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吉
中國歷代移民和姓氏遷徙,大都發(fā)生于社會激烈動蕩的歷史時期。明清以來,由于版圖擴大,幅員增加,以及戰(zhàn)爭頻繁等多種原因,政府多次組織大規(guī)模官方移民,形成了八大著名的移民出發(fā)地和集散點。
據(jù)史、志、族譜等文獻記載和眾多的專家學者調查考證,洪洞大槐樹移民多為有組織的官方移民,始于金初天輔年間(公元1117~1123),延至清代乾隆時期(公元1736~1795),歷經金、元、明、清四個朝代,時間跨度達六百余年。移民次數(shù)在20 次以上,有確鑿文獻記載的即有18 次。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間移民次數(shù)最多(10 次),規(guī)模最大,移民量達80 萬以上。移民姓氏,幾乎涵括了北方常見的一百多個姓氏。
洪洞大槐樹移民,多為官方組織的強制性移民。每次移民都發(fā)給川資、路引,是歷代移民中最為成功的范例。洪洞大槐樹移民,多來自太原、平陽、澤、潞、遼、沁及汾州、代州等府州各縣。移民流向主要是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安徽、江蘇、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
蘇州閶門是蘇北民眾心目中的移民圣地。據(jù)史籍、方志和族譜記載,蘇州閶門移民集中于元末明初,當時群雄并起,割據(jù)稱王,張士誠據(jù)蘇州與朱元璋爭衡天下。及張士誠兵敗被俘,朱元璋遂“驅逐蘇民實淮陽二州”。蘇州閶門遂成了移民的出發(fā)、集散之地。于是揚州、江都、泰州、淮安、泗陽、高郵、寶應、鹽城、阜寧、東海以至于連云港等地,都有了蘇州閶門移民的后裔。大名鼎鼎的《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等文人名士,其祖籍均來自蘇州。
江西鄱陽瓦屑壩也是明初移民集散地之一,是當今湖北、湖南、安徽一帶眾多姓氏所公認的始遷祖籍。元朝末年,群雄并起,烽火連天,湖廣、江淮地區(qū)成為群雄逐鹿的必爭之地。安慶一帶戰(zhàn)亂不已,屢次易幟,人口銳減,土地荒蕪。相形之下,江西饒州路之鄱陽、萬年、樂平、景德鎮(zhèn)則較少受戰(zhàn)亂波及,人口稠密。明政府為鼓勵向人口稀少的地區(qū)移民,制定了一系列獎勵政策,江西北部、中部貧民紛紛北遷往湖廣、安徽所屬各縣,形成一股移民浪潮。
安慶民眾多把江西瓦屑壩視為自己的始遷祖地。據(jù)移民史專家葛劍雄等調查考證,今江西鄱陽縣蓮湖鄉(xiāng)瓦燮嶺村即為當年瓦屑壩故地。
“湖廣填四川”是流傳于四川民間認祖尋根的俗語,意即四川民眾來源于湖廣。“湖廣”一詞為明代“湖廣布政使司(即行?。钡暮喎Q。大致相當于今湖南、湖北兩省行政區(qū)域。但元末明初遷入四川的移民多來自湖廣北部,即今湖北。
由于麻城孝感鄉(xiāng)為移民入川的集散之地,故四川民眾多把麻城孝感鄉(xiāng)視作尋根問祖的朝宗圣地。據(jù)凌禮潮先生考證,當年的麻城孝感鄉(xiāng)范圍包括現(xiàn)在的麻城市白果鎮(zhèn)北部、鐵門崗鄉(xiāng)、歧亭鎮(zhèn)、宋埠鎮(zhèn)、中館驛鎮(zhèn)、順河集鎮(zhèn)南部、南湖街道辦事處、龍池橋街道辦事處南部、鼓樓街道辦事處南部,以及今紅安縣的城關鎮(zhèn)、兩道橋鄉(xiāng)、杏花鄉(xiāng)南部、桃花鄉(xiāng)、葉河鄉(xiāng)、永家河鎮(zhèn)、八里和太平兩鄉(xiāng)鎮(zhèn)的河東部分。
山東兗州棗林莊是中國移民史專家葛劍雄、曹樹基先生近年來實地調查考證中新發(fā)現(xiàn)的明初移民集散地之一。在當今山東兗州縣城北七里之遙的安邱王府村,據(jù)明代石碑所載,該村原名棗林莊。元末明初,未受戰(zhàn)亂波及,人口較為稠密,具備了集中移民的基本要素。
廣東南雄珠璣巷是宋元時期北方移民遷徙嶺南的集散之地,是珠江三角洲眾多姓氏念念不忘的發(fā)祥祖地。據(jù)說,珠璣巷原為北宋京城開封府的一條巷名。當宋室南渡時,南遷臣民落足南雄之后,為表達對故都的懷念,將自己的聚居之地取名珠璣巷。珠璣巷作為幅員有限的彈丸之地,不可能會有大量人口以供遷移,但其地處南下嶺南的交通要塞,自然而然會成為嶺南移民最為眷戀,印象最深的集散之地。
寧化石壁,原名玉屏,又名石碧,由22 個自然村組成。它位于武夷山脈東麓,福建省西隅,是歷代南遷士民避亂求生、繁衍棲息的理想之地。因而早在秦漢之際,就有中原士民避亂遷徙于此。此后每當中原動蕩,社會激烈巨變之時,都有一批又一批的大量移民涌入石壁,并由此而分遷閩南、閩西、粵東、臺灣及湘、桂、川、黔等地。
河北灤平小興州是明初洪武、永樂年間官方組織移民的又一集散之地。洪武初年,元朝殘余勢力雖然退居漠北,但仍有相當?shù)能娛聦嵙γ魍醭边厴嫵珊艽蟮耐{。為此洪武初年到洪武末年,在長城以外的廣大地區(qū),屯兵衛(wèi)戍。同時,為恢復和發(fā)展北平地區(qū)因戰(zhàn)亂遭受破壞的社會經濟多次從燕山以北廣大地區(qū)(俗稱山后)向北平附近移民。
由于小興州是長城古北口外的第一重鎮(zhèn),位于遼東、內蒙古南下北京的交通要沖,因而也就成為歷次移民的集散中心。由于年久日深,歷次移民后裔,難以確知其祖上原籍所在,往往把先祖遷徙的集散之地視作先人故籍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