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明 劉 璐 萬 瓊 張 珉
胰腺癌患者預后差,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數(shù)患者確診胰腺癌時已處于晚期,僅有15%~20%患者可行手術切除腫瘤達到治愈目的[1-2]。有研究報道術前行新輔助治療可幫助提高局部進展期和臨界可切除患者的手術可切降低除率[3]。新輔助治療是指通過術前全身化療或局部放療降低腫瘤負荷,以期達到降期治療以及降低術后腫瘤復發(fā)率,最終達到延長生存期的目的[4]。目前新輔助治療已成為臨界可切除胰腺癌和局部進展期胰腺癌的標準治療措施[5]。微小RNA(miRNA)是一類長約為20個核苷酸的非編碼RNA,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中[6]。有研究證實miRNA通過與mRNA結合調控基因的表達參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7]。目前有研究證實miRNA已廣泛應用于肺癌、胃癌、胰腺癌等多種腫瘤中[8]。因此本研究探討胰腺癌患者新輔助治療前后血清miR-448和miR-143水平的變化及其對術后結局和預后的影響,以期尋求新的生物標志物。
選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60例,年齡18~69歲,平均(57.32 ±7.64)歲。納入標準:①符合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胰腺癌臨床實踐指南[9]中關于胰腺癌的診斷標準,患者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胰腺癌; ②術前接受新輔助性治療,行根治性切除手術治療患者;③ 臨床及隨訪資料完整者; ④患者簽署自愿受試同意書,患者及其家屬需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 未獲得胰腺癌病理學確診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患者;③合并其他器官嚴重性病變患者。
新輔助治療后無菌采集靜脈血3 ml,分離上清保存于RNAse-free的EP管中,-80 ℃低溫保存。采用SuperScript IV Reverse Transcriptase逆轉錄試劑盒(美國Thermo Fisher公司)合成cDNA模板,保存于-80 ℃。使用Primer Premier 6.0軟件設計引物序列,采用SYBR Green qPCR MasterTM試劑盒(美國Thermo Fisher公司)進行PCR檢測。包括上、下游引物各0.5 μl、10 μl Mixima SYBR Green qPCR Master Mix(2×)、模板cDNA 1 μl,加入ddH2O至總反應體系為20 μl。反應條件為95 ℃預變性30 s,95 ℃ 30 s、54 ℃ 60 s、72 ℃退火延伸60 s,共40個循環(huán)。以U6為內參,采用2-△△Ct法測定計算miR-448、miR-143的相對表達量。
通過門診、住院和電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隨訪,末次隨訪時間為2021年5月1日,中位隨訪時間為7.24個月。生存時間起點為患者病理確診日,終點為死亡、失訪日或隨訪截止日。
胰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為30.00%(18/60),2年生存率為15.00%(9/60),3年生存率為8.33%(5/60),中位生存期為7.24個月。胰腺癌患者的年齡、肝轉移、KPS評分、CA19-9水平以及miR-448和miR-143水平與患者中位生存期顯著相關(P<0.05),見表 1。
表1 胰腺癌的基本臨床資料及其生存相關性
本研究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患者預后作為因變量,miR-448水平、miR-143水平、肝轉移、KPS評分、CA19-9水平為自變量。結果顯示miR-448水平、miR-143水平、肝轉移、KPS評分、CA19-9水平是胰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
表3 胰腺癌患者預后影響多元回歸分析
肝轉移、KPS評分、CA19-9水平、miR-448水平、miR-143水平評估胰腺癌患者生存結局的預測價值AUC分別為0.743,0.712,0.802,0.754,0.763,見表4。
表4 miR-448水平、miR-143水平、肝轉移、KPS評分、CA19-9對生存結局的預測價值ROC分析
胰腺癌根據腫瘤與血管之間的解剖學關系,可分為可切除、邊界可切除和不可切除3種類型[10]。根治性切除目前胰腺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是由于早期胰腺癌發(fā)生血液、淋巴和神經等組織轉移,因此,術后復發(fā)轉移率極高,預后差,據2019年美國癌癥學會統(tǒng)計顯示,目前胰腺癌的5年累積生存率不足9%[11-12]。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胰腺癌僅能通過外科手術完全切除腫瘤來達到治愈目的,但一半以上的胰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為晚期,可手術切除腫瘤僅占15%~20%,局部進展期患者占30%~40%,50%~60%的患者合并遠處轉移[13-14]。
美國綜合癌癥網絡發(fā)布對臨界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療意見是先行新輔助治療再手術[15]。新輔助治療可以誘導腫瘤細胞進入休眠狀態(tài),抑制微轉移灶以及原發(fā)灶發(fā)展[16]。研究報道,術前行新輔助治療能夠提高局部進展期和臨界可切除胰腺患者的腫瘤手術可切除率[17]。新輔助治療,即通過術前全身化療或局部放療減少腫瘤負荷,從而達到降期治療,提高術中腫瘤完整切除率、降低術后腫瘤復發(fā)率及延長患者生存期的目的[18-19]。
基于目前miRNA在惡性腫瘤組織中存在異常表達,且在病情演進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推測其在胰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作用[20]。miR-448水平、miR-143均是在胰腺癌中異常表達,是發(fā)揮作用的重要miRNA[21]。CA19-9是胰腺癌預后的重要生物標志物,有研究顯示在急性膽管炎、胰腺炎、肝癌等患者中均可出現(xiàn)異常表達,因此不能將CA19-9作為單獨診斷胰腺癌的指標[22-23]。本研究中胰腺癌患者的年齡、肝轉移、KPS評分、CA19-9水平以及miR-448和miR-143水平與患者中位生存期顯著相關。miR-448水平、miR-143水平、肝轉移、KPS評分、CA19-9水平是胰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肝轉移、KPS評分、CA19-9水平、miR-448水平、miR-143水平評估胰腺癌患者生存結局的預測價值AUC分別為0.743,0.712,0.802,0.754,0.763。
綜上所述,肝轉移、KPS評分、CA19-9水平、miR-448水平、miR-143水平是胰腺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具有對胰腺癌患者術后生存結局的預測價值。但是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納入的樣本量較少,中心單一,未涉及miRNA表達對胰腺癌病情影響的分子機制研究,因此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以及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