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全媒體記者 李浩瑄
7月14日,《只此青綠》巡演至成都,演出門票一搶而空,在成都文化市場引起不小的震動。
這出以宋代名畫《千里江山圖》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舞劇,2021年8月開始全國首輪巡演,半年間50多場演出好評如潮。自其在2022年央視春晚亮相后,更是火遍全國,“青綠腰”被人爭相模仿。第二輪全國巡演于今年3月初在??诶_序幕,所到之處,皆是一票難求。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青年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他的繪畫指導老師是宋徽宗,因此這幅畫也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帝王的審美。2017年9月15日,《千里江山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中展出。
故宮藏品的驚鴻一瞥成為《只此青綠》創(chuàng)作的起源,它以當代故宮研究員——展卷人的視角切入,循著“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的篇章綱目,逐漸“走入”這幅以大地天空為紙,以舞蹈肢體繪制出的中式美學畫卷,“化靜為動”,使青綠山水動態(tài)化、意象化、擬人化呈現(xiàn)給觀眾。
謝素豪飾演的展卷人是劇中的現(xiàn)代角色,通過這個角色,觀眾更能沉浸式地進入王希孟的青綠世界?!皬拇魇痔椎降谝淮斡|摸畫卷、到將畫卷展開,每一個細節(jié)我們都專門跟故宮博物院的老師請教過,細致入微地還原了他們當時的狀態(tài)?!敝x素豪告訴廉政瞭望·官察室記者。
《入畫》是整部舞劇后半段的高潮,從這一篇章起,王希孟開始正式提筆繪就《千里江山圖》。他用半年時間繪出這張圖的過程被濃縮在這一個舞段里面,舞劇與音樂經(jīng)歷從清淡到濃重的漸進。音樂每起伏一次,都伴隨著一座青綠山峰被王希孟畫下。隨著音樂遠去和舞者擺出靜止造型,觀眾覽盡《千里江山圖》文本到舞臺呈現(xiàn)的全過程,舞蹈的感染力在此段達到頂峰,觀眾心領(lǐng)神會,江山永存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在嘔心瀝血、傳承接續(xù)。
張翰是王希孟的扮演者,在他看來,光是“入畫”這兩個字就給人一個很大的想象空間。“從剛開始的白描,到上色,再到最后畫完喜極而泣,我覺得王希孟那個時候的心境不能單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經(jīng)歷了高興、失落、痛苦、興奮,他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畫完這幅畫不久就將要離開人世,但是他心甘情愿地走入他的畫里,跟他心里那幅《千里江山圖》中的青綠山水融為一體,成為其中的一個漁夫、一塊石頭,甚至可能是一棵樹、一株草?!?/p>
《只此青綠》是用舞蹈講故事,以時空變化體現(xiàn)層次。舞劇進入尾聲,展卷人和王希孟隔畫相望,當觀展人群散去,他們與對方長久凝視后,鞠躬、抱拳,是文博人和文物原創(chuàng)者穿越千年的惺惺相惜。
“青綠”是全劇“化靜為動”的關(guān)鍵,得益于央視春晚的傳播,未進劇院的觀眾也有幸欣賞屬于“青綠”的部分選段。劇中的“磨石人”“制墨人”“織錦人”“篆刻人”“執(zhí)筆人”是“實”,“青綠”則是“虛”,“青綠”們通過舞蹈動作的高低錯落來體現(xiàn)《千里江山圖》中的層巒疊嶂。
提起宋朝,人們常用“風雅”二字形容。興起奏樂、吟詩作畫、聞歌起舞,這些宋人的風流雅趣在《只此青綠》中也有呈現(xiàn)?!啊吨淮饲嗑G》不只是傳播舞蹈之美,更是傳播傳統(tǒng)文化之美。我們是懷著敬意,帶著敬畏心去創(chuàng)作它的,所以對每一個細節(jié)都反復打磨、嚴加把控?!睂а葜芾騺喬寡?,“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面對傳統(tǒng)文化的時候,我們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對于我們創(chuàng)作本身,向下的根扎得更深一些。比如我們在排練初期,請了許多故宮的專家為我們講解關(guān)于《千里江山圖》的歷史,后期我們的主創(chuàng)也走進故宮,去感受文博工作者的工作環(huán)境和他們對文物的情懷。另一個方向是對于文化傳播,向外的枝葉散得更開一些。春晚也好,比賽也罷,演員到各種不同的平臺展示,是為了讓更多觀眾看到我們的舞劇選段,從而吸引大家走進劇場觀看完整作品,實現(xiàn)真正的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