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其適,劉梨花,黃蓓蓓,王 麗,蔡 方,鐘柏良,葉穎昌,張艷紅,吳鳳蘭
(東莞市大朗醫(yī)院 廣東東莞523770)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靜脈腔內不正常的凝結,阻塞靜脈腔,導致靜脈回流阻礙,是住院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由于DVT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住院天數(shù)、治療費用,還可并發(fā)肺栓塞,造成嚴重后果。因此,正確認識DVT,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護理措施,對保障患者安全至關重要。微課翻轉課堂是新型教學方法的一種。CIPP評價模式注重過程改進和評價,強調教學的反饋作用,兼顧計劃、組織、實施和再循環(huán)的決策類型,因而特別適用于教育改革活動對教育評價的需要,也契合于翻轉課堂教學目標的多樣性和教學過程的進階性等特點[2-3]。近年來,翻轉課堂的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大,廣泛應用于醫(yī)學課程的教學中。本研究主要探討基于微信的翻轉課堂結合CIPP評價模式在低年資護士DVT培訓中的應用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低年資護士80名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已注冊的護士;②畢業(yè)6個月~3年的護士;③所在科室為內科系統(tǒng)、外科系統(tǒng)、婦產科系統(tǒng)。排除標準:①無《護士執(zhí)業(yè)證書》,未注冊的護士;②畢業(yè)<6個月的護士;③中途離職、休產假、進修的護士。采用抽簽法將護士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名。觀察組男5名(12.50%)、女35名(87.50%),年齡18~26(22.5±2.5)歲;受教育程度:本科5名,大專27名,中專8名。對照組男4名(10.00%)、女36名(90.00%),年齡18~27(23.8±2.7)歲;受教育程度:本科4名,大專26名,中專10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培訓與評價。進入科室后指定1名導師帶教,護理部每季度集中培訓1次,科室每個月理論學習1次,按科室層級培訓計劃進行,在工作中進行傳幫帶教學形式,不定期對低年資護士進行抽考,教學時間為4個月。
1.2.2 觀察組 采用基于微信的翻轉課堂結合CIPP評價模式進行培訓與評價,教學時間為4個月。具體如下:①制訂教學方案。微課翻轉課堂結合CIPP評價模式的流程、實施方法、效果評價等。授課老師工作年限>10年,責任心強,進行統(tǒng)一培訓,明確此研究的目的,學習和制作視頻課件;利用CIPP評價模式對所有工作、過程等進行評價,確保教學內容和質量;每個月2次翻轉課堂,如線下討論或操作1次。②建立微信通知群與釘釘學習群。在群里向所有學員講解微課翻轉課堂方面的相關知識點,使低年資護士認識到教學的方法,明確學習的目的和內涵。③課件制作。授課老師根據(jù)DVT發(fā)生的原理、相關知識,查閱相關的文獻、??浦R、結合自身的臨床經(jīng)驗等,制訂教學課件。選用“EV錄制”軟件,錄制完成后最終生成音訊與幻燈同步的MP4格式的視頻文檔。視頻要求簡潔,重點突出,布置課后作業(yè)1~2個,通過剪輯再上傳至釘釘學習平臺,每次課件學習時間控制在15~20 min,<25 min為宜。要求護士觀看視頻后,根據(jù)布置的作業(yè),查看知識點,同時記錄不懂的知識點。④線下討論。分4個小組進行討論,每小組2名老師、13~15名學員組成。因為每次授課內容不多,2次理論授課后集中進行1次線下討論。由老師引導大家進行分析,解答護士不懂的問題。⑤操作和案例分析。完成理論授課后再進行操作技能學習(主要是評估方法和預防要點),后期討論結合案例解釋知識點,分內外科案例,由授課老師提前確定講解的案例,討論時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⑥CIPP評價模式。從背景、輸入、過程和結果4個維度對翻轉課堂課程背景、設置、實施、結果進行系統(tǒng)評價,從而豐富翻轉課堂研究的維度,提高翻轉類課程的教學效果。⑦效果評價。培訓結束后,對研究對象進行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考核,測評教學滿意度和教學質量,并比較教學前后的護理專業(yè)自我概念量表(PSCNI)評分,比較兩組培訓效果。
1.3 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低年資護士教學前、教學4個月后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②于教學4個月后比較兩組護士的教學滿意度[4],主要包括教學質量、教學模式等內容,分值范圍為0~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80分為比較滿意,>80分為滿意,滿意度(%)=(比較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③于教學4個月后比較兩組教學質量評價結果[5],包括教學模式滿意、學習興趣提高、臨床操作能力增加、交際能力增加、自學能力增強5個方面,護士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是或否。④采用PSCNI評價護士教學前、教學4個月后的自我概念[6],主要包括靈活性、領導、滿意度、技能、溝通交流5個維度,共3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1~4分)進行評分,總分為30~12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概念越積極。
2.1 兩組教學前后理論考核成績、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教學前后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分,
2.2 兩組教學前后PSCNI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前后PSCNI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教學質量評價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教學質量評價比較[名(%)]
2.4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名)
張美燕等[7-8]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護士都能夠認識到 DVT的危害性,而對 DVT 的重視不夠,在預防 DVT 發(fā)生相關知識的認知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低年資護士認知水平較低。低年資護士是護理隊伍中的新生力量,他們的成長關系到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盡快提高他們的素質能力是護理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是護理隊伍建設的需要,也是護士自身發(fā)展的需要[9-10]。如何提升低年資護士專業(yè)能力、增強培訓效果,一直是醫(yī)院護理崗位培訓中難點的問題。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理論成績、操作技能成績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微課翻轉課堂在教學中,能發(fā)揮出低年資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在出現(xiàn)問題時,能及時進行記錄,并得到解決。教學中,借助計算機、手機作為學習的工具,低年資護士可隨時隨地學習,且能循環(huán)播放,學習方便快捷。課后討論中,低年資護士能獲取到更多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后,學習的動力得到提升,同時也積極展示自己,獲取到知識點、成功的喜悅。另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提高護士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和臨床操作能力,有助于系統(tǒng)學習知識,可幫助護士快速掌握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案例分享,結合理論與操作,有效提高護士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更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
CIPP評價模式從背景、輸入、過程和結果4個維度對翻轉課堂課程背景、設置、實施、結果進行系統(tǒng)評價,從而豐富翻轉課堂研究的維度,提高翻轉類課程的教學效果。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來說,更能激發(fā)低年資護士的學習興趣,避免老師單一灌輸知識,使低年資護士失去學習的動力,而在翻轉課堂中老師成為知識點的導學者和鼓勵者,讓低年資護士主動接受知識點,增強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對低年資護士的自信心產生很大的積極影響[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教學后,觀察組教學滿意度、教學質量、PSCN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P<0.01)。說明將微課翻轉課堂結合CIPP評價教學模式應用低年資護士的教學中,可提升綜合能力、實踐能力,更系統(tǒng)地學習知識,有利于護士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教學效率更高,且不容易忘記。
綜上所述,基于微信的翻轉課堂結合CIPP評價模式在低年資護士DVT培訓應用效果滿意,可提高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成績、教學滿意度和教學質量。在翻轉課堂實施教學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一些問題:部分低年資護士不適應此教學模式,自覺學習性低,導致部分低年資護士未按時上課,未按計劃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這就需要指定一名老師負責督導和檢查。另外,對授課老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掌握“EV”軟件的錄制、剪輯,還要精心準備課件,圖文并茂、動畫才能提高低年資護士的學習興趣。今后,需要我們不斷改進方法,提高低年資護士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