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李 明 ,李夢嬌 ,朱海娟
1.合肥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合肥 230001;2.合肥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合肥 230001
新生兒ABO 溶血病(ABO-HDN)是引起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黃疸;該病發(fā)生后,患兒在第2~3 d出現(xiàn)輕中度貧血,此時不需要換血,但仍需及時采取藥物治療[1]。若治療不及時,很容易發(fā)生膽紅素腦病,引起聽力下降、語言運動發(fā)育落后和腦癱等后遺癥[2]。目前臨床上的基礎藍光治療僅能改善患兒的黃疸癥狀,對于溶血性反應本身治療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免疫丙種球蛋白是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一種藥物[3],部分研究報道[4],其可能會導致患兒血糖升高,增加患兒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本研究旨在探討靜脈注射免疫丙種球蛋白不同給藥方式對ABO-HDN患兒空腹血糖(FPG)等水平的影響,并與單純應用藍光治療的療效進行對比,以期為臨床治療的用量選擇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更多的循證數(shù)據(jù)支持。
選取在本院診治的96例ABO-HDN 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44例。納入標準:均符合《兒科學》第9版中ABO-HDN 的診斷標準[5]:患兒與產(chǎn)婦 ABO 血型不同,患兒存在黃疸、溶血和貧血等癥狀;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或抗體釋放試驗陽性,血清游離抗體測定陽性;均為足月單胎首次妊娠;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患兒;合并其他遺傳性代謝性疾病;合并感染。采用簡單隨機分組模式分為A、B、C 3組,各32例。A 組:男性17例,女性15例;陰道分娩26例,剖宮產(chǎn)6例;胎齡為37~40周,平均(38.52±0.76) 周;日齡1~5 d,平均(3.02±1.01) d;體質量為2.01~4.25 kg,平均(3.37±0.51) kg;新生兒阿氏(Apgar)評分6~10分,平均(8.11±1.06) 分。B組:男性17例,女性15例;陰道分娩24 例,剖宮產(chǎn)8 例;胎齡為37~40周,平均(38.64±0.82) 周;日齡1~4 d,平均(2.62±0.81) d;體質量為2.03~4.21 kg,平均(3.36±0.49) kg;新生兒Apgar評分7~10分,平均(8.49±0.76) 分。C組:男性18例,女性14例;陰道分娩25例,剖宮產(chǎn)7例;胎齡37~41周,平均(38.97±0.98)周;日齡1~5 d,平均(2.96±0.98) d;體質量為2.02~4.23 kg,平均(3.29±0.48) kg;新生兒Apgar評分6~10分,平均(8.16±1.08) 分。3組患兒以上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所有納入患兒均給予藍光照射治療,當皮膚黃染消退后暫停光療。在藍光照射的基礎上,A、B組均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山西康寶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94004,規(guī)格:2.5 g),用法用量:A 組1.0 g·kg-1·d-1,治療1 d;B組0.5 g·kg-1·d-1,治療2 d。C 組給予生理鹽水進行安慰治療,1.0 g·kg-1·d-1,治療1 d。
①觀察并統(tǒng)計所有納入患兒的藍光光療時間、黃疸消退時間。②使用BS20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邁瑞醫(yī)療公司)及配套試劑檢測3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24、48、72 h的總膽紅素(TBIL)水平以及治療前、治療后24 h的FPG、降鈣素原(PCT)和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③觀察并記錄所有納入患兒的貧血及不良反應(發(fā)熱、拒奶、皮疹)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多組間差異采用F檢驗分析,2組間差異采用獨立t檢驗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差異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A 組患兒光療時間和黃疸消退時間明顯低于B、C組(P<0.05),B、C 2組患兒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光療及黃疸消退時間比較 (n=32,)Tab.1 Comparison of phototherapy and jaundice resolution time (n=32,)
表1 光療及黃疸消退時間比較 (n=32,)Tab.1 Comparison of phototherapy and jaundice resolution time (n=32,)
注:與B組比較,#P<0.05。
治療后24、48、72 h,A 組患兒血清TBIL均明顯低于B、C組(P<0.05),B、C 2組患兒各時間點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時間點TBIL水平比較 (n=32,)Tab.2 Comparison of TBIL level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n=32,)
表2 不同時間點TBIL水平比較 (n=32,)Tab.2 Comparison of TBIL level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n=32,)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B組比較,#P<0.05。
治療后,A、B、C 3組患兒FPG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 組患兒的PCT 和hs-CRP水平明顯低于B、C 組(P<0.05),且B組低于C組(P<0.05)。見表3。
表3 FPG、PCT、hs-CRP水平比較 (n=32,)Tab.3 Comparison of FPG,PCT and hs-CRP levels (n=32,)
表3 FPG、PCT、hs-CRP水平比較 (n=32,)Tab.3 Comparison of FPG,PCT and hs-CRP levels (n=32,)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B組比較,#P<0.05;與C組比較,△P<0.05。
A、B、C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6.25%、9.38%、9.38%,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 組患兒的貧血發(fā)生率明顯低于B、C 組(P<0.05),且B組低于C組(P<0.05)。見表4。
表4 貧血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n=32)Tab.4 Comparison of anemia and adverse reactions (n=32)
國外多項研究表明[6-7],ABO-HDN 是導致新生兒發(fā)生高膽紅素血癥的主要原因,且會增加患兒合并發(fā)生感染性疾病的概率,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相關臨床研究證實[8-9],靜脈免疫丙種球蛋白含有多種病原體的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能形成復雜的免疫網(wǎng)絡,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調節(jié)雙重治療作用。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表明[10-11],靜脈輸注免疫丙種球蛋白后,能有效增強ABO-HDN 患兒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調節(jié)功能。本研究中,與2次低劑量靜脈注射免疫丙種球蛋白相比,單次高劑量靜脈注射免疫丙種球蛋白能夠顯著縮短藍光光療時間及黃疸消退時間,與吳艷蓉等[12]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同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單次高劑量能夠顯著降低患兒血清TBIL 水平,可能是免疫丙種球蛋白與抗A 型或B型抗體競爭性結合紅細胞,減少致敏紅細胞產(chǎn)生,阻斷溶血過程,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進而緩解黃疸癥狀,進一步證實單次高劑量給藥方式的有效性,而2次低劑量給藥和生理鹽水安慰劑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靜脈注射免疫丙種球蛋白治療ABO-HDN 可能存在一定的劑量依賴性。
本研究顯示,靜脈注射免疫丙種球蛋白治療后患兒FPG 水平明顯升高,但與生理鹽水安慰劑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高劑量靜脈注射免疫丙種球蛋白未異常升高血糖。hs-CRP是一種全身性炎癥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13];PCT 也是一種能反映全身炎性反應活躍程度的急性可溶性蛋白質[14]。國內外多項研究報道[15-16],ABO-HDN 患兒血清CRP、PCT 異常升高可能與機體發(fā)生的免疫性溶血反應有關。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單純藍光治療比較,結合靜脈免疫丙種球蛋白治療ABO-HDN,可有效降低患兒血清hs-CRP、PCT 水平,且單次高劑量用量治療效果優(yōu)于2次低劑量,說明單次高劑量靜脈注射免疫丙種球蛋白可有效降低患兒的體內炎癥水平,可能的原因是免疫丙種球蛋白可直接減輕病毒、細菌等毒素對血管內皮的損傷,提高免疫調節(jié)作用,降低血管炎癥反應。
臨床發(fā)現(xiàn)靜脈注射免疫丙種球蛋白后可能出現(xiàn)惡心、嘔吐、出汗、發(fā)熱、呼吸困難和血壓下降等不良反應[17]。本研究發(fā)現(xiàn),靜脈注射免疫丙種球蛋白未增加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國內外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18-19],貧血是ABO-HDN 患兒常見的并發(fā)癥。解飛等[20]研究表明,靜脈注射免疫丙種球蛋白可有效改善貧血癥狀。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單純藍光治療比較,結合靜脈免疫丙種球蛋白治療ABO-HDN,可有效降低患兒的貧血發(fā)生率,且單次高劑量用量治療效果優(yōu)于2次低劑量,進一步說明靜脈注射免疫丙種球蛋白可有效降低ABO-HDN 患兒的貧血發(fā)生風險,且單次高劑量給藥方式更優(yōu)。
綜上所述,單次高劑量靜脈注射免疫丙種球蛋白治療ABO-HDN,可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降低患兒的PCT、hs-CRP水平,降低貧血發(fā)生率,且不會增加患兒高血糖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但本研究樣本數(shù)量較少,臨床數(shù)據(j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進一步采用大樣本臨床試驗對靜脈免疫丙種球蛋白治療ABO-HDN 的作用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全面提高此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