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醫(yī)院藥學部主任 金鵬飛
中國非處方藥物協(xié)會、中國藥學會和中國醫(yī)藥質量管理協(xié)會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鎮(zhèn)居民家庭藥箱的普及率比較高,幾乎所有的家庭都配備家庭藥箱或家庭常備藥品,以應對常見病、慢性病或突發(fā)急病。但由于年輕家庭人員的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老年家庭人員又往往容易健忘,所以經常會發(fā)生需要服藥時卻發(fā)現(xiàn)藥箱中的藥品已經過期。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過期藥還能不能服用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我們了解藥品有效期的一些相關知識,并且要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藥品的有效期是指藥品在一定的貯存條件下(一般是指說明書中要求的貯存條件下)能夠保證質量的期限。國家藥典委員會首席專家錢忠直教授介紹,為了保證人民用藥安全有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于2000 年10 月15 日發(fā)布了《藥品包裝、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規(guī)定(暫行)》,其中第九條明確要求藥品包裝標簽上應注明藥品有效期。
有效期的確定并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為依據,參照《化學藥物穩(wěn)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中藥、天然藥物穩(wěn)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等技術標準,通過科學試驗制定。
通過科學試驗測定藥物的保質期,雖然化學藥和中藥等不同類型藥物之間有所區(qū)別,但基本程序都包括下面幾個方面:①影響因素試驗,看看藥物在光照、高溫、高濕等哪個條件下最容易變質,為貯存條件等方面的確定提供依據;②加速試驗,選擇一個較為極端的條件下(一般選擇溫度40℃±2℃、相對濕度75%±5%)進行6 個月的考察,看看藥品的質量是否有變化;③長期試驗,是指把藥品長期放在規(guī)定的貯存條件下,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點檢測藥品,看看藥品在多長時間內能保證質量,這個試驗的時間較長,但最貼近藥品的實際環(huán)境,因此也是制定有效期最重要的參考因素。
做完上面三個試驗,藥品的初步有效期就確定了。但此時的有效期不一定是最終的,最終的有效期還要通過對上市藥品的定期檢驗,看看當初確定的有效期是否科學。最后,藥品最終的有效期還需要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的審批方能生效。目前,我國藥品的有效期基本都在1~5 年內,以2~3 年的居多。
藥品過期后的變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外觀的變化,如有些藥品明顯地發(fā)生吸潮、變色、異味等現(xiàn)象,這類變化肉眼就能看到或聞到,所以容易識別,也容易避免誤服;另一類是肉眼看不見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活性成分(治病成分)含量的下降而導致療效的下降和有關物質(活性成分分解后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成分)的上升而導致不良反應的上升,這類變化比較隱蔽,肉眼無法識別,只能通過檢驗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所以很容易導致誤服。
過期藥品的危害因藥而異,不能一概而論。有些過期藥品會產生毒性物質:如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會水解成水楊酸,可能導致頭痛、眩暈、耳鳴、視聽功能減退、精神錯亂、驚厥甚至昏迷等“水楊酸反應”,以兒童和長期大量用藥者最為多見;又如青霉素類藥物,過期后會產生青霉胺以及青霉素聚合物等有害成分,會增加過敏的概率。當然有些過期藥品產生的有關物質對人體沒有什么毒性,但由于活性成分的下降,會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對于超有效期的藥品,依據《藥品管理法》規(guī)定,已屬于劣藥,不能再服用。
如上所說,過期藥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特別是對于缺乏藥品知識的普通老百姓來說,無法分辨哪些藥品過期后會毒性增加,因而應該避免服用。我國《藥品管理法》也明確規(guī)定:過期藥物屬于劣藥,不得使用。但這個問題也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需要權衡利弊。打個比方,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在家中突發(fā)冠心病,不及時服藥可能直接威脅生命安全,而手邊又只有過期的硝酸甘油,這種情況下還是應該服用;相反,如果是感冒、咳嗽、頭痛等緩癥,則不應服用過期藥品,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此外,還應特別強調,藥品的有效期是指在說明書規(guī)定的貯存條件下的有效期限,所以家里的藥品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貯存條件要求進行保存,否則,有效期內的藥品也可能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