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楊,吳月勇,喬 璐,李曉夢,尹飛翔
(1.黃河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3;2.水利部黃河流域水治理與水安全重點實驗室(籌),河南 鄭州 450003)
岱海生態(tài)應急補水工程是內(nèi)蒙古境內(nèi)的一項長距離跨流域調水工程,工程從黃河取水,通過輸水管線橫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和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將黃河流域水量接入弓壩河,最終匯入岱海流域。輸水線路總長134.24km,起點位于托克托縣境內(nèi)的黃河左岸蒲灘拐處,補水對象為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岱海。取水泵站位置上距引黃入呼取水口550m,下距呼準高速黃河特大橋650m,修建岸邊式泵站勢必需要水中修筑圍堰,若圍堰長期侵占黃河主流河道可能會改變河勢,進而影響呼市取水口和黃河特大橋,若修建引渠提升式泵站可以避免水中筑堰,但考慮到當?shù)囟練鉁氐?,該段黃河有冰凌期,引渠存在冬季取水效率低以及淤積問題,因此修建岸邊式泵站是唯一選擇,探討水中長期筑堰對黃河主流河勢的影響為本次設計的重點工作。
首先進行了土石圍堰設計,經(jīng)計算,堰頂高程990.63m,堰高7m,圍堰底寬35m,侵占河床范圍較大。若采用鋼板樁方案可以大大降低圍堰寬度,雙排樁支護結構較單排鋼板樁樁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單排鋼板樁樁頂?shù)乃轿灰戚^大。雙排鋼板樁通過橫撐及填土使前后排樁形成一個超靜定結構,整體剛度大;又因前后排樁與土的樁土作用,形成與側壓力反向作用的力偶,減小雙排樁的水平位移,同時也減小樁身的內(nèi)力;②在復雜外荷載作用下,雙排樁支護結構能自動調整結構本身的內(nèi)力,使之適應復雜而又往往難以預計的荷載條件,而單排懸臂樁不具備此種功能;③在場地和施工技術允許的前提下,可采用雙排樁代替樁-錨支護形式;④當有嚴格變形限制時,需采用支撐或錨桿,但同等條件下,雙排樁比單排樁具有更好的技術經(jīng)濟效果;⑤雙排鋼板樁能同時起到止水擋土的效果[1]。經(jīng)過計算,采用雙排鋼板樁型式僅侵占河道約16m。采用拉森Ⅳ型鋼板樁,樁頂高程990.63m,2排樁間距為7m,內(nèi)外側樁長均為14m,深入河床基巖層約3m。每隔20m設置一排橫向鋼板樁,分別在高程988.43、984.43m處設置一道橫撐,橫撐水平間距5m,為保證圍堰穩(wěn)定,在鋼板樁安裝完成后立即在圍堰背水側進行格賓石籠施工,增加圍堰穩(wěn)定性。鋼板樁之間填料采用砂礫石混合料。雙排鋼板樁圍堰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雙排鋼板樁斷面圖(單位:m)
水流條件模擬主要有物理模型法和數(shù)學模型法[2]。物理模型法耗資大、時間長且通用性差,而數(shù)學模型具有精度高、周期短、程序通用性強等優(yōu)點[3- 5]。MIKE21是由丹麥水力學研究所(DHI)開發(fā)的二維數(shù)學模擬軟件,應用于河口、海灣及海洋近岸區(qū)域的水流及水環(huán)境數(shù)值模擬,是國際上較為先進的模型之一[6]。本次模擬采用MIKE21水動力模型中的HD、MT耦合模型,針對雙排鋼板樁圍堰修建前后的取水泵站上下游局部河段建立模型,模擬范圍為引黃入呼取水口上游500m至黃河特大橋下游350m之間河段,模擬河道長約2.2km。模型模擬時間為2020年8月1日—2021年8月1日共計1年時間,主要分析圍堰修建1年時間對河道的水位、沖淤變形、流態(tài)較無圍堰時的影響變化。
模型上游流量邊界取該河段5年一遇流量,根據(jù)月份變化,分別取為:8—9月為5030m3/s、4—7月為1490m3/s、10月—翌年3月為2510m3/s。河道懸移質含沙量取為:8—9月為3.97kg/m3、10—11月為3.18kg/m3、12月—翌年2月為0.5kg/m3、3—4月為3.18kg/m3、5—7月為3.98kg/m3。懸移質粒徑參照黃河頭道拐站多年懸移質顆粒中值粒徑,取為0.017mm。
為了反映水位的變化,在模型中共設置5個參照點,分別位于引黃入呼取水口前、取水泵站圍堰前、黃河特大橋前以及相對應的河道右岸。參照點及模型平面布置如圖2所示、圍堰對上下游水位的影響如圖3所示。
圖2 模型范圍布置圖
經(jīng)過模擬,1#點、2#點、4#點的圍堰修建前、后的2條水位變化曲線存在一定的偏移,其中:2#點的水位線偏移最大,8月、9月的圍堰后水位較無圍堰工況降低1.3m左右,其余月份水位降低約為40cm左右。因為該點剛好位于圍堰前,由于圍堰的修建導致該處水流發(fā)生偏流,故而水位較無圍堰工況明顯減小。1#點位于引黃入呼泵站取水口前,修建圍堰后,8月至9月該處水位較無圍堰工況高約5cm左右,其余月份影響不明顯。由此可見,圍堰修建對該處泵站取水無害有利。4#點位于1#點對應的河道右岸,同1#點相似,僅在8—9月該處水位較無圍堰工況高約5cm左右。3#點位于黃河特大橋前,5#點位于圍堰對岸,由圖3可知,圍堰修建對上述2處水位變化無影響。
圖3 1#、2#、3#、4#、5#點有、無圍堰水位對比圖
綜上所述,圍堰的修建對該段河道的水位有一定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圍堰處及以上河道的水位有所抬高,但僅在圍堰處的水位變幅大,至引黃入呼泵站取水口處水位變化已經(jīng)很小,僅在5cm以內(nèi)。
圖4為有無圍堰的河道沖淤對比,由模擬結果可知,隨著圍堰的修建,連續(xù)模擬河道沖淤1年后,河道內(nèi)的沖淤變形較無圍堰工況有一定差距。主要體現(xiàn)在,圍堰修建后,在圍堰后方存在局部淤積,淤積范圍為:順黃河水流長約20m,垂直水流17m。淤積平面形態(tài)表現(xiàn)為以圍堰后方最內(nèi)側為中心,向四周遞減,中心淤積厚度達到3m,邊緣淤積厚度不足0.5m,總體來說大部分落淤區(qū)域淤積量較小。其余河段和無圍堰工況相同,處于沖淤平衡狀態(tài)。當施工結束后,擬采取人工疏浚方式將堰后局部落淤泥沙清運出河道,恢復原貌。
圖4 沖淤變化、流態(tài)圖
此外,通過對比可知,圍堰的修建對上游引黃入呼取水口的流速、流向基本無影響,僅對圍堰處的水流流態(tài)影響較大,該處水流發(fā)生繞流、偏流,圍堰前后10m范圍內(nèi)的流速明顯減小、出現(xiàn)紊流。因此,修筑雙排鋼板樁圍堰對河勢的影響是可控的。
結構設計依據(jù)JGJ 79—201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7]中雙排樁相關要求進行計算。鋼板樁的穩(wěn)定性分析應包括整體穩(wěn)定性、滑移穩(wěn)定性和傾覆穩(wěn)定性等[8]。采用彈性法土壓力建立雙排樁計算模型,土壓力計算模型和結構內(nèi)力包絡如圖5—6所示。
抗傾覆計算采用以下計算公式:
(1)
式中,Mp—被動土壓力及支點力對樁底的抗傾覆彎矩,對于內(nèi)支撐支點力由內(nèi)支撐抗壓力決定;對于錨桿或錨索,支點力為錨桿或錨索的錨固力和抗拉力的較小值;MG—構件自重對構件前趾的抗傾覆彎矩;Ma—主動土壓力對樁底的傾覆彎矩。
按照規(guī)范要求,抗傾覆安全系數(shù)Ks應大于1.2,經(jīng)計算Ks=1.816,Ks≥1.2,滿足規(guī)范要求。
圖5 彈性法土壓力計算模型
采用瑞典條分法進行整體穩(wěn)定驗算,如圖7所示。
滑裂面數(shù)據(jù):圓弧半徑R=18.113m;圓心坐標x=-0.668m;圓心坐標y=13.280m。
整體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Ks=1.384,Ks≥1.2,滿足規(guī)范要求。
采用Terzaghi(太沙基)法計算抗剪安全系數(shù):
(2)
式中,B—兩排鋼板樁之間的填料寬度;Ea—河底以上內(nèi)側鋼板樁受到的壓力,包括主動土壓力和水壓力;φ—鋼板樁內(nèi)填料的內(nèi)摩擦角;M—外料對填料底面的力矩。
經(jīng)計算抗剪安全系數(shù)Ks=0.735,Ks≥0.7,滿足要求。
圖6 雙排鋼板樁結構內(nèi)力包絡圖
圖7 雙排鋼板樁結構整體穩(wěn)定驗算簡圖(單位:m)
計算公式如下:
(3)
式中,Pcz—基坑開挖面以下至承壓水層頂板間覆蓋土的自重壓力;Pwy—承壓水層的水頭;Ky—抗承壓水頭(突涌)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shù),規(guī)范要求取大于1.050。
Ky=39.00/30.00=1.29,Ky≥1.05,基坑底部土抗承壓水頭穩(wěn)定。
鋼板樁施打時,若遇到塊石或其他不明障礙物,可采用轉角樁、弧形樁繞過障礙物[9]。雙排鋼板樁可類比為重力式擋土墻進行整體擋土及擋水,在實際施工時應確保前后排樁體連接剛度以及樁間填土的質量,填筑應盡量選用干燥、松散的土料,并限制回填土料塊體大小[10]。在墻趾進行被動土加固及拋石堆載,可有效提升圍堰安全儲備[11]。在圍堰內(nèi)側開挖過程中,仍有可能產(chǎn)生較大變形[12],基坑滲流、圍護結構的變形受河湖水位的變化影響較大,施工中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難度更高,基坑的防滲、降排水需更加重點監(jiān)測[13]。
本文主要探討了雙排鋼板樁設計的2個關鍵問題:即圍堰長期使用對黃河主流河勢的影響和雙排鋼板樁結構計算。通過雙排鋼板樁圍堰在岱海生態(tài)應急補水工程中的實際應用,驗證了這種圍堰型式能夠減少河道侵占,長期筑堰對河勢影響可控,結構型式穩(wěn)定,可以適應黃河河道的水文、地質情況,其設計思路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