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軍 張 倩
高校外宣材料指高校對外宣傳的材料,主要包括校園網(wǎng)站信息、宣傳冊、媒體新聞等內(nèi)容,其目的在于向外界介紹高校的基本情況,宣傳學校所取得的成果,樹立良好的形象。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與國際院校的交流日益增多,作為外宣材料之一的英文網(wǎng)站就成了外國人了解我國高校的窗口,高校的英文概況也或多或少影響留學生對高校的第一印象(文軍、竹子俊2009:56)。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經(jīng)常參與所在學校英文網(wǎng)站的翻譯建設工作,審查初譯稿,對相關英譯錯誤作了歸納與總結,以期對高校外宣材料翻譯有一定啟示。
學院網(wǎng)站的信息主要包括大學及其院系簡介、教職工介紹、專業(yè)介紹、成果介紹、學生風貌等部分。翻譯的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專有名詞的翻譯。二是中國特色表達詞語的翻譯。三是英漢差異: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漢語名詞會重復,英語常用代詞替代;英文沒有書名號;漢、英省略號位置不一樣;漢、英數(shù)字、標點規(guī)范不一樣。
作為外宣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院網(wǎng)站的英譯不僅需要遵循“信、達、雅”的標準,還需要“熟知并運用‘外宣三貼近’(貼近中國發(fā)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的原則”(黃友義2004:27),這就意味著在翻譯學校英文簡介時,譯者不能太過緊貼原文,單純地進行逐詞逐句的翻譯,要有英式思維,用符合英語讀者理解的句子將原文表述出來,同時在翻譯一些富有中國特色的表達時,可以進行適當增譯或注釋,避免誤解。
初譯者往往采取直譯法。由于初譯完全依據(jù)譯者自己的理解,沒有參考國內(nèi)外相關大學英文網(wǎng)站的平行文本,存在大量錯譯,包括:專有名詞翻譯,主要為規(guī)范方面問題;中國特色表達詞語翻譯,主要為文化特色傳遞問題;英漢差異,主要為句子組織問題、語法問題等。
翻譯學校英文網(wǎng)站時經(jīng)常遇到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問題。雖然翻譯專有名詞時很少會犯大小寫的錯誤,但是譯者在翻譯時往往會想當然:將“理工大學”譯作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或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將“科技大學”譯作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從規(guī)范角度而言,至少從名字上看,“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和“工學院”應有所區(qū)別,也宜“統(tǒng)一規(guī)范”(張順生2008:33-36)。然而,由于歷史原因,三者的翻譯讓人眼花繚亂。因此,翻譯時應遵循“名從主人”原則,采用拿來主義、套用的方法(張順生、楊2016:13),即采用該類院校官網(wǎng)的譯法,而不是自譯。如下頁表1—表4 是在翻譯校名過程中遇到的部分原譯和改譯:
表1:校名的翻譯
表2:學校部門名稱的翻譯
表3:學校相關部門名稱及頭銜的翻譯
表4:學校相關常用術語的翻譯
觀察上述中英文名稱不難看出:華中科技大學和上??萍即髮W同為科技大學,英文名卻不一樣。另外,濟南大學的英譯為University of Jinan,而Jinan University 是暨南大學的英譯。從邏輯上而言,華東、華中、華南和華北的關聯(lián)度很高,英譯時應將華東、華南和華北分別譯作East China、South China 和North China,而華中科技大學的“華中”則選用了拼音Huazhong,雖然不贊同,但是仍然尊重?!袄砉ご髮W”最常見的譯法為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或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上海理工大學”較特殊,譯作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前者的缺點是與“科技大學”一樣,后者的缺點是與“工業(yè)大學”和“工學院”一樣,現(xiàn)在江蘇科技大學的英文名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就與江蘇大學前身江蘇理工大學的英文名一模一樣(張順生2008:35)。不明就里的外國人沒準認為現(xiàn)在的江蘇科技大學就是原來的江蘇理工大學或今天的江蘇大學。為了統(tǒng)一規(guī)范,贊成將“理工大學”統(tǒng)一譯成Polytechnic University,而將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留給“工業(yè)大學”、將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留給“科技大學”(張順生2008:36)。
觀察上述部門的中英文對照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學校叫外語學院、有的學校叫外國語學院,還有的叫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簡稱“外文學院”),其英譯最好遵循其自身譯法。實際上,外國語大學的譯名不盡相同。比如,若不上網(wǎng)站查找,上海外國語大學(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北京外國語大學(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大連外國語大學(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這幾個外國語大學的英文名稱會使譯者云里霧里。能動學院(上海理工大學)的初譯為Dynamics College,由于該學院是“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簡稱,且有自己的英譯名,翻譯時只需直接套用,而不必也不能另起爐灶。部分大學學院和學部的翻譯也如此。
一些相關部門的翻譯也必須遵循“名從主人”“與時俱進”原則。中共中央宣傳部的“宣傳”和“部”分別用Publicity 和Department,其原因之一是英語中的Propaganda 的意義是負面的;之二是經(jīng)過歷史的約定俗成,我國政府部門的“部”用Ministry,黨群部門的“部”用Department。不能因為美國的Deputy Secretary of State 通常譯作“常務副國務卿”,就想當然地將中國翻譯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中的“副會長”譯為Deputy President,因為中國翻譯協(xié)會設有名譽會長一名、會長一名、第一常務副會長一名、常務副會長若干名、副會長若干名,所以要采用中國翻譯協(xié)會自己的譯法,即Executive Vice President?!敖y(tǒng)戰(zhàn)部”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部”的簡稱,故譯作the 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慶市等四個直轄市的市教育委員會都用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表達,而不能用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ttee,因為Committee 和Commission存在權力機構和授權部門之間的差別;上海市外文學會有其固定譯法,因而不應自作主張另起爐灶;香港大學原先的校長英文對應名稱采用英聯(lián)邦做法,翻譯為Vice-Chancellor,副校長翻譯為Pro-Vice-Chancellor,首席副校長翻譯為Deputy Vice-Chancellor,在香港回歸后,近年來采用了英美混合表達,將校長翻譯為President and Vice-Chancellor、首席副校長翻譯為Provost and Deputy Vice-Chancellor、副校長翻譯為Vice-President and Pro-Vice-Chancellor。
談到學校特別是外語學院學生取得的成果時,經(jīng)常會提及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翻譯,其實只要查閱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http://www.chinaneccs.cn/),就不難找出主辦方采用的英語名稱。全國教學成果獎屬于專名,因此翻譯時實詞首字母要大寫,加之這種獎項較正式,用Award 較prize 更恰當。學校中常提及“雙聘”一詞,實質上就是兼職,但是這種兼職又并非正常每周都來學校工作,因此不用part-time。文化問題在翻譯時也十分突出,有許多詞匯極具中國特色,一些內(nèi)容對我國讀者來說是習以為常的表達,如果直譯就會造成一些誤解,達不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一帶一路”的翻譯就由早期的One Belt and One Road 演變?yōu)門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中國夢”由于闡釋的變化,由China逐漸固定為Chinese Dream。翻譯“校長致辭”這樣的表達時,可以參考相關英美國家的大學網(wǎng)站,很容易找到其對應的表達——Message from the President?!矮@得冠軍”很容易被誤譯為win the champion(打敗了冠軍),因此要充分理解“獲得冠軍”的意思是“獲得冠軍稱號”,因為漢語為表意語言,英語為邏輯語言,所以正確表達為win the championship。翻譯“青年骨干教師”這樣的詞語時,可以采用假設、求證的方法,將“backbone+名詞”鍵入英國國家語料庫(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http://www.natcorp.ox.ac.uk/)和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https://www.english-corpora.org/coca/),以證明backbone teachers 這樣的表達可行。
諾德(Nord 2001:74)指出:“如果翻譯的目的是實現(xiàn)某種服務于譯文預期、讀者的功能,那么任何妨礙實現(xiàn)該翻譯目的的翻譯方法或結果都是翻譯失誤?!边@就意味著沒有實現(xiàn)翻譯預期,沒有達到使讀者理解的目的都屬于翻譯失誤。校園網(wǎng)站外宣類文本的翻譯目的是能夠將學校的信息很好地傳遞給英語讀者,使其正確地理解原文信息。沒有實現(xiàn)此目的的譯文都屬于翻譯失誤。由于仿譯具有普遍適用性(朱洪達、張順生2021:145),譯者在翻譯前要閱讀一些平行文本,如翻譯理工大學的簡介前,可以先閱讀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的校園英文網(wǎng)站。然而,即便如此,初譯者還是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下面選取幾個例子加以分析:
例1:
原文:學院現(xiàn)有教職員工172 名,其中擁有博士、碩士學位者150 余人;在校生1435 人,其中本科生1083 人,碩士生352 人。
原譯:The university now has 172 faculty and staff,including more than 150 people with a doctor’s degree or a master’s degree.The college now has 1435 students,among which 1083 are undergraduates,352 are graduate students.
分析:原譯中“教職工”的對應詞是faculty and staff。這兩個單詞都是集體名詞。根據(jù)《柯林斯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的釋義,faculty 是“A faculty is all the teaching staff of a university or college,or of one department”(Sinclair 2011:935),指大學、學院或院系的全體教員,而staff 是“The staff of an organization are the people who work for it”(Sinclair 2011:2572),指全體職員,不能和具體數(shù)字連用。如果要強調(diào)教職工的數(shù)量,就要在后面加上合適的量詞,如這里的member,否則不符合英語語法規(guī)則。
原文的流水句仍然可以合成一個句子。
另外,在規(guī)范方面,即漢語數(shù)字翻譯成英語數(shù)字的問題。英、漢兩種語言在數(shù)字表達上是有差異的,漢語中每四位數(shù)分段,分為萬、億、萬億,而英語中每三位數(shù)分段,最小為thousand(千),之后是million(百萬)、billion(十億)和trillion(萬億),因此,翻譯成英語數(shù)字時千位后加“,”,即英語中的數(shù)字從個位數(shù)每三個數(shù)前面要加一個逗號,這樣才符合英語書寫規(guī)范?;诖?,將原譯修改為:
The College now has 172 faculty and staff members(including more than 150 doctor’s degree or master’s degree holders),as well as 1,435 students,1,083 of whom are undergraduates,and 352 of whom are postgraduates.
例2:
原文:我校是一所歷史悠久、在學界享有盛譽的教育部直屬、國家“211 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坐落于鐘靈毓秀、虎踞龍蟠的古都南京。
原譯:Our university is known for its long history and its leading role in China’s academia.It is situated i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Nanjing,is one of the“211 project”key universities affiliated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and listed among the“Double First-Class”universities in China.
分析:這段漢語原文體現(xiàn)了典型的漢語流水句行文方式,辭藻華麗,使用四字結構。其中出現(xiàn)了很多具有特色的說法,如“211 工程”“雙一流”和“古都”,如果單純直譯,外國讀者往往不知其意。因此,在翻譯時要進行適當增譯,補充背景知識。
原譯雖然按漢語順序逐字譯出,但是中心不突出,而且“211 工程”和“雙一流”同為專有名詞,宜用大寫。另外,將“教育部直屬”譯作affiliated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不及directly administer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準確、到位。因此,在翻譯時,可結合英語行文方式和注重形合的特點,以突出信息為重點,同時補充“國家‘211 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北尘靶畔?,整合為一個句子:
Situated in Nanjing,the renowned capital of ancient China,our university,an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irectly administer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one of the“Project 211”key universities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1995,and a“Double First-Class”university on the list releas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2017,is a time-honored university for its reputation in China’s academic circles.
例3:
原文:我校吳校長應組委會邀請參加了會議。會上吳校長指出,學校重視校風的建設,學校將努力建成高水平大學。
原譯:The president of our university was invited to attend the meeting by the Organization Committee.At the meeting President Wu pointed out that the university emphasiz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spirit,and the school w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build itself into a high-level university.
分析:原文“應邀參加了會議”側重“參加了會議”,而was invited to attend the meeting 側重“受到邀請”,未言明是否真的與會。另外,這段文字可以處理成一句內(nèi)含at which 引導的定語從句中帶兩個that 引導的賓語從句,其中第二個that 不可或缺。這段的時態(tài)屬于混合時態(tài),第一個賓語從句講的是一個事實,第二個賓語從句講的是一般將來,因此,不宜分別用過去時和過去將來時。故此,原句可改為:
At the invit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Committee,President Wu of our university attended the meeting,at which he pointed out that our universi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spirit and that our university will make great efforts to build itself into a high-level university.
通過對比英文網(wǎng)站建設中初譯和教師改譯,總結出譯者在翻譯學校網(wǎng)站宣傳類資料時存在的一些問題,即大小寫問題、標點符號問題、語法問題、文化問題,得出在翻譯類似文件時的一些啟示:首先,翻譯相關專有名詞,如校名、獎項、稱謂等,可以上網(wǎng)查找,如果已經(jīng)有表達,采用“名從主人”原則,直接套用即可,不用創(chuàng)譯;其次,翻譯本校英文網(wǎng)站時,應先查找國內(nèi)外同類院校的英語網(wǎng)站,參考平行語料,以使翻譯速度更快,效果也更佳;再次,注重利用英語語料庫,看自己的表達是否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慣;最后,翻譯完成后,最好請英語為母語的教師通讀,避免語法問題、大小寫問題、單詞拼寫問題等低級錯誤,確定最終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