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所
257335 東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山東東營
腦卒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通??梢苑譃閮煞N類型,分別是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其病情變化快,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并且患者發(fā)病后,是否及時搶救是腦卒中患者救治成功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有文獻指出,對于急性腦卒中患者,其院前急救的黃金時間為發(fā)病6 h 內,對降低患者致殘率和死亡率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1]。但是既往采用常規(guī)搶救流程,其過程比較繁瑣,花費時間較長,容易延誤最佳治療時機,降低搶救成功率。而急救護理路徑作為搶救和治療腦卒中患者的一個新型模式,可以加強多個學科合作,縮短搶救時間,從而改善患者預后[2]。因此,本文對急救護理路徑在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中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東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間行常規(guī)急救護理患者為對照組,而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間行急救護理路徑患者為觀察組,每組70例。對照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55~80 歲,平均(67.2±13.6)歲;病程1~8 h,平均(3.7±1.1)h;疾病類型:急性腦出血32 例,急性腦梗死38例。觀察組男39例,女31例;年齡56~81歲,平 均(67.3±13.7)歲;病程1~7 h,平 均(3.6±0.9)h;疾病類型:急性腦出血34 例,急性腦梗死36 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入選標準:①符合急性腦卒中臨床診斷標準,且經顱內MRI 或CT 檢查確診;②臨床資料完善;③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既往有動脈、靜脈溶栓治療史者;②合并其他腦部疾病者;③具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④臨床資料缺失者。
方法:(1)對照組行常規(guī)急救護理,即接到120急救電話后,立刻趕往搶救現(xiàn)場,對患者病情進行快速判斷,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患者氧氣吸入,使呼吸道保持通暢,并且轉運回醫(yī)院。(2)觀察組運用急救護理路徑,具體如下。①出診后快速判斷。急診科在接到120 急救電話后,迅速組織搶救小組,派出120急救車,盡量縮短出車時間,一般<5 min,在趕往現(xiàn)場的過程中,及時與患者家屬取得聯(lián)系,并且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詳細詢問,包括意識、過敏史、用藥史、既往史、病史以及發(fā)病時間等,到達現(xiàn)場后,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jiān)測,快速判斷患者病情,然后將格拉斯昏迷指數(shù)(GCS 評分)作為基本依據,對搶救計劃進行制定。②院前急救:若患者GCS 評分<8分,立刻進行院前急救,使患者保持平臥位,頭部偏向一側,將衣領解開,及時對口腔、鼻腔分泌物進行清理,使呼吸道保持通暢,避免誤吸入嘔吐物導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吸入氧氣,并且迅速建立多條靜脈通道,給予患者補液治療;若患者合并顱內壓升高,則運用20%甘露醇250 mL 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速度一般為120 滴/min;若患者合并高熱癥狀,應該給予冰敷降溫,使機體溫度下降,對腦神經進行保護;若患者意識清醒且情緒比較激動,要及時對其進行安撫,加強心理護理,緩解患者情緒,必要時給予鎮(zhèn)靜劑治療。③安全轉運:待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立刻對其進行轉運,若患者保持昏迷狀態(tài),應去掉枕頭,使患者保持平臥位,將頭部偏向一側,盡量減少對患者的搬動,搬動時應動作輕柔,并且對患者的頭部進行固定和保護。需要注意的是轉運過程中,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并且及時向科室反映病情。同時,院內搶救人員要將反饋信息作為基本依據,提前將急救所需的器械、藥品等進行準備,啟用綠色通道,告知科室醫(yī)師到達搶救室,并且做好院內接診工作。
觀察指標:①搶救情況:搶救成功率、致殘率以及死亡率。②搶救治療時間:接診到確診時間、確診到??浦委煏r間以及治療總時間。③預后情況:運用美國獨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價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得分越高,則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3];運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與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4],并且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費用和時間。④滿意度:運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價患者家屬滿意度情況,分為不滿意、基本滿意以及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搶救情況比較:觀察組致殘率和死亡率低于對照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搶救情況比較[n(%)]
兩組患者搶救時間比較:觀察組接診到確診時間、確診到專科治療時間以及治療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搶救時間比較(±s,min)
表2 兩組患者搶救時間比較(±s,min)
組別 n 接診到確診時間 確診到??浦委煏r間 治療總時間對照組 70 28.86±2.65 40.36±4.18 85.78±8.12觀察組 70 19.22±1.67 26.45±2.15 64.09±5.38 t 7.034 9.124 6.497 P<0.05 <0.05 <0.05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且住院費用和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s)
組別 n NIHSS評分(分) ADL評分(分)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萬元)對照組 70 5.64±1.33 52.09±16.89 26.78±8.12 2.87±0.55觀察組 70 3.24±0.45 66.89±20.03 18.45±5.67 1.36±0.65 t 6.409 8.475 9.055 5.386 P<0.05 <0.05 <0.05 <0.05
兩組患者家屬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家屬滿意度比較[n(%)]
通常情況下,急性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若及時診斷,能夠使早期干預的時間縮短,并且患者在發(fā)病后3~6 h內接受治療,則使搶救成功率提高,從而改善患者預后[5]。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搶救治療過程中,院前急救護理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快速診斷、院前急救以及安全轉運。在急救護理中,接到120 急救電話后迅速出診,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解,初步作出判斷,到達現(xiàn)場后,對患者病情進行快速識別,并且給予院前急救工作如心肺復蘇、建立靜脈通道、吸氧以及心電監(jiān)測等,能夠穩(wěn)定患者生命體征,避免病情惡化[6-7]。同時,通過規(guī)范急救程序和流程,能夠對醫(yī)務人員高效、協(xié)調的完成急救起到促進作用,可以使搶救質量和效率提高,從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8-10]。
綜上所述,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的院前搶救中,通過運用急救護理,不僅能夠使治療時間縮短,提高搶救成功率,還能減輕神經功能損傷,家屬護理滿意度,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