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德紅 孫玉梅 于法常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yī)院腫瘤血液科 濟南 250022)
肺癌作為病因尚未徹底明確的高發(fā)性惡性腫瘤,臨床表現呈復雜化,早期無任何不適,或是癥狀、體征表現缺乏特異性,多數患者確診時病情已進展至晚期,臨床患病率與病死率較高[1]。臨床當前針對晚期肺癌多以化療為主,如順鉑聯合培美曲塞、順鉑聯合多西紫杉醇、順鉑聯合吉西他濱等以鉑類化療藥物為基礎的一線化療方案,能緩解肺癌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時間[2-3]。但因不同個體對所用化療藥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有所差異,臨床整體治療效果欠佳。隨著近年生物醫(yī)學不斷發(fā)展,靶向藥物逐漸應用于肺癌的治療當中。貝伐珠單抗作為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是臨床當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結直腸癌等惡性腫瘤的典型靶向藥物,可對患者體內血管表皮生長因子等細胞因子表達實施有效拮抗,減少或阻斷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增殖,預防腫瘤組織血管新生,達到抗腫瘤目的[4]。鑒于此,本研究對貝伐珠單抗聯合順鉑化療治療晚期肺癌的療效、安全性實施分析,探討其對患者腫瘤標志物及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接受診治的92例晚期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均是自愿參與,且通過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49.85±7.27)歲;臨床TNM分期:Ⅲb期31例,Ⅳ期15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33~77歲,平均年齡(50.28±7.16)歲;臨床TNM分期:Ⅲb期30例,Ⅳ期16例。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5年版)》[5]中的評判標準,經影像學與病理活檢明確是晚期肺癌;(2)存在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3)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器質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活動性結核、感染性疾病及其他惡性腫瘤;(2)入院前15d內行免疫抑制等相關治療;(3)存有精神疾患,難以完全配合研究者;(4)既往有藥物過敏、手術治療史。兩組一般資料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對比性。
(1)對照組:給予患者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461)聯合培美曲塞(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672)或多西他賽(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244)化療。將500mg/m2培美曲塞溶于250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混勻,在治療第1d靜滴,1次/d;將75mg/m2多西他賽注射液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后充分搖勻,于患者治療第1d靜滴,1次/d;將75mg/m2順鉑注射液與0.9%氯化鈉注射液混勻,在治療第1d或分次于第1~3d靜脈滴注,1次/d。于化療期間提供止吐、抗敏和水化等相關對癥處理,3周記作1個治療周期,持續(xù)化療3個周期。(2)觀察組:在對照組化療基礎上聯合貝伐珠單抗(瑞士羅氏制藥有限公司,進口藥品JS20160090,規(guī)格4mL∶100mg)治療,將7.5mg/kg貝伐珠單抗注射液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中,混勻后靜脈滴注,1次/d。3周記作1個治療周期,給予患者持續(xù)治療3個周期。
(1)近期療效按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6]:完全緩解:治療后影像學檢查能見腫瘤病灶基本消失,且未見新病灶,維持此狀態(tài)超過4周;部分緩解:治療后肺癌基線病灶的長徑總和減少30%以上,且維持時間超過4周;穩(wěn)定:治療后肺癌基線病灶的長徑總和減少30%以下,或是擴大20%以下;進展:治療后肺癌基線病灶的長徑總和擴增20%以上,或是發(fā)現新病灶。總緩解率為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之和。(2)腫瘤標志物:治療前后在患者空腹條件下抽取3mL外周靜脈血,行3 000r/min離心處理10min,留取上層血清,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細胞角質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及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進行檢測,嚴格按說明書要求開展操作。(3)T淋巴細胞亞群:治療前后在患者空腹條件下抽取4ml外周靜脈血,行3 000r/min離心處理10min,留取上層血清,經流式細胞儀對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實施檢測。(4)不良反應:涉及胸痛、胃腸道不適、發(fā)熱、白細胞減少、皮膚反應等。
觀察組的疾病總緩解率較對照組更高,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對比[n(%)]
相比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YFRA21-1、CEA、CA125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CD3+、CD4+、CD8+均降低,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對比
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胸痛2例、胃腸道不適6例、發(fā)熱3例、白細胞減少3例;觀察組治療期間發(fā)生胸痛、白細胞減少、發(fā)熱、皮膚反應各1例,胃腸道反應2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13.04%(6/46)]較對照組[30.43%(14/46)]更低,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4.089,P=0.043)。
順鉑作為非特異性一線化療藥物,能將糖基化氧結合鉑過程阻斷,誘導水結合鉑,對腫瘤細胞的遺傳物質相關復制過程、分裂過程進行抑制,從而有效阻止腫瘤細胞生長、增殖與轉移[7-8]。但順鉑作為細胞毒性藥物,會對機體功能造成影響,導致免疫抑制等,致使患者化療耐受性降低,不利于病情的穩(wěn)定控制[9]。
貝伐珠單抗作為血管新生阻斷劑,能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特定受體產生明顯的競爭性結合,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有關受體有效激活,對腫瘤組織血管新生或內皮細胞分裂等進行阻斷,從而誘導腫瘤細胞凋亡[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疾病總緩解率(58.70%)高于對照組(36.96%),血清CYFRA21-1、CEA、CA125水平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CD3+、CD4+、CD8+均降低,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提示晚期肺癌行貝伐珠單抗復合順鉑治療能獲得確切的近期療效,使血清腫瘤標志物的表達下調,改善順鉑化療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戴麗等[12]研究結果指出,貝伐珠單抗聯合順鉑化療,能有效提高疾病治療總緩解率,降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等腫瘤標志物表達水平,減輕機體免疫抑制,與本研究結果具一致性。究其原因為貝伐珠單抗能將癌組織相關營養(yǎng)供應渠道切斷,疏通并修正異常血管,提高癌組織中順鉑藥物濃度,強化抗癌效果,降低腫瘤標志物表達。貝伐珠單抗與順鉑聯合治療,能調節(jié)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表達,改善機體免疫抑制狀態(tài),使機體識別及消殺突變細胞相關敏感性增強,進一步防止疾病進展。本研究亦發(fā)現,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更低,說明晚期肺癌行貝伐珠單抗+順鉑聯合治療的安全性較高,易被患者接受。分析可能是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可改善機體免疫功能,進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和化療耐受性,故不良反應較少。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且未對患者遠期預后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可能有所偏倚,后期可進行大樣本研究,并延長觀察時間,旨在為臨床提供更為可靠的指導。
綜上所述,晚期肺癌患者行貝伐珠單抗與順鉑聯合治療能獲得確切的近期療效,下調腫瘤標志物表達,減少化療對免疫功能造成影響,安全可靠,可用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