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鑒
(龍巖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福建 龍巖 364000)
樁基礎是橋梁工程中最為常見的基礎結構形式,樁基礎施工方式具有操作簡潔、施工周期較短且技術較為成熟等優(yōu)勢,目前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較廣。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是樁基工程中常用的技術之一。鉆孔灌注樁技術在施工過程中會受到周邊地質條件、地形地貌狀況、施工設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鉆孔過程中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斷樁或樁身傾斜等問題。為了有效避免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出現(xiàn)質量問題,施工團隊應該對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要點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結合實際施工條件,對施工方案進行靈活調整,同時不斷積累施工經(jīng)驗,進而有效保證樁基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
該工程涉及的東坑大橋左幅全長140m,右幅全長129.5m,上跨原省道203 以及小河溝。橋梁的左幅中心樁號為K4+452.5,右幅的中心樁號為K4+461.5。施工過程中采用的橋墩結構為柱式墩結構,其余墩臺采用的是樁基礎結構。施工區(qū)域地質調查情況顯示,該公路橋梁的施工位置主要位于河床谷地,周邊的地基結構主要為卵石層、微風化巖層結構,且普遍距離地表的深度較淺,該地區(qū)的降水量受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較大,加之水位變化受降水量的影響較大,存在水位暴漲暴跌的特征。在干旱季節(jié),該地區(qū)的河流水位較低,但在雨水季節(jié),該地區(qū)的河流水位就會暴漲。
在施工正式開始之前需要用挖掘機對施工場地進行平整處理。在鉆孔之前需要將護筒埋設到提前設定好的樁位中,護筒采用δ=6mm 厚鋼板焊制,其直徑比樁徑大200mm。為保證護筒埋設質量,需要先挖坑再埋設,且需要將護筒底部與周邊區(qū)域的填土逐層夯實。除此之外,護筒埋設的深度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深度的設置需要根據(jù)周邊的地質條件以及地下河流的狀況來確定。通常情況下,深度要高于2m 但不超過4m,且應高出地面0.3m,至少高出地下水位線1m。特殊情況下,在保證鉆孔灌注樁順利施工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加深護筒埋設深度。埋設時需注意,在連接部位不允許出現(xiàn)突出物。
泥漿材料制備過程中,需要先準備充足的黏土,根據(jù)施工需求,少量多次地進行配比試驗。泥漿的原材料大多為黏土,最終制成的材料膠體率應該超過95%,配比過程中還應該控制內部含砂率,整體的酸堿性及含水量,保證泥漿材料能夠滿足鉆孔灌注樁施工要求。
鉆孔是十分關鍵的施工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的施工質量不僅與工程進度息息相關,對最終結構的穩(wěn)定性也有重要影響。鉆孔力度控制不當或速度控制不當,都有可能造成坍塌或報廢的問題。為了避免無效施工,可通過科學合理的保存方式,將預先制備成功的泥漿置于施工現(xiàn)場附近備用,充分發(fā)揮泥漿對孔壁的保護作用價值。施工過程中,必須保證泥漿的準備量充足,可以根據(jù)施工條件以及鉆孔需求等,在泥漿中適當添加碳酸鈉等物質,以提升泥漿的黏稠度,加大對周邊孔壁的保護力度,還可以根據(jù)施工場地的條件靈活調整泥漿配比,有效保證鉆孔質量。鉆孔施工中,為確保最終的成孔質量,應遵循以下幾項鉆孔原則。
第一,在成孔過程中通過泥漿保護孔壁并排出土渣,這樣能加大摩擦力,降低機械設備對孔壁的沖擊影響。
第二,在持續(xù)施工過程中,需要控制護筒內的水位,水位要始終高于地下水位一定的高度,但不能超過護筒的頂端,在清除雜質之后,為避免水分流失,還應該及時補充泥漿。
第三,在不同類型的地質條件下進行沖擊成孔時,應結合不同地質的特性,合理控制沖擊強度與泥漿的黏稠度。如砂層區(qū)域的整體結構較為疏松,應該選擇較小的沖擊力度進行反復沖擊,以加強對孔壁的保護,保證施工質量。如果是在硬質的地層中進行沖擊成孔,可以通過判斷沖擊后石子碎粒的直徑來調整泥漿的黏稠度,如果沖擊過后,石子碎顆粒的直徑較小,說明沖擊力過大,泥漿的黏稠度不足,需要進一步控制沖擊力度、調整泥漿的黏稠度。
第四,在沖擊成孔過程中,作業(yè)人員應根據(jù)實際鉆進進度調整主鋼絲繩的長度,使鋼絲繩在沖擊過程中始終處于繃緊的狀態(tài);并注意控制鋼絲繩的放進速度及放進量,避免鋼絲繩過于松弛或過度緊繃,導致鉆孔位置偏移或其他問題。
第五,即使是在良好的施工條件下,最大沖程也要控制在6m 之內,為了準確把控沖程,可以在鋼絲繩上記錄長度標志。
第一,應該根據(jù)記錄情況靈活控制鉆孔進度。記錄的指標包括鉆孔時間、高程位置、進尺狀況等。
第二,每次鉆進一段距離后,如果該地段的地層結構變動較大,應該對石渣碎粒的形態(tài)進行記錄,通過這些顆粒判斷該地段的土質狀況。
第三,完成鉆孔之后,一般需要進行孔徑、孔深、垂直度檢測。檢測時需要配備專門的檢孔儀器,也可以根據(jù)施工經(jīng)驗自行制作檢孔儀器,可用廢棄的鋼筋材料焊接成檢孔儀器,需要將檢孔儀器的外徑與鋼筋籠的外徑進行對比,通常情況下,檢孔儀器的外徑等于鋼筋籠外徑+100mm。檢測過程中,需要借助移動機械設備,將檢孔儀器慢慢放入孔洞內并沉入底部,這樣所得到的各項結果才是精準的。通過檢測,確??咨钸_到設計深度,即可停止鉆孔施工。
在鉆孔過程中,在沖擊力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碎渣會有一部分沉入孔底,另外一部分體質較輕的則會懸浮在液體表面,還有部分碎渣會黏附在孔壁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碎渣在吸收水分后自身質量加重將會持續(xù)下沉,會在孔底形成堆積。因此,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必須將這些堆積物質清理干凈。通常情況下都是采用二次清孔法,鉆孔質量經(jīng)檢驗合格后,需要立即進行第一次清孔,清孔之后需要下放鋼筋籠,如沉渣厚度超過規(guī)定值,就必須再次進行清孔。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采用換水的方式進行持續(xù)清孔,通過抽水泵的作用力持續(xù)向內注入質地較稀的泥漿,將孔內原本黏稠的泥漿全部置換完畢后,清孔工作才能結束。
由于鋼筋籠的自重較大,因此需要通過大型的起吊裝置以及機塔架等設備輔助施工。如果出現(xiàn)超長或超重鋼筋籠無法同批次運輸?shù)膯栴},可以考慮通過分段運輸?shù)姆绞降踹\鋼筋籠。到達運輸?shù)攸c后,按照鋼筋籠原本的組裝方式,對分段部位進行二次焊接。分段長度應根據(jù)鋼筋籠的整體剛度、鋼筋長度以及起重設備的有效高度等因素確定,在運輸過程中,應將分段鋼筋籠固定,防止其在運輸過程中移動,確保運輸過程的安全性。
為了防止鋼筋籠內部的十字支撐架出現(xiàn)位置偏移問題,還應該在吊裝之前從內側捆綁與鋼筋籠等長的鋼管。正式吊裝之前,還需要對鋼筋籠的骨架結構以及穩(wěn)定性進行檢查,確保鋼筋籠的規(guī)格、骨架結構及穩(wěn)定性滿足質量要求。鋼筋籠的運輸以及二次焊接工作必須根據(jù)相關施工標準、操作規(guī)范來進行。同時,由于鋼筋籠的安裝位置與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相關,因此必須保證安裝位置精準。由于樁孔的直徑較小,且成孔之后容易受到外力的影響,導致成孔的角度與基準角度之間存在度數(shù)差,因此鋼筋籠吊放施工通常會占據(jù)較長的施工周期,很容易拖慢整體施工進度??紤]到這一問題,在安裝鋼筋籠前必須對孔徑、孔深、孔型及沉渣厚度進行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吊裝鋼筋籠,吊放鋼筋籠時要對準孔位,垂直輕放,慢放入孔,并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有效避免鋼筋籠位置偏移。如果在施工過程中采用的是焊接方式進行鋼筋籠接頭,在正式焊接施工之前需要將接頭的頂部向焊接變形的相反方向偏折,以免焊接部位在吊裝過程中出現(xiàn)彎折或折斷的問題。
灌注工作開始后,需要保證灌注的連續(xù)性,并采用探測儀器實時檢測孔洞內部的混凝土面的位置(高度),根據(jù)探測數(shù)據(jù)靈活調整導管的深度,盡可能以最高的效率拆除導管,避免中間間隔過長影響灌注質量。通常情況下,導管埋設的深度需要超過2m,并控制在6m 內。灌注過程中,需要始終探測孔內的水位高度,為避免鋼筋籠在浮力作用下不斷上移,當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鋼筋籠底部的距離小于1m 時,應該立刻放緩灌注速度。當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鋼筋籠底口4m 以上時,應適當調整導管位置,調整完成后,可以將灌注速度調整為正常速度。為了保證灌注樁的施工質量,通常情況下,灌注樁的樁頂標高應該比設計的樁頂標高高出1m 左右,多余的部分需要在連接之前完全鑿除,也就是砍樁頭。在灌注施工快結束時,應核對混凝土的灌入數(shù)量,以確定所測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確。若發(fā)現(xiàn)混凝土的灌入量少于或多于計算量,要及時向上反映并查明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灌注施工采用的為普通的硅酸鹽水泥材料,等級強度以及坍落度必須符合標準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其中所配置的粗骨料也有所要求,通常情況下為直徑小于40mm 的碎石材料,而內部的細骨料為河砂,水灰比也需要控制在0.55 左右。
需要通過集中收集和運輸?shù)姆绞脚欧拍酀{,當泥漿沉淀距離地面標高1.5m 左右時,就需要利用挖掘機等設備,將廢棄泥漿收集并轉運到指定地點。
做好地面平整、壓實等準備工作,為后續(xù)的樁位固定提供便利。尤其是在軟土地段,應該通過換填硬土的方式加固地基,確保后期施工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除此之外,需要采用專業(yè)的儀器測量灌注樁的中心位置,并設置不同的節(jié)點,對該位置的施工穩(wěn)定性進行試驗。為保證灌注樁的穩(wěn)定性,可以通過設置十字護樁的方式對其進行穩(wěn)固。十字護樁的設置數(shù)量不得低于兩個。施工人員還需要定期檢測保護樁,及時排查是否存在偏移或其他細節(jié)問題,一旦發(fā)現(xiàn)位置偏移應及時采取妥善方式進行處理。在鉆孔正式開始之前,還應檢測中軸線的位置情況,在監(jiān)理人員確認參數(shù)合格后,才能進行鉆孔操作。如果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鉆桿與中軸線的位置差距過大,應及時排查原因,調整鉆桿位置。為避免位置偏移問題,可在放線定位完成后立即進行標注并盡快施工,避免因外力作用影響而導致位置偏移。
在鉆孔過程中,為了確保周邊結構的穩(wěn)定性,防止坍塌現(xiàn)象,必須選擇質量達標的護壁泥漿,制備的護壁泥漿黏度以及密度應該滿足設計標準和實際施工要求。除此之外,護筒的埋設深度以及埋設牢固性也必須有保障,護筒的底部與周邊應回填黏土并夯實,避免施工過程中外部的水體滲入孔內。鉆孔過程中,必須通過相應裝置,加強護筒與封底結構間的作用力,避免護筒被沖擊力破壞。如果在松散的黏土層進行鉆孔工作,應該合理控制鉆孔速度,避免鉆孔速度過快而引發(fā)孔位坍塌問題。
第一,要保證孔內的泥漿性能滿足施工指標,確保試驗結果滿足工程規(guī)范要求,且需要經(jīng)過工程監(jiān)理簽字同意后,才能夠進行混凝土灌注施工。
第二,正式灌注施工開始之前,還應該對導管進行壓力試驗,導管接口的緊密性達標才能進行施工。
第三,在灌注過程中,應該安排專門的記錄人員隨時測量孔深,并掌握混凝土在灌注管道內部的上升高度和速度。并且,在混凝土灌注施工過程中,必須確保灌注的連貫性,在混凝土發(fā)生初凝之前,應該結束第一批次的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應該高于設計頂?shù)臉烁?,通常情況下,可以高出80~100m,然后再拆除導管,并清除導管內部的泥漿及其他雜質。
綜上所述,采用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可以滿足橋梁樁基工程要求,全面掌握鉆孔灌注樁技術的應用流程及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方法,能夠有效保證施工質量及橋梁結構的穩(wěn)定性,該技術在橋梁樁基工程中有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