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哈蒂(John Hattie)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育研究所主任、教授,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榮譽教授。在之前的推文《約翰·哈蒂和他的可見的學習》中,我曾介紹過他的那個全球著名的元研究。他的那本《可見的學習》,影響了并正在影響著全球無數的學校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員。
John Hattie認為,發(fā)展下面這8種思維框架(思維方式/核心觀念)的教師和學校領導,更有可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主要影響。也就是說,如果教師和學校領導想要在顯著影響所有學生學習和學業(yè)成就方面獲得成功,那么,教師的這8個思維框架(核心素養(yǎng))是學校需要關注的核心觀念。
1.教師的基本任務是評價他們的教學對學生學習和成就所產生的效應。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做了什么,作為學習者我們的學生正在做什么,這二者之間的交互是關鍵,反饋或形成性評價為教師提供以下信息:學生要去哪里、學生如何到達那里,以及下一步去哪里。
2.教師認為,學生學習的成功和失敗取決于教師做了什么和沒做什么。教師需要將自己視為變革者,而不是促進者、發(fā)展者或者建構者。
3.教師需要更多地談論學,而不是教。John Hattie曾說過,“我?guī)缀跻呀浀搅瞬幌胗懻摗獭牡夭健@不是因為它不重要,而是因為它經常阻礙我們討論‘學’的重要性”。
4.教師將學生學習成績反饋當作提高自身教學的素材。在所有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中,反饋名列前茅,這也適合教師學習的情況。教師需要對每位學生就教學效果進行反饋。
在之前的一個演講中,我專門談到了評價的演變金字塔,評價正在從“評價評學習”(Assessment of learning)和“評價為了更好地學習”(Assessment for learning),發(fā)展到“評價是更深度的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
5.教師應學會與學生對話和交流,而不僅是獨白。盡管教師需要傳授信息,盡管講座的形式(獨白)的確有效,盡管教師是應該要比學生知道得更多(現(xiàn)在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不是嗎??。?,但是,同樣重要的是,教師需要“傾聽”學生的學習。這種“傾聽”可以來自于傾聽他們的問題、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困境、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的成功、他們與同伴的互動、他們的輸出,以及他們對教的看法。
這也就是我經常講到的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必須成為學生的共同學習者(Co-learner)。
6.教師應樂于挑戰(zhàn)并絕不止于“盡力”。在大多數課堂生活中,每天都是一個挑戰(zhàn),我們必須接受這一挑戰(zhàn),并將挑戰(zhàn)變成我們期望的存在。
教學的藝術在于,對某一位學生來說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事務,對另一位學生就不一定了。因此,教師要不斷關注個體差異并追求共性,從而使學生與同伴能夠和教師共同協(xié)作以帶來改變。
7.好的班級環(huán)境絕不僅僅只需要歡樂的氣氛。John Hattie認為,經常發(fā)生的情況是,我們關心班級氛圍,但往往會忘記建立這種充滿溫暖、信賴與共情的氛圍到底是為了什么。
因此,教師認為,他們的作用是發(fā)展班級中或者辦公室內的積極關系。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學業(yè)成就可能會產生重要影響。
8.教師應帶動家長共同參與教育。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協(xié)同育人”,也就是說,教師使所有人(家長、學生以及全社會所有關心教育的人士)都熟悉學習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