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雅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2006 年5 月8 日,國家建設部等六個部門發(fā)布的《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wěn)定住房價格意見》明確指出,從2006 年6 月1 日起,所建商品房建筑面積90m2以下的住房,包括經(jīng)濟適用住房,所占比例要超過70%的開發(fā)和建筑面積。同時,對部分大戶型低密度住宅用地的調控更加嚴格,并取消別墅類住宅項目開發(fā)的審批。自此,中小戶型住房就成了現(xiàn)代人普遍使用的居住形態(tài)。至于室內空間的設計,則要根據(jù)住戶的實際需要與需求,采用靈活的設計方法,既能保證建筑的使用效率,又能保證建筑空間設計的舒適性與安全性,符合住宅的經(jīng)濟和適用原理。本文就中小戶型室內住宅環(huán)境空間彈性設計方法進行研究。
根據(jù)我國當前中小戶型住宅的使用對象與用途可以將其分為居住生活型、休閑度假型、家庭辦公型和投資型(出租)四大類。
第一類:居住生活型(自住)。該類型的住宅一般采取連體單元樓或者是高層的塔式住宅樓設計,由于是自住,室內居住的舒適性和便利性則為設計的核心。該類型的小戶型住宅多為一室一廳設計格局,面積大約在50~60m2之間;中等戶型一般為二居室或者是小三居室,建設面積一般在70~90m2之間[1]。
第二類:休閑度假型。該類型的住宅一般會在風景較為優(yōu)美的地段設計建設,以外廊式板式結構為主,單間設計為主,面積在40~50m2之間,同時也會設計少量的兩室一廳或者是小三室的房型。
第三類:家庭辦公型。該類住宅一般為商住兩用的設計。隨著青年人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創(chuàng)業(yè)青年數(shù)量的逐漸增多,這種類型的住宅逐漸成為這類青年的首要選擇。同時戶型的設計也會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或者是辦公類型的改變而變化,一般設計面積為50~90m2之間[2]。
第四類:投資型(出租)。該類住房本身具備一定的區(qū)域性特征,設計區(qū)域會選擇在城市的中心位置,或者是高校周邊區(qū)域,交通便捷、設施齊全。相對來講,這種投資型的住房設計面積越小越好,所購買房屋的總價也相對較低,投資回報率也會加快。在設計過程中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形式,一方面,可設計為高檔的公寓式住房;另一方面多以普通單元房簡單裝修為主,這類住房價格較低。
中小戶型室內住宅空間彈性設計不僅要堅持簡單實用的原則,還要踐行整體性原則,重視復合性與可變性設計方法的應用。
根據(jù)上述對我國目前的中小戶型住宅的類型分析,在設計其室內空間過程中,首要注重的就是簡單、實用的住房特征。居住類型的建筑設計有著過多的實用價值,但是由于技術水平、經(jīng)濟條件、管理方式以及材料供應等各個方面的限制,目前彈性設計原則還沒有大面積應用到城市住宅的建設與設計過程中。根據(jù)國外設計的先進理念可知,在技術上要想實現(xiàn)彈性設計,必須要以簡單、實用為主要原則,滿足不同空間設計需求,以穩(wěn)固的結構設計為基礎,如果本身結構構件太多,或者是設計過于靈活,很容易給整個空間設計帶來巨大的麻煩。
在中小戶型的室內空間彈性設計過程中,整體性原則包含其設計方法中的復合性與可變性。
(1)復合性。指在不需要外界物理作用下,同一個空間或者是結構可以適應于不同的功能,減少單一功能所帶來的弊端,也可在空間層面上體現(xiàn)出復合性。由于面積限制,中小戶型的室內設計功能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復合性設計是充分利用整個空間的最佳手段[3]。也就是少隔墻、多貫通,減少厚重墻體占用大量面積,同時也可采取分隔墻或者是門式靈活墻進行設計,提升整個室內空間的利用率,具備較強的實用性。
(2)可變性。本身建筑應用的框架結構設計可以大幅度提升整個建筑內部空間的靈活性,且靈活的墻體等分隔構件可以結合實際功能需求來改變其具體的位置、形態(tài)和尺寸等。這也是整個空間設計中的可變性原則。同時在設計內部空間期間,可依據(jù)基本的構件和空間設計手法來完成這個空間設計的可變性,如壁床的應用,白天收起可以增大整個室內空間,夜晚睡覺時再放下,以此在不同的時間內有效提升其空間的利用效率。而當橫向面積有限時,可以考慮縱向空間的設計與延伸,在層高允許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利用局部的架高來實現(xiàn)儲藏空間的實際效果。
根據(jù)小戶型住宅室內空間設計的實際需求,對其平面功能的適應性設計重心在于為居住空間的設計提供更多功能的可選擇性,也可讓住戶自主去決定整個空間功能的使用屬性。在整個平面功能適應性中,其不僅包含了整個空間功能與形態(tài),也包含建筑的房間朝向、戶型輪廓之間的關系等[4]。而這些因素可以影響到整個居住空間的形態(tài)和功能布置。平面套型格局適應性調整如圖1所示。
圖1 平面套型格局適應性調整示意圖
在功能復合設計中,重點是對建筑與家具的邊界進行模糊化。實際的建筑設計中,建筑與家具看似互不相干,但在日常生活中又相互依存,彼此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建筑的整體空間中,家具既可以單獨擺放,也可以與建筑空間的設計相融合。二者之間的界線有時候會模糊,從而更能凸顯整體的建筑空間,提高建筑的利用效率。
如House NA 住宅設計(如圖2),位于日本東京郊區(qū),由青年設計師藤本壯介所設計。與周邊混凝土建筑不同,House NA 住宅本身具備著高度的透明度,占地面積為84.7m2,內部由21個樓板所組成,在不同的高度中分散布置。雖然在我們看來,這些樓地板之間的相互移動較為麻煩,但是此設計也正是為了滿足住戶想要過“游牧族”般的生活。
圖2 House NA住宅實景照片和剖面圖示
然而,這個設計方案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顯然,這樣的建筑在節(jié)約和保密性方面都比較欠缺。不過,這是一個大膽的創(chuàng)意,它可以將整個空間進行整體的設計,徹底地模糊了家具與部件的界線,保證了內部空間的順暢;滿足室內設計的實用需求。同時,它也充分地反映了整個空間的兼容性和完整性,使整個設計實現(xiàn)真正融合的設計目標。
該類型的建筑設計以1929 年由勒·柯布西創(chuàng)作的羅薛住宅為典型,其套內的面積僅有46m2,但是以多種轉換實現(xiàn)額外25m2的獲取,可容納六個人的家庭住宅設計完成。而本次設計的對象主要有拉門、轉門和四張折疊床,如圖3所示。
圖3 羅薛住宅內部設計示意圖
1931 年,卡爾·菲格爾在柏林的建筑展覽會上,也采用了類似的方法,一層兩個單元,每個單元40m2,壁爐和衛(wèi)生間是白天的隔斷,它是折疊墻和移動墻壁的起點。晚上,可移動墻壁將房屋一角分成兩個獨立的臥室,而臥室的床鋪可以從用作儲物空間的墻壁上延伸。該住宅計劃還通過改變建筑的可能性,獲得了25 m2的空間,這樣,從40m2的居住面積增至65m2,可以容納3~4個人。如圖4所示。
圖4 柏林小型住宅內部設計示意圖
該設計策略起源于日本,原本是指在整個建筑空間內實現(xiàn)循環(huán)行走與觀看,體驗步移景異的感受。而本文以住宅中的“空間回路”為主,一般由墻體的適當位置開設門窗洞口來實現(xiàn)。
項目采用了個性化的炕式客廳,將居住空間的功能性結合起來,可以讓三個五口家庭在70m2的小戶型中充分利用空間。該項目參考了中國傳統(tǒng)的陽臺,在客廳和陽臺之間形成一個循環(huán)的平臺,將室內和室外的融合作為核心。因為趣味回歸線路的存在,極大地增加了空間的彈性和內部的流動。還可以根據(jù)使用者的喜好進行回游式的界面布局,從而形成一個內部的環(huán)狀界面,提高了中小面積的居住質量。
同時,建筑內部的回廊也符合中國傳統(tǒng)住宅的庭院精神。作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一個重要部分,院落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豐富的哲理。隨著人民的生活水準的提高,對居住環(huán)境的要求也隨之提升,在物質需要的基礎上,更注重對精神的追求。面對多元化的社會,傳統(tǒng)的住宅設計方式越來越難以適應人類的心理需求和人文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生態(tài)化的住宅設計成為必然。而空間回路這樣的內部包圍,更有一種親切感和人情味。
而在中小戶型中引入空間回路的設計手段,其可將單一的流線路徑轉化為網(wǎng)格狀的動態(tài)路徑,既能夠豐富面積有限的空間內容,也可靈活采取墻體分割的方法來適應整個空間的設計。如果實際需求不需要回路的參與,也可將原有的隔斷收回,以此形成開敞的空間設計。
中國的傳統(tǒng)民居,與西方傳統(tǒng)民居有很大的區(qū)別,無論是群體式的,還是單體式的,都是方正的。方正的轉輪不僅是結構系統(tǒng)的要求,而且建筑內部的平面分割也要有一個方正的外形。方正的外形能為內部空間提供更多的選擇,而內部空間的彈性則能充分利用它的優(yōu)點。住宅建筑的功能布置和空間分割也受到了外形的影響,曲線多變的外形讓更少的隔斷可供選擇,更多的功能布置被限制。特別是中小戶型,占地面積較小,應盡可能地借鑒中國傳統(tǒng)民居的設計,盡可能地使建筑外形方正,因為輪廓方正可以給予室內空間隔斷更多選擇的余地,如圖5所示。
圖5 輪廓方正的室內空間隔斷選擇
中國的傳統(tǒng)住宅,講究中軸線的使用,不管是群體布置,還是單一的平面,它們基本上都是對稱的。這既是一種文化和美學要求,又與功能空間的使用有著密切關系。以軸對稱為基礎的兩個空間,不但在空間形式上相同,而且在適應性上也存在著相同的一致性,很多都是均等的,比如傳統(tǒng)的四合院;除軸線上的主要交通干線外,其他空間基本上維持著對稱的形式;滿族傳統(tǒng)的房屋,東、西、萬字床在功能上也是一樣的。
而現(xiàn)代住宅具有明顯的使用功能,因而大部分的空間布局都是固定的,從而喪失了軸對稱的特征,功能與空間之間的聯(lián)系一一對應,難以進行交換。實際上,在現(xiàn)代住宅的戶型設計中,還可以實現(xiàn)軸對稱的功能互換。入口沿平面中軸排列,其他房間均按同樣的尺寸對稱分布,或與露臺連接,構成空間環(huán)狀。這樣,用戶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選擇不同的用途??蛷d、臥室、廚房、餐廳等多種功能均可在同一大面積的空間中隨意安排。也就是說,以軸對稱為基礎的同一條件,為實現(xiàn)功能交換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我國中小型住宅的室內設計原則、類型等分析,探討現(xiàn)有中小型住宅室內空間彈性設計的主要策略。總體來講,在中小型住宅室內空間設計中,由于室內面積的限制,需要設計師以更多的角度來保障空間利用效率,同時根據(jù)居民的舒適性需求,選擇適合中小型室內空間設計的方式和方法。即在滿足舒適性的基礎上,將空間效益發(fā)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