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蘭
261000 山東陽光融和醫(yī)院,山東濰坊
小兒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兒身體素質較差,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導致其機體受到病毒及細菌的侵襲,從而引起了肺部感染,臨床癥狀主要為咳嗽及呼吸困難,少數(shù)患兒伴有高熱癥狀,多在春冬季發(fā)病。臨床在干預診療時多以平喘祛咳等對癥治療為主,但干預后患兒的身體康復較慢,甚至部分患兒出現(xiàn)了不良反應[1]。因此,在予以肺炎患兒診療干預的同時需進行適當?shù)淖o理,以往的護理更重視對疾病的診療,忽視了對患兒的整體護理,從而導致患兒的臨床康復效率下降,影響了患兒的生活質量。傳統(tǒng)護理多關注患兒病情變化、康復環(huán)境等,忽視了患兒的實際需求,導致護理效果不理想。人性化護理干預是臨床上新興的護理干預措施,其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以患兒為護理核心,堅持對患兒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實施有效的對癥護理干預。本研究分析了予以肺炎患兒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2月-2021年3月山東陽光融和醫(yī)院收治的肺炎患兒78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1~8歲,平均(4.51±0.09)歲;病程2~8 d,平均(5.13±1.02)d;病情癥狀:喘息22 例,咳嗽17 例。觀察組男18 例,女21 例;年齡1~7 歲,平均(4.49±0.03)歲;病程1~9 d,平均(5.11±1.12)d;病情癥狀:喘息20 例,咳嗽19 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神經(jīng)系統(tǒng)正常者;②患兒家屬簽訂相關協(xié)議;③知曉研究內(nèi)容并自愿參與者;④無器官功能障礙者。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療標準者;②存在其他疾病者;③無法正常交流者;④存在精神障礙者。
方法: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護理措施,內(nèi)容如下。為患兒提供優(yōu)質的康復環(huán)境,依據(jù)患兒的喜好布置小飾品,從而消除患兒的陌生感;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及各項生命體征,一旦出現(xiàn)異常及時上報醫(yī)師處理;采取簡單的語言進行知識宣教,指導患兒和家屬了解疾病相關內(nèi)容。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內(nèi)容如下。①環(huán)境干預:護理人員需依據(jù)患兒的年齡對環(huán)境進行布置,提供適合患兒健康成長的溫馨環(huán)境,可在床邊設置護欄,避免患兒掉下床;對患兒病房溫度、濕度進行調節(jié),重視衛(wèi)生清潔,每日進行通風換氣;適當?shù)夭贾每烧迟N的卡通貼畫,消除患兒的恐懼心理,通過聽兒歌、看動畫片等方式轉移患兒的注意力。②健康宣教:護理人員需對患兒的理解能力以及家屬的認知水平進行評估,隨后開展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向其闡述疾病的診療、護理流程、注意事項及疾病的相關預防措施等,進一步提升患兒家屬的配合度,以改善患兒家屬的抗拒心理,提升其認知水平。③心理疏導:采取適當?shù)姆绞綄純旱男睦頎顟B(tài)進行評估,依據(jù)患兒的不良情緒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若患兒消極情緒明顯,哭鬧較多或是不配合時,護理人員需積極與患兒進行交流,指導其配合醫(yī)師,使其了解診療的重要性;予以患兒適當?shù)恼Z言鼓勵以及精神安慰,從而提升患兒治療疾病的自信心,消除患兒的負性情緒;指導家屬予以患兒情感支持,積極關心、愛護患兒,了解患兒的護理需求。④飲食干預:護理人員需為患兒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依據(jù)患兒的營養(yǎng)需求進行食物配比;指導患兒進行低鹽、低脂的飲食,避免影響治療效果;指導其進食高營養(yǎng)、高蛋白的食物,保證機體的營養(yǎng)供給;前期需以流質食物為主,后期依據(jù)患兒的病情變化更改。⑤運動鍛煉:護理人員應當依據(jù)患兒的運動耐力開展運動訓練,指導患兒定期進行有氧運動;若患兒病情較嚴重可進行少量的被動運動;后期隨著的病情恢復積極進行有氧運動,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從而提升患兒的抵抗力及免疫力。⑥出院指導:待患兒出院后,醫(yī)護人員需明確延續(xù)家庭護理工作,告知患兒家屬出院后的自我護理、注意事項等,重視日常保暖工作,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定期通過電話隨訪了解患兒疾病康復情況,指導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護理習慣,避免疾病反復發(fā)作;告知患兒家屬定期帶患兒到院復查,一旦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到院就診。
觀察指標:①滿意度、依從率:利用滿意度調查問卷分析患者的滿意度情況,滿分100 分,<90分為不滿意;90~95 分為比較滿意;>95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采取我院自制調查問卷統(tǒng)計依從率,總分100,>95 分為依從;90~95 分為一般;<90 分為不依從。依從率=(依從+一般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臨床指標:比較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癥狀消失時間。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滿意度、依從率比較:觀察組滿意度、依從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依從率、滿意度比較[n(%)]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住院時間、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組別 n 住院時間 癥狀消失時間對照組 39 19.25±3.37 14.26±2.07觀察組 39 12.15±0.98 8.14±0.59 t 12.633 7 17.756 3 P<0.05 <0.05
小兒肺炎屬于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兒科疾病,且受到患兒年齡較小、身體素質差的影響,疾病具有進展快、起病急的特征。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疾病惡化,甚至導致患兒死亡,嚴重影響了患兒的身心健康,增加了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2]。患兒在成長發(fā)育時期,免疫功能不健全,受到病毒及細菌的入侵導致肺炎發(fā)生,從而引起一系列不適癥狀[3]。臨床在進行對癥干預后,需重視對患兒的護理,從而提升疾病的康復效率。以往的護理措施難以滿足現(xiàn)階段患兒的臨床需求,導致患兒在疾病診療期間的依從性較低,影響了臨床護理質量。
人性化護理是臨床新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針對患兒的疾病、心理、環(huán)境等開展全面、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更重視患兒診療期間的護理質量,依據(jù)患兒的年齡及身心發(fā)展開展適應且便于患兒理解的護理措施,包括對病房進行布置、強化日常交流等,充分消除了患兒的抗拒心理,使其以良好的心態(tài)抗擊疾病,從而提升其治愈疾病的信心。本研究中,觀察組在護理滿意度、住院用時、癥狀消失時間、臨床依從性指標上均優(yōu)于對照組??梢?,與傳統(tǒng)護理內(nèi)容相比,人性化護理可有效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及時消除患兒的不適癥狀,促使患兒臨床依從性上升,保證臨床護理滿意度。人性化護理包括對患兒實施環(huán)境干預、心理疏導、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及運動指導等,其中,心理疏導實施后患兒的恐懼感、陌生感等不適癥狀消失,穩(wěn)定了患兒的心理素質,提升了患兒的臨床依從性;健康教育實施后有效提升了患兒和家屬對疾病的重視,積極解答了患兒和家屬的疑慮和問題;環(huán)境干預后患兒的陌生感、緊張感消失,為患兒提供了優(yōu)質的康復環(huán)境,避免不良環(huán)境對疾病產(chǎn)生刺激,加大臨床治療難度;飲食指導以患兒實際情況為依據(jù),充分提升患兒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運動指導則糾正患兒的不良生活習慣,使其不斷增強身體素質,提升自身身體狀況,保證疾病的康復效率。
相關報告指出,個性化護理期間,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較好,且積極配合醫(yī)師的檢查,對于家屬開展針對性的健康宣教,使其引導患兒積極抗擊疾病,從而強化了家屬的認知度,緩解了患兒家屬的精神壓力[4]。相關研究指出,將院內(nèi)收入的肺炎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實施人性化護理,結果顯示:臨床護理質量評估分數(shù)以干預組較高,臨床配合度以干預組較優(yōu),與本研究結果一致[5]??梢姡瑐€性化護理措施的臨床應用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及時緩解了患兒的臨床癥狀,進一步抑制了疾病的進展,避免疾病惡化,提升了疾病的康復效率[6]。此外,臨床對于患兒開展個性化護理干預之前,可針對護理人員進行指導和培訓,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以及責任意識,保持和藹、熱情的態(tài)度進行護理,充分得到患兒的信任,重視與患兒及家屬的溝通,提升自身護理水平[7]。并且,個性化護理干預以患兒為護理核心,細化了各個護理流程,包括對患兒的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護理,充分提升了患兒的機體免疫力,保證患兒健康成長,促進患兒盡早恢復健康[8]。
綜上所述,予以肺炎患兒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較好,及時消除了患兒的不良情緒,提高了患兒的臨床配合度,縮短了患兒的住院時間,保證了患兒的疾病康復效率,可于臨床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