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儐,耿 妍,趙永霞,張 軍,康西紅
(1.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山東濟南250012;2.淄博市中心醫(yī)院)
冠心病重癥監(jiān)護室(CCU)中的醫(yī)護人員比較關(guān)注患者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和生理機能的康復,心理方面評估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1]。許多護士缺乏處理心理護理的具體知識或概念,易忽視心理護理[2]。因此,提供心理護理干預需要依靠護理人員的人際交往技能和患者自我治療能力,包括傾聽、治療性觸摸、音樂治療等[3-6]。當面臨創(chuàng)傷事件或嚴重疾病時,大部分患者都有強烈的心理需求,表現(xiàn)出比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向外界尋求幫助的行為。本研究主要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CCU首次住院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免疫功能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4月1日~2021年8月1日CCU首次住院的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65歲者;②首次于CCU住院者;③住院時間7~10 d者。排除標準:①既往診斷為精神疾病或惡性腫瘤疾病者;②拒絕接受個體化綜合護理干預者;③存在溝通障礙者;④住院期間發(fā)生不良護理事件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6例。實驗組男34例、女12例,年齡:<45歲9例,45~60歲11例,>60歲26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1例,中學17例,大學18例;治療方法: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31例,保守治療15例;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5例,Ⅲ級31例。對照組男35例、女11例,年齡:<45歲10例,45~60歲13例,>60歲23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3例,中學16例,大學17例;治療方法:PCI 32例,保守治療14例;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3例,Ⅲ級32例。兩組性別、年齡、治療方法、NYHA心功能分級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發(fā)放教育材料,向患者講解住院注意事項,告知患者低鹽、低脂飲食,嚴格臥床休息,指導其陪護人員掌握按摩雙下肢方法,指導患者進行輕微的床上運動,以鍛煉肢體肌力。向患者講解疾病危險因素、治療原則、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增加其治療依從性。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入院時,向患者講解既往治療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任程度,并降低其疾病恐懼感。②為患者講解相關(guān)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機制、解決方案,減輕患者因?qū)Σl(fā)癥的不了解而造成的焦慮心理。③為患者講解疾病轉(zhuǎn)歸規(guī)律、各階段疾病特點,緩解其因住院時間長而導致的焦慮心理。④在不同的治療節(jié)點給予患者不同的運動方案,使患者能夠感受到身體機能的逐漸恢復,避免患者因疾病恐懼而臥床不敢活動引起的并發(fā)癥。
1.3 觀察指標 于檢驗系統(tǒng)收集患者住院期間護理前后IgA、IgM、IgG化驗結(jié)果。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SAS、SDS均包括20個項目,將20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再乘以1.25以后取得整數(shù)部分,就得到標準分,標準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2.1 兩組護理前后免疫指標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免疫指標比較
2.2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CCU的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主要側(cè)重于身體機能的康復,以恢復獨立的日常生活為目標,這種護理模式被認為可以促進患者的病情恢復,但在當前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背景下該護理模式已經(jīng)遠不能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6]。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關(guān)注“患者個體”,即將患者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治療與護理,以患者各個方面綜合改善為目的對患者進行人文治療與護理,其中心理護理便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7]。相反,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是從臨床角度進行定義的“臨床康復”,即護理方法側(cè)重于醫(yī)護人員的疾病專業(yè)知識,以減少癥狀和恢復社會功能為目標[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IgA、IgM、IgG均高于對照組(P<0.05,P<0.01),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健康教育、心理疏導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心理護理方案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的滿意度。兩組??谱o理、溝通交流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考慮原因為:護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基本一致難表現(xiàn)出差異,在溝通交流方面病房中常規(guī)的護士巡視亦可滿足患者與護士溝通交流的意愿,故未出現(xiàn)差異性。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影響機制考慮為以下幾個方面:①護理人員積極建立基于信任、支持和信任的護患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對重燃患者的希望、制訂預防計劃和促進治療依從性至關(guān)重要[9];②護理人員通過制訂復發(fā)預防計劃和為患者、家屬提供心理教育,幫助患者降低復發(fā)風險,同時進行藥物依從性的心理教育,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并監(jiān)測藥物的效果和不良反應[10];③CCU患者是一個非常脆弱的心理健康患者群體[3],生活目標受到重大干擾,心理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為家屬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心理教育,以減輕患者的情緒負擔[11]。有研究文獻表明,互惠和支持關(guān)系對提供充分護理和提高患者治療體驗至關(guān)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