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交通工具顯然越來越快了,從最早的步行到騎馬、坐轎子、坐牛車,工業(yè)革命以后產(chǎn)生了蒸汽機推動的汽車、火車、輪船,一直到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高鐵、飛機,都可以用非常快的速度把我們送到想去的地方。
我認為這應該感謝科學,是科學給我們帶來全新的交通體驗、全新的速度感??墒峭瑫r也不要因為交通工具的改變,而盲目地追求速度感,盲目地追求一種空間的改換,否則最后可能變得更為茫然或者一無所得。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我在巴黎讀書時打過零工——擔任當?shù)氐膶в?。當時從中國臺灣到歐洲的旅行團經(jīng)常被安排一個月游玩18個國家,每個國家平均待不到兩天。
那時我早上到機場接團,游客們可能從荷蘭或羅馬飛過來,然后我必須在車上很快地為他們做市區(qū)觀光介紹。他們連下車的機會都很少,我講左邊的風景,他們的頭就看左邊;我講右邊的,他們的頭就看右邊。我從后視鏡里看到這些來自故鄉(xiāng)的人時,其實心里生出一種同情,我真的很想仔細地為他們介紹巴黎,可時間實在是太短促了。
到埃菲爾鐵塔前,我在車上盡量說明相關歷史,到達后讓大家下車拍一張照片,五分鐘以后就上來。他們于是就沖下去再沖上來。
進到盧浮宮,那里收藏有幾十萬件藝術品,可是我們只能看三件,就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以及古希臘的《勝利女神像》《米洛斯的維納斯》。到了目標物跟前趕緊拍一張照片,接著說:“走!再看下一個!”
忽然,我會覺得這樣的旅行、這樣的速度感、這樣一種所謂對美的“貪婪”,? ?……對不起!我用了“貪婪”這個詞,因為我覺得好像來不及看更多東西的時候,其實有點像填鴨的方式,什么都沒有消化。
我們當然要感謝交通工具,可是不要忘記,別變成交通工具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