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建,王博韜,李昊辰,唐臻一
(天津市北辰中醫(yī)醫(yī)院骨傷科,天津 300000)
股骨轉子間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是臨床常見骨折類型,多發(fā)生于老年患者[1,2]。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各項功能處于衰退階段,多合并骨質疏松,治療難度較大[3]。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是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是術后并發(fā)癥多,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4]。研究顯示[5],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術后容易伴髖外側皮下淤血斑、遠側骨折段內收畸形等并發(fā)癥,且以上并發(fā)癥是導致老年患者殘疾和病死的重要原因。因此,給予輔助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維生素D 屬于人體必需脂溶性維生素,可有效調節(jié)機體鈣、磷代謝。同時有研究證實[6],補充維生素可促進鈣吸收,改善骨密度,促進骨折患者骨代謝。但是關于維生素D 輔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遠期療效研究較少,尚未有明確的定論[7]。本研究結合2018 年4 月-2021 年1 月在我院診治的62 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臨床資料,觀察維生素D 輔助治療對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遠期療效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4 月-2021 年1 月在天津市北辰中醫(yī)醫(yī)院診治的62 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1 例。對照組男17 例,女14 例;年齡60~83 歲,平均年齡(69.10±3.23)歲;左側15 例,右側16 例。觀察組男19 例,女12 例;年齡63~82 歲,平均年齡(68.79±3.40)歲;左側18 例,右側13 例。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行。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股骨轉子間骨折診斷標準[8];②年齡≥60 歲;③符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指征[9]。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器質性疾??;②認知障礙、精神異常者;③依從性較差,不能配合者;④隨訪資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術前均進行常規(guī)檢查和評估,均由同一醫(yī)生進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患者均取側臥位,患側居上,采用經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通過C型臂X 線機透視下進行閉合手法復位,確保患肢與軀干保持12°左右內收,經C 型臂X 線機確定復位滿意后于大轉子頂點上方3 cm 處向近端延伸4 cm做切口,依次剝離皮膚、皮下組織后外側肌間隔、側肌,牽開外側肌腱膜,充分顯露股骨大轉子尖部,然后插入導絲直到髓腔。在透視下確定導絲插入髓腔內和插入深度,之后擴髓,選擇合適主釘置入,并調整合適的深度。在大腿上段外側做切口,置入導向器,取相同長度螺旋刀片,沿導針置入,固定遠端鎖定螺釘,止血,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后,逐層縫合。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維生素D(上海通用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404,規(guī)格:1 ml∶7.5 mg×1 支/盒)治療,1 次/d,2 ml/次,靜脈注射,連續(xù)治療1 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骨折恢復優(yōu)良率、Harris 髖關節(jié)評分、血清BMP-7 和25(OH)D3水平、并發(fā)癥(髖關節(jié)內翻、股骨頭壞死、肢體縮短)發(fā)生情況。
1.4.1 臨床療效[10]優(yōu):X 線片顯示骨折位置愈合,患肢無疼痛、無縮短等并發(fā)癥,Harris 評分>90 分;良:骨折愈合,髖關節(jié)功能基本正常,Harris 評分70~90分;無效:骨折未愈合,髖關節(jié)功能異常,Harris 評分<70 分。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1.4.2 Harris 髖關節(jié)評分[11]包括關節(jié)活動度、疼痛、畸形、關節(jié)功能4 個維度,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關節(jié)功能越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軟件包SPSS 21.0 版本對本研究的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Harris 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1、6 個月后Harris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Harri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Harris 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血清BMP-7、25(OH)D3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清BMP-7、25(OH)D3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BMP-7、25(OH)D3 水平比較()
表3 兩組血清BMP-7、25(OH)D3 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遠期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遠期并發(fā)癥比較[n(%)]
老年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機能呈生理性退化,普遍存在骨密度下降,骨折風險增大[12,13]。許昊等[14]研究顯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可減少對骨質的損傷,有效固定骨折斷端,利于骨折愈合,骨質形成,降低骨吸收,是臨床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首選術式。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性改變,術后并發(fā)癥較多,預后效果受到嚴重影響[15]。而維生素D 與其代謝物參在骨骼健康和骨代謝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進一步表明與骨折修復過程密切相關[16]。補充維生素D 對骨折的預后具有積極的作用[17]。但是維生素D 輔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遠期療效尚未完全明確[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為93.54%,高于對照組的83.87%(P<0.05),提示維生素D 輔助治療可提高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臨床療效,提升骨折治療優(yōu)良率,獲得較理想的臨床療效。該結論與杜喜峰等[19]的研究結果基本相似。分析認為可能是通過外源性補充維生素D,促進骨代謝,進一步提高骨折愈合療效。同時兩組治療1、6 個月后Harris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通過維生素D 輔助治療可促進患者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提高Harris 評分,且隨著隨訪時間延長,觀察組Harris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該結論進一步證實術后補充維生素D 輔助治療可獲得良好的遠期療效。兩組治療后血清BMP-7、25(OH)D3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增加維生素D 治療可提高患者血清BMP-7、25(OH)D3水平,可改善骨代謝,促進骨組織損傷修復、生長。BMP-7 是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質中代表亞型之一,可反映成骨在內的多種分化,同時可激活骨髓間質干細胞,并分化為成骨細胞,通過鈣鹽沉積形成新骨[20]。25(OH)D3是維生素D 的重要代謝產物,是反映維生素D 水平的有效指標[21]。因此,以上結論提示維生素D 輔助治療可改善BMP-7、25(OH)D3水平,通過BMP-7、25(OH)D3信號通路,促進骨髓干細胞分泌,進一步促進骨折愈合。此外,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45%,低于對照組的16.13%(P<0.05),提示該輔助治療方式可降低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一步提示遠期療效理想。
綜上所述,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采用維生素D 輔助治療可提高治療優(yōu)良率,改善Harris 評分,促進血清BMP-7、25(OH)D3表達,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獲得良好的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