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運江
導讀:萵苣,是鄂南地區(qū)的一種時令蔬菜,利用大棚秋冬茬栽培,加快其生長發(fā)育進度,提早成熟,可在11月至春節(jié)前后大量上市。該栽培方法不僅生產管理簡便,而且產品品質好,效益不亞于秋延遲茄果類蔬菜,值得大面積推廣。
2021年1月8日夜間-8℃大棚內加蓋浮膜萵苣生長情況
2021年1月8日夜間-8℃大棚萵苣的霜凍情況
秋冬茬大棚萵苣在鄂南一般秋季育苗移栽,11月上市,可延長供應到翌年4月初。萵苣屬于涼冷季節(jié)性蔬菜,在鄂南本來就適應秋冬露地栽培,在不遇上大寒大凌的情況下能安全越冬,但在低溫氣候條件下生長緩慢,進入大寒(1月20~22日)時節(jié)甚至停止生長。嘉魚縣新街鎮(zhèn)茅洲垴村大棚蔬菜生產基地,利用大棚覆蓋技術生產優(yōu)質高產秋冬萵苣,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667 m2產值可達3 000~5 000元,現(xiàn)將栽培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萵苣半耐寒,喜冷涼,怕高溫,鄂南一般9~10月栽培,發(fā)棵后進入營養(yǎng)期越冬,第2年3~4月氣溫回升,植株開始縱向生長,營養(yǎng)莖開始膨大,達到正常的采收食用期。而利用大棚保溫措施生產秋冬季萵苣,則可以加速冬季萵苣的營養(yǎng)生長及食用莖的膨大速度,使采收期大大提前,可在11月及春節(jié)前后供應市場,可延遲供應到翌年4月初,而且冬季寒冷栽培中無需施用農藥,符合消費者對蔬菜質量安全的需求,產品收消費者歡迎,效益是春萵苣的2倍。生產上比秋延遲黃瓜、辣椒、番茄等越冬管理便捷,勞動強度低,無需嚴格的防凍抗寒措施,可達到茄果類蔬菜同樣的創(chuàng)收效果。
萵苣生育期分發(fā)芽期、幼苗期、蓮座營養(yǎng)期、莖肉膨大期和開花結實期5個階段。在品種選擇上,要求株型緊湊,葉面微皺,有光澤,葉緣齒淺,葉柄紫紅色,生長勢強,莖稈圓錐形,膨大快,肉質綠色,細嫩、皮薄、清香、品質好,耐低溫、耐肥、抗病、適應性強,株高在50 cm左右,成熟期在80~100天可收獲的高產品種,如紅葉萵苣、飛橋傳奇、綿蔬紅筍、紅火系列等。
大棚秋冬萵苣在鄂南一般8月下旬9月上旬,氣溫在20~25℃時播種較適宜,選擇地勢平坦的輕質砂壤菜地作為苗床最好,清除廂面雜草,每667 m2苗床施入腐熟農家肥5 000 kg,或磷酸二銨50 kg、硫酸鉀15 kg,畦寬1.2 m,便于苗期田間管理。育苗前將種子浸泡6 h,瀝干后用濕毛巾包裹進行低溫催芽,當種子根芽剛露白時即可播種。播種時將種芽混入一定數量細沙土稀播、勻播,達到育壯苗目的。播種后覆蓋1層淺薄細土,然后用木板拍平廂面,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綠亨1號(噁霉靈)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4 000倍液噴濕廂面,既增強土壤墑情,又能起到苗床消毒及防止病蟲為害的作用。一般移栽667 m2大田需種子50~70 g,苗床每1 m2播種2~3 g,播后廂面覆蓋地膜,加小拱棚、遮陽網降溫保濕。待幼苗出土后,立即掀開地膜,及時清除苗床上的雜草,剔除擁擠苗、弱苗、小苗、病苗。
正常情況下,一般10月,苗齡35~40天,葉齡3~5片帶土移栽,667 m2栽6 000株左右。栽前土地深耕細耙,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3 000 kg、48%三元復合肥(16-16-16)75 kg、含量在9%~17%的硼肥1.5~2.0 kg,防止土壤缺硼引發(fā)收獲期肉莖炸裂,降低品質。溝廂整好后,為了防治地下害蟲及土傳病害,在大棚內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99%立枯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綠亨1號(噁霉靈)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4 000倍液,或用5.7%氟氯氰菊酯乳油40 mg對水30 kg全棚噴施滅殺,然后封閉3~5天,沒來得及搭大棚的,可利用地膜滿廂平鋪的辦法封閉,可有效防治小地老虎、螻蛄、金龜子和根腐病、病毒病、立枯病、炭疽病、褐紋病、枯萎病、黃萎病、猝倒病、灰霉病、青枯病、早疫病等。移栽后,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澆定根水,既促苗早活棵,又能起到消毒滅菌的效果。
移栽成活后,土壤不宜過干,否則生長緩慢。為防止幼苗老化,除了施用充足的肥料外,保持一定的土壤濕潤是促進發(fā)棵的關鍵。待蓮座期葉片發(fā)育充實后,適當控制水分,防止營養(yǎng)過旺,嫩莖膨大期要保持土壤足夠濕潤,成熟收獲期土壤水分不宜過多,以適當干燥為主,避免肉莖開裂或發(fā)生軟腐病。全生期可追3次肥,第1次在蓮座期,每667 m2溝施45%復合肥(15-15-15)15~20 kg,第2次在株高30 cm時每667 m2追尿素15 kg,第3次在肉質莖開始膨大時每667 m2再追尿素15 kg。還可用98%磷酸二氫鉀100 g+50%矮壯素水劑50 g對水30 kg進行莖葉噴霧,促使肉質莖生長粗壯,隔5~7天噴1次,一般噴2~3次,增產效果好。采收前10天停止水肥供應,促進肉質莖的成熟度。
秋冬大棚萵苣生長期間,自然氣溫由高到低轉變,但是秋冬交替時期,氣候變化無常,時熱時冷。幼苗前期,常遇到秋高氣爽的天氣,大棚內氣溫很高,應掀開大棚兩頭通風降溫,棚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為宜,防止幼苗徒長。實時關注天氣預報,當遇到寒潮、冷空氣來襲,要及時封閉好大棚膜,防止突然降溫傷害幼苗。萵苣本身屬于喜冷涼蔬菜,只要注意防范,一般不會造成太大傷害,這就是其勝于秋冬大棚茄果類蔬菜生產的優(yōu)勢。但進入霜降(10月23日左右)后,當氣溫降到0~3℃時,外界出現(xiàn)霜凍或暴雪凌凍,也會使大棚內萵苣受損。特別是陰雨連綿后1~2天的晴日夜間,植株易受到冷害。前2年嘉魚縣陸溪鎮(zhèn)界石村的秋延遲大棚辣椒、茄子、番茄,由于沒有在霜凍的前夜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得上百畝準備于春節(jié)上市的有機蔬菜一夜之間受凍,造成重大損失。雖說大棚萵苣一般不會像茄果類蔬菜那樣大面積死亡,但受凍也可使健壯的萵苣葉散披下垂,影響產品賣相??稍谒獌龊秃眮砼R前的夜晚,在大棚內植株上加蓋1層簡易的舊塑料大棚浮膜,可保持萵苣不受影響,同樣新鮮搶手好賣。待翌年3月氣溫逐漸升高,揭去大棚頂膜。
在病蟲害方面,苗期及移栽后營養(yǎng)生長期主要有猝倒病、疫病、霜霉病、斑枯病和蚜蟲、地老虎等,病害可用70%綠亨1號(噁霉靈)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或99%立枯靈(又名土菌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施防治。蚜蟲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地老虎可用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4 000倍液、3.2%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用5.7%氟氯氰菊酯乳油40 mg對水30 kg防治,還可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100 g對水30 kg防治。肉質莖膨大期氣溫逐步下降,特別是入冬后到收獲前,病蟲害一般發(fā)生很少,除特殊情況外,一般無需使用農藥防治。但需搞好清溝排漬,防止冬季雨雪過多,造成雨水田間漬害。
收獲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4月初,植株頂端與最上面的葉片的葉尖相平時,莖部充分膨大,即為“平口”期,最適宜采收。也可在市場行情好的情況下適早采收,分批上市。采收時除掉莖稈下部腳葉,保留上部嫩葉,便于捆扎。若遲收,會導致嫩莖伸長,纖維增加,品質下降。在萵苣“平口”期,于晴天上午用手掐筍尖頂端生長點或花蕾可有效控制生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