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亞輝 焦冰君
“感謝省地質研究院的專家,我們終于吃上了放心水!”說起河南省地質研究院的專家,新密市超化鎮(zhèn)群眾都不禁豎起大拇指。
近日,河南省地質研究院通過實施《新密市雙洎河流域超化段廢棄煤礦井調查評估與封井回填試點》項目,全面摸清新密市境內飲用水井和煤礦井的污染狀況,科學編制解決方案,提出以修代封、阻斷污染通道的治理方式,通過實施分層封堵、截污取清等舉措,幫助群眾解決飲水安全難題。
新密市煤礦開采歷史悠久,近年來,由于煤炭行業(yè)去產(chǎn)能,當?shù)囟鄠€中小型煤礦關停。停采后的礦井排水量下降,地下水位上升,上升的水位淹沒了北方巖溶煤礦區(qū)的采空區(qū),造成地下水污染,進而污染群眾飲用水井,成為影響當?shù)厝罕娚a(chǎn)生活用水安全的一大難題。
針對這一實際問題,該院聯(lián)合鄭州市有關部門積極申報《新密市雙洎河流域超化段廢棄煤礦井調查評估與封井回填試點》項目,并爭取中央財政環(huán)保專項資金支持,被納入全國17個封井回填項目試點之一。
項目啟動會上,該院副院長張古彬對項目團隊說:“我們地質科技工作者,不僅要運用工程手段解決實際問題,更要注重解決民生問題,提煉出一套科學可靠、可復制可推廣的理論方法?!?/p>
按照分工部署,該院立即抽調地下水污染防治、水工環(huán)、物化探、基礎地質等30 余名技術人員,組成項目團隊,迅速投入到項目中。
2021 年4 月項目啟動以來,項目團隊圍繞飲用水井和煤礦井的污染狀況,針對區(qū)域飲用水井多年渾濁、百姓飲水困難問題,多次到新密市雙洎河流域進行實地踏勘。經(jīng)過全面調查、充分研討,項目團隊以地球科學理論為支撐,劃分出不同的污染類型區(qū),分析其污染形成的地質背景、控制要素和成因機制。
但是,由于多年的煤礦開采,地質構造受工程擾動影響較大,情況復雜,技術難度高。再加上多山少地,成井十分不易。針對這個問題,項目團隊再次深入調查,全面分析飲用水井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早期飲用水井下部多為裸眼成井,污染主要來自地表。
針對項目關鍵核心問題,該院專門建立專家研判指導機制,邀請行業(yè)專家定期開展討論,為項目“把脈問診”,高標準、嚴要求掌握技術路線,矯正施工環(huán)節(jié),保障項目取得實際成效。
經(jīng)過兩年多的技術攻關,項目團隊在全面調查、分析研討、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建立了巖溶裸露區(qū)和煤層覆蓋區(qū)兩類污染概念模型,抓住污染通道這一串層污染的關鍵要素,總結出一套識別判斷污染通道的技術方案組合,掌握了精準治污的“關鍵鑰匙”。
“在工程實施階段,項目團隊更是注重技術創(chuàng)新,做到技術精準、手段快捷、經(jīng)濟有效?!表椖控撠熑?、高級工程師郭林介紹。
面對廢棄煤礦井口塌陷導致的耕地損毀以及堆填生活垃圾導致的蚊蟲滋生問題,項目團隊充分征求當?shù)厝罕娨庖?,制定了生態(tài)環(huán)保、農田復耕的治理方案。通過水泥固化、井口覆土改造等手段,有效規(guī)避治理后地下水污染和耕地面積損失問題,得到當?shù)厝罕姷母叨日J同和大力配合。
識別地表塌坑、地下溶洞和主要含水層段、隔水層段,是解決水井污染的關鍵。項目團隊結合實地調查和現(xiàn)場訪問成果,采用“3S”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tǒng)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借助聲、光、電、磁等技術方法,以及水化學、同位素示蹤等手段,精準辨識潛在污染源、水源井的空間分布及周邊環(huán)境,達到了速度快、用時短、成本低、不占耕地、充分利用已有輸水管網(wǎng)等目的,為周邊巖溶區(qū)飲用水井污染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可復制可參考的成功案例。
“本次工程試點,綜合運用了地質科學研究與技術方法,不僅有效緩解了當?shù)仫嬎踩⒏負p毀等民生問題,也有效促進了區(qū)域地下水水質的持續(xù)改善提升?!睆埞疟虮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