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洋
(咸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隨著近些年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使得小學階段的教育處在了瓶頸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之后的發(fā)展。而通過與茶文化的融合,不但可以優(yōu)化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指導之后的發(fā)展方向。使小學階段的教育不再死板,而是在茶文化的指引下,獲得更多的創(chuàng)新思路,感悟到學習的意義。所以,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應對茶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并不斷摸索其和教學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為他們之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結合茶的內(nèi)涵,可以從中看出,將兩者結合在一起,能夠深入貫徹和諧的理念。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可將茶文化思想與師生整合在一起,進而打造出和諧的校園氛圍。
在茶文化中,和諧是它的主要理念,而這也正是需要教師所要了解的,不管是在什么時間,都要將學生放在首位,創(chuàng)設以生為本的課堂。對于學校方面來說,其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師生感到自身受到尊重,因此,可通過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積極滲透茶文化,逐漸形成相互做用的氛圍。并且教師也要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內(nèi)涵,這樣就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以此更好的改善教學方法,為學生們帶來生動、有趣的教學模式,促使其健康發(fā)展。
教師在設計小學階段的教學內(nèi)容時,應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計劃出生動、形象的內(nèi)容,并且還要始終貫徹和諧這一元素。因此,教師在實際篩選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應找準切入點,在最適宜的地方加入茶文化,使教學呈現(xiàn)出一片和諧的景象。例如,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時候,可為學生提供和茶相關的作品,指引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賞析其中的含義,深刻體會其魅力。教師可將傳統(tǒng)文化作為基礎,為學生詳細介紹那些文人雅士的向往。而這些都可以通過山水畫來加以表現(xiàn),如可借助電子白紙等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事茗圖》,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品格。由上述可知,將茶文化滲透在小學教育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傳統(tǒng)文化,還可以極大的改善以往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
教師秩序是由大家共同組建的,而滲透茶文化,就可有效結合各個方面的關系,以此使整個教學環(huán)境,呈現(xiàn)出和諧的景象。首先,對于學校方面來說,在滲透茶文化的過程中,需要為教師提供方向,時刻將師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并作為自身發(fā)展的核心。對于教師來說,應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直觀的讓學生去熟悉茶文化。同時教師也要明確,小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靠興趣,這樣他們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學習傳統(tǒng)文化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幫助他們樹立起良好的品格。而將茶文化滲透在教學中,可逐漸滿足小學生的精神需要,為其之后的生活做好鋪墊。
教學評價對于教師而言,屬于以此階段性的評價,可以有效反饋教師的能力,以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情況。就現(xiàn)階段來看,有很多小學的教學評價并不完善,普遍死板,進而導致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這些數(shù)據(jù)上,有著強烈的目的性,沒有重視學生的發(fā)展。而這樣的教育方法,根本不適宜當前的教育需要,因此,將茶文化滲透在小學教育中,利用其中的多種元素,可為師生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并且這種教學評價也會更加有效。
從價值目標的層次上來看,兩者的趣味性都很強,還有著很大程度的育人性,促使教學和活動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收獲到更多有益的知識。小學階段教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為實踐和理論,對比于其他教學來看,有著非常大的變化性,指引學生參與到其中,不但可以獲得理論性的知識,了解更加有用的技能。茶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并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還與多種形式發(fā)生了整合,深受各種年齡段人的喜愛,通過學生對茶文化的掌握,可使他們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由上述可知,兩者都有著趣味性的特征,只要稍加引導,學生們就會非常容易接受。所以,將茶文化滲透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掌握到茶文化,從而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形成茶精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使得各個企業(yè)內(nèi)部都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樣也就對當今培養(yǎng)人才的方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各個階段的教育都開始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進而表現(xiàn)出育人效果。小學階段的教育是最為重要的,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夯實基礎,才可以使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素養(yǎng)更高。將茶文化滲透在小學教育中,促使兩者相輔相成,這樣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加強每一位學生的素養(yǎng)。對于小學教育來說,和茶文化相互融合,不僅可以豐富理論教學,還可以使實踐教學更加有效,用茶文化的精神指引學生,讓他們在喝茶的過程中,體會其中的道理;而縱觀茶文化,它在進行發(fā)展的時候,需要有載體,而將其與小學教育相結合,就是以后者為載體,不斷促進對它的傳承,從而真正實現(xiàn)了共同育人的目標。
對文本內(nèi)容的拓展力度不夠。因近些年教育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有很多學校都開始施行擴招,雖然學生的數(shù)量有所提升,但是就質量來看,可謂是參差不齊,他們的基礎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現(xiàn)有很多教師為了更快的完成教學任務,就會將很多精力放在對知識的講授上,并不會去重視和學生的交流,致使就會出現(xiàn)在過了很長的時間,教師也沒能掌握到學生的學習能力?;诖朔N情況,教師無法正確把握教學難點,更不能確保所教授的內(nèi)容,會不會被學生全面吸收。從而在實際教學中通過機械的方法,來扎實學生的記憶,最終導致難以拓展文本內(nèi)容。
學生能通過日常教學中獲得豐富的知識,以及如何做人做事,若是想在小學教育中全面滲透茶文化,那么教師就要找尋到兩者的異同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在平時多去看一些和茶文化相關的著作,如此一來,就使學生們深刻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以此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其次,教師在挖掘茶文化內(nèi)容的時候,需摒棄過去的教學觀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詳細的對學生們進行介紹,進而充分激起每一位學生的興趣,使其更加積極的參與進來。例如,教師可創(chuàng)建關于茶文化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參與感,使其能夠感覺到自己正在親身體驗。此外,還可以借助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出幾個精短的視頻,從而使他們對茶文化,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最后,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并向其中全面滲透茶文化,促使學生認識到兩者之間的關系,由此更好的傳承文化。
教師在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可通過一些平臺,以此來強化和家長之間的交流,比如在班級中通過和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充分掌握到每位學生的具體狀況,這樣一來,教師就可在實際教學中“對癥下藥”,真正實現(xiàn)了在新課標理念中的——因材施教,既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化,還能使其感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教師要明確,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學生可以更好的傳承文化,將茶文化帶到世界,這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能起到深遠的影響。
了解文化最好的方式莫過于閱讀,而適宜學生閱讀的題材有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借助已有的條件,來為學生們構建起茶文化環(huán)境,使其環(huán)境的熏陶下,閱讀更多的名作,從而感受到茶文化是所有人都能接觸到的,形成舒適、和諧的氛圍。為增強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教師可在每節(jié)課的開始之前,指引學生們通讀和茶文化相關的作品,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chǎn)生極高的學習興趣,在之后的教學中會更加主動找尋茶文化。教師還可以舉辦相關主題活動,讓學生們找出和茶文化相關的句式,并開展競賽,看誰找到的最多。如此一來,學生就會閱讀到大量的著作,誰都想當?shù)谝幻@一方法正是利用了小學生好勝的心理,使其在競爭環(huán)境中,獲得發(fā)展。此外,教師還可以對學校提出建議,多去采購一些和茶文化相關的書籍,并放置在班級的圖書角中,以供學生翻閱,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拓展每一位學生的認知視野,還可以積累他們的閱讀量,為之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茶文化屬于新興的課程,因此還沒有規(guī)范的文本,但是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身心特征,在日常管理中為他們介紹茶文化,比如可定期組織開展故事大會,為他們講解茶的發(fā)展歷程,這樣一來,學生不僅了解了茶文化的歷史,還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他們還能在之后的學習中,向身邊人介紹自己熟知的茶文化,這也是最為基礎的傳承。
小學階段的教育有著非常強的實踐性,并且一味地理論教學,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教學的發(fā)展,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實踐活動中,積極滲透茶文化,比如可創(chuàng)辦一些和茶文化相關的誦讀活動,并為在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頒發(fā)證書,只有持續(xù)閱讀和茶文化相關的著作,才可以在活動中取得滿意的成績,這也有利于教師將茶文化滲透在教育活動中。學生在閱讀名作的時候,也會深刻體會到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并且隨著閱讀量的積累,還為他們在之后的學習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教師還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們都帶一種茶葉,并為他們提供充足的泡茶時間,教師則需要在這一過程中為學生們詳細講解泡不同茶的特點,學生通過此過程,會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到其中的含義。當然也會有可能出現(xiàn)很多學生重復帶茶葉的情況,這時教師就可以做好統(tǒng)計,用數(shù)據(jù)直接證明哪一類茶的喜愛程度最高。學生也只需帶很少的茶葉就能開展實驗,這不僅達到了實踐的目的,還不會出現(xiàn)浪費。因小學生年齡段的特征,他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并不會感到疲倦,而實踐正是他們所喜愛的活動,教師需借助他們這一特征,促進茶文化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個性,以此促使小學生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我們國家的茶文化歷史極為豐富,是其中的重要組成。教師要明確,滲透茶文化的過程需要長期堅持,短期內(nèi)見不到成效,這就需要教師有著豐富的學識,把自身的理解和書本的注釋相結合,全方位的指引每一位學生。由于茶文化內(nèi)涵寬廣,教師應不斷完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自行學習,這樣他們就會感受到魅力所在,強化自身素養(yǎng)。關于茶文化的傳承是每個學生應盡的責任,同時這也是促進文化發(fā)展的基石。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按照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們的情況,進而實現(xiàn)傳承的目的。在整個過程中,指引學生逐漸積累相關知識,并把它和學習內(nèi)容整合在一起,這樣就會使學生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們認知什么是名茶,使其充分掌握到茶文化的含義。
指引學生展開探索是在教學中,滲透茶文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并且這一方法也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流程,可充分激起他們每個人的探索欲望,使其在之后的學習中更加主動。此外,這種方法可有效降低學生產(chǎn)生放棄心理的想法。學習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雖然可能會感到乏味,但也是極其豐富的,當有了新知識的融入之后,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更高,進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強學習效率,促使其對茶文化有一個十足的掌握。
在茶文化中有著極為豐富的精神,而要想使其在教育中,全面發(fā)揮出教育功能,就可利用它的思,即是提高對事物的思考,找到其中的潛在規(guī)律,了解到正確處理的方法。對于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生難以深入理解內(nèi)涵,教師就可深入挖掘資源,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通過對不同題型的練習,了解正確的學習方式,進一步認知內(nèi)涵,并使其在探索中,提高自身的興趣。
將茶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發(fā)揮出來,可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對此,教師應對茶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將其作為小學教育的主線。將茶文化滲透在小學教育中,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不斷增強其修養(yǎng),以此使其在之后的學習中,積極性更強。教師應注重思政這一學科。首先,教師要正確認知茶文化,并能將其中的德育思想和教學融為一體,這樣一來,才可幫助學生具備良好的觀念。例如,教師可在上課之前的一段時間,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找尋和茶文化的相關資料,通過文本來引出它的思想,進而促使學生掌握到更多的禮儀,并且還可以搜集一些典故,開展交流主題會,讓學生在互動中逐漸加深自身的理解,并正確理解其中的思想主旨,并且教師還要指引學生學習到茶文化中的禮儀,培養(yǎng)他們形成謙虛的品格。其次,教師還要竭力為學生們創(chuàng)建出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加強宣傳力度,讓學生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茶文化,并指引他們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使其在飲茶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到茶文化。由此可見,營造校園文化環(huán)境,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在最大程度上增強學生們的素養(yǎng)。
為有效確保學生正確理解茶文化,教師就需要用到多樣的教學方式,以此打開他們的認知。因為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還沒有被打開,一些價值觀念還沒有形成,這就需要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
首先,教師需精心設計課件,用圖片等方式,不斷刺激學生的感官,以此使其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教師要創(chuàng)建以生為本的課堂,與他們進行交流,并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不斷活躍其思維,使其更愿意接受。
總的來說,將茶文化滲透在小學教育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素養(yǎng),豐富其視野。對此,教師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通過多元化的方式,為兩者融合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