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可心
筆者根據(jù)自身的工作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師生間互動的方式大致有三種:教師提問、小組討論、師生表演。針對這三種互動方式的現(xiàn)狀進行探討,并對具體歸因進行詳細分析如下。
(一)提問互動的現(xiàn)狀與歸因
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互動方式,通常應用廣泛。如今許多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也都意識到了提問互動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提問互動方式仍然無法得到很好的運用,還存在一些問題。
1.提問目標不明確
一位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新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一課時的講課內(nèi)容如下。
(背景:教師讓同學看書上的插圖)
師:同學們,你們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生:一只小青蛙。
師:你關(guān)注到了小青蛙,很好,還有誰關(guān)注到了其他的?
生:還有一口井。
師:你說得真不錯!還有哪位同學有補充的?
生:還有一只小鳥。
師:你很會觀察。那么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坐井觀天》的故事。
…………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教師有意識地想要通過觀察插圖方式從而導入課文,這樣很好。如今多媒體課件的廣泛普及,慢慢地使許多一線教師忽視了教科書上的插圖。其實真正貼近孩子、貼近教材的恰恰就是插圖。這位教師注意并利用了插圖,是非??扇〉?。但是在利用插圖時提出的問題“你們從圖中看到了什么”,這個問題有些太寬泛了。低年級孩子們思維直觀簡單,容易出現(xiàn)和教師所預設的答案嚴重偏移的回答,此時教師應該主動地把孩子們拉回到目標上,明確問題,讓孩子的思維不分散,緊緊圍繞著主問題。
2.提問多而瑣碎
在課堂上,教師經(jīng)常多次運用提問和學生進行互動,但教師的有些提問人為地割裂了學生連貫性思維,這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不利的。問題的設置不應該多而碎,而是設置一個主問題,教師在一旁指導即可,讓學生能圍繞主問題,進行師生互動。
3.提問對象不明確
針對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現(xiàn)狀,在課堂上設置一些適合他們回答的問題,讓他們能順利地回答,從而更好地參與課堂,而不是游離于課堂之外。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向他們提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對于成績差的同學,教師應提出一些基礎(chǔ)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二)討論互動的現(xiàn)狀與歸因
討論互動方式一直以來都是新課改倡導的理念。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是教學的難點,而在課堂上采用討論互動,對于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是一種非常好的手段。然而這種互動方式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課堂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1.討論互動流于形式
教師在課堂上不注意教學的內(nèi)容,盲目討論,追求表面上的熱鬧。這種熱鬧是一種假熱鬧,是一種“虛熱”,是不可取的。互動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是與課堂密切相關(guān)的。討論服務于課堂,作用于課堂,有效的討論能使課堂更高效。
2.討論問題難度太小
教師讓學生討論的問題難度過小,且無關(guān)緊要,而對于一些真正重要的問題,卻偏偏沒有涉及討論。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對于重難點的把握,還是有所欠缺的。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提高自身素質(zhì),正確把控教材,才能設計出讓學生感到有趣味的互動。
(三)表演互動的現(xiàn)狀與歸因
表演互動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互動形式,有著獨特的好處和亮點,在特定的課文中,發(fā)揮著特有作用,但教學時如果運用不好這種互動方式,同樣難以起到預期的效果。
1.表演內(nèi)容不準確
表演不是無內(nèi)容的表演。表演互動是為了使學生針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個人發(fā)揮,從而達到在表演中學習,同時體會到表演互動獨特的魅力。
2.表演互動缺少及時的評價
在進行表演互動時,教師同樣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學生表演完畢后,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性的評價。有時候教師的一句“表演得不錯”或者一個“大拇指”的手勢就能使得孩子們的自信心大增。尤其是針對平常表現(xiàn)不積極、害羞的孩子,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其進行激勵性評價,提高他們參與互動的信心和勇氣。而對于表演中存在的問題,也要及時地指出,幫助孩子及時改正。
表演互動其實就是一次與文本間深層次的對話交流,教師應提高對表演互動的關(guān)注度。采用表演互動方式可以使得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諧,有趣,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
(一)重構(gòu)師生的角色
師生互動應該采用這樣的方式,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根據(jù)老師提出的問題思考、解答,然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與老師和同學互動,解決問題。教師要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蹲下來看孩子”,一切互動在師生平等的狀態(tài)下開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尊重信任學生。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習主動性,互動才能和諧民主。
(二)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就是在課堂上學生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該基于學情,從實際的教學效果出發(fā)。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情,城鎮(zhèn)與農(nóng)村在地理環(huán)境、父母受教育程度、物質(zhì)條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區(qū)別。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這樣能幫助孩子掌握他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孩子學起來也不會覺得太過吃力。
教學互動時,教師要緊扣目標把控好主問題,適時引導,這樣學生的回答自然會比較準確到位。
(三)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活動
課外,學生可以體驗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得到更加真實的情感體驗。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更是收獲了情感。教師不僅是教書,更要育人。不但如此,在課外實踐過程中,師生間的互動機會也會隨之增加,能夠更好地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度、親和度。
(四)開展有效的評價
教師應根據(jù)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以及課堂參與度及時進行積極評價反饋,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教學互動。此外,還可以進行自評和互評。自評,就是學會反思,對自己進行總結(jié),發(fā)現(xiàn)問題,做更好的自己?;ピu,互相發(fā)現(xiàn)彼此的閃光點與不足,共同進步。
作者簡介:江蘇省宜興市荊溪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