擇非常不滿意。在課堂形式是否生動方面,52.48%的參與者選擇非常滿意,44.55%的參與者選擇滿意,1.98%的參與者選擇一般,0.99%的參與者選擇不滿意。在外教老師授課效果方面,59.41%的參與者選擇非常滿意,37.62%的參與者選擇滿意,2.97%的參與者選擇一般。在授課方式效果方面,54.46%的參與者選擇非常滿意,41.58%的參與者選擇滿意,2.97%的參與者選擇一般,0.99%的參與者選擇非常不滿意。在授課內(nèi)容方面,51.49%的參與者選擇非常滿意,38.61%的參與者選擇滿意,8.91%的參與者選擇一般,0.99%的參與者選擇非常不滿意。在結業(yè)考核方面,52.48%的參與者選擇非常滿意,42.57%的參與者選擇滿意,3.96%的參與者選擇一般,0.99%的參與者選擇不滿意(見表6)。參與者對微留學活動效果的評價只針對微留學項目中走進海外課堂、體驗西方課程環(huán)節(jié)的滿意情況進行調查。學生對海外課堂設置的滿意度達到90%。
參與者完成微留學項目后,對出國留學有了新的想法和改變,27%的參與者從不想出國變成想出國,47%的參與者更堅定了出國的想法,26%的參與者依舊沒有出國的意愿。對于畢業(yè)后的打算,38%的參與者準備出國深造,24%的參與者選擇讀國內(nèi)研究生,38%的參與者還在糾結未來方向。通過參與微留學項目,學生對未來的人生規(guī)劃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開闊了國際視野,明確了其大學生涯的學習目標。
在項目實施效果方面,參與者對微留學實施效果的反饋結果“基本符合”預期的效果。在具體的收獲方面,88%的參與者對“開闊了視野,體驗當?shù)匚幕北硎痉浅M意,82%的參與者對“增強了溝通能力”表示非常滿意,80%的參與者認為通過參與此項目“提升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微留學項目實施效果良好以及參與者有所收獲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大學聯(lián)盟海外基地的導師精心設計微留學行程。微留學期間,海外基地導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接觸國外異域文化的機會,并且從不同的角度去深度剖析和了解不同的文化特色,讓學生能主動進行自我反思,這就與普通的旅游和觀光有所區(qū)別。
在整個微留學行程中,海外基地導師設計了參觀當?shù)貧v史名勝古跡的活動。例如:英國的國家博物館、倫敦眼、白金漢宮、劍橋、溫莎城堡等;加拿大的文藝小島格蘭維爾島、維多利亞、溫哥華、加拿大廣場等;澳大利亞的皇家植物園、國家美術館、藍山野生動物園、歌劇院、悉尼大學、墨爾本市區(qū)等。除了參觀之外,海外基地導師還增加了為期一周的走進海外名校特色課堂的學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深入體驗國外名校的校園氛圍與大學授課方式,親身體驗當?shù)貙W生的日常生活。課程設計包括領導力、中外文化差異、歷史等各方面。通過走進海外名校課堂去學習這些課程以及純外教的授課方式,參與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外文化與行為方式的不同。從本調查也可以看出,學生對這種走進國外名校的授課方式和授課內(nèi)容較為滿意。
其次,微留學項目能夠取得良好的活動效果,其中的關鍵因素在于嘉華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在出行前的充分準備,通過對學生出行前的培訓、出行中的注意事項、出行后的意見反饋,組織參與者進行生活準備以及與帶隊老師溝通交流。
最后,大多數(shù)參與學生通過參加微留學項目對自己未來的規(guī)劃有了清晰的目標,73%的學生通過參加本項目對出國留學有了新的規(guī)劃,27%的學生沒有出國的意愿。學生對出國留學的意愿可能會影響學生參與活動實施的效果。
為了進一步提高微留學活動的效果,我們還需要關注參與者親身體驗得到的建議和反饋。嘉華學院的微留學項目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一是要在“游”與“學”中找到平衡點,實現(xiàn)學生“走出去”與“帶回來”,不僅要讓學生“走出去”,接觸世界不同的文化,學會與外界交流,還要讓學生“帶回來”見聞與思想,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二是教師應努力做到寓教于樂,同時學生自身也應充分做好相應的準備。本次微留學項目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溝通的能力,由于外教老師是純英文授課,中文并不是他們的母語,這就要求參與者在交流學習中需要適應外教老師的語音語調,并有一定的英語口語和讀寫能力。因此,在留學前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恼Z言培訓,開展相關的跨文化交流課程,使參與者能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更加輕松自如地適應當?shù)匚幕榫澈驼Z言。三是進一步加強交流方式的多樣性。交流的環(huán)境不再局限于校園內(nèi),還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參與者與當?shù)鼐用裼懈由钊氲慕涣鳎踔量梢越M織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團體之間的活動。
本次調查中,參與微留學項目的受訪者參與度較高,保證了本次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問卷調查報告中的問題涉及面廣,涵蓋內(nèi)容比較全面。但也存在不足之處,由于受到研究經(jīng)費、人力成本等多方面的限制,此項目調查無法包含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2018 級所有參與微留學項目的學生,只采集和調查了去往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三個國家的學生樣本數(shù)據(jù)。由于英國的樣本人數(shù)遠大于其他國家,對本次調查的準確度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仍需進一步增加數(shù)據(jù)調研的樣本量以及進行更嚴格的社會學調查。
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的微留學項目實施效果良好,對開展類似短期海外游學項目具有獨特的經(jīng)驗和參考。通過參加微留學項目,學生的學習能力、海外環(huán)境適應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應注意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外語溝通與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