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燕 平
(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中醫(yī)院肺肝膽脾胃科 許昌 461670)
胸腔積液是因胸肺組織細菌感染、肺部腫瘤等疾病進行性發(fā)展所導致的胸腔內病理性液體積積滯癥狀,其對患者胸部造成的壓迫是產生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的主要原因。胸腔引流術、放化療、胸腔內給藥等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胸水,但創(chuàng)傷較大、副作用明顯,且反復抽吸會造成患者因大量蛋白質流失,整體療效不甚理想[1]。中醫(yī)認為水液代謝、氣血生成、水谷精微等各種機體內循環(huán)機制對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密切相關,主張通過臟腑功能調節(jié)來運化水液。因此,中西醫(yī)結合成為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治療胸腔積液的有效路徑,益氣蠲飲方有溫陽蠲飲、逐水化飲之效,本文主要探討益氣蠲飲方的作用機理及其在胸腔積液治療中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胸腔積液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病例納入標準:(1)符合胸腔積液相關診斷標準及規(guī)范;(2)所獲取的患者病歷資料能夠滿足本研究需求;(3)將本研究目的、方法等內容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病例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臟器惡性腫瘤疾病者;(2)孕期或哺乳期婦女;(3)合并其他嚴重感染性疾??;(4)合并免疫及代謝性疾病者。根據隨機分組法將本組80例患者分為C組和C+Y各40例。將兩組患者病歷資料整理后予以統(tǒng)計學對比(P>0.05),見表1。
表1 C組和C+Y組患者一般資料分布比較
1.2.1C組
C組40例患者開展積液病因對癥治療+胸腔穿刺抽液治療。(1)病因對癥治療:結核性胸膜炎者給予抗結核常規(guī)治療,肺癌者給予灌注胸腔化療;(2)胸腔穿刺抽液:即患者于超聲引導下定位穿刺點,予以局部皮膚組織消毒、局麻后,行胸腔穿刺,穿刺成功后予以導管留置及引流管連接,開展胸腔積液持續(xù)引流,設置引流量為500mL/次~1000mL/次,1次/d,直至無引流液流出。
1.2.2C+Y組
C+Y組40例患者在C組的基礎上聯合應用益氣蠲飲方治療。益氣蠲飲方方劑組成:生黃芪45g,薏苡仁、黨參、葶藶子各30g,白花蛇舌草、茯苓、浙貝母各20g,瓜萎18g,桂枝、大棗、炒白術、桔梗各15g,桑白皮10g,甘草6g。水煎服,1劑/d,療程14d。
1.3.1臨床干預效果
于治療前及治療14d后,根據患者中醫(yī)癥候(發(fā)熱、胸脅痛、氣促、胸悶)積分改善情況及B超、CT影像學復查下積液量的變化情況,對兩組患者的臨床干預效果予以綜合評價。其中,各中醫(yī)癥候積分為0~3分,總分12分。療效評價標準:I級療效:中醫(yī)癥候積分下降≥90%,積液消失且持續(xù)4周以上;II級療效:中醫(yī)癥候積分下降≥70%,積液量減少≥50%,且持續(xù)4周以上;III級療效:不及II級標準。I級、II級療效病例均為有效病例[2]。
1.3.2炎癥反應
于治療前及治療14d后,檢測炎癥反應指標: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2]。
1.3.3免疫功能
于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分別檢測免疫功能指標,包括CD3+、CD4+、CD8+、CD4+/CD8+。
在中醫(yī)癥候積分上,治療前C組和C+Y組患者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C+Y組患者低于C組(P<0.05)。C+Y組患者臨床干預有效率為90%,高于C組的75%(P<0.05),見表2。
表2 C組和C+Y組患者臨床干預效果比較
在胸腔積液IL-6、IL-8、TNF-α指標值上,治療前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C+Y組三項指標均低于C組(P<0.05),見表3。
表3 C組和C+Y組治療前后胸腔積液IL-6、IL-8、TNF-α指標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D3+、CD4+、CD8+、CD4+/CD8+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C+Y組患者CD3+、CD4+、CD4+/CD8+均高于C組(P<0.05),見表4。
表4 C組和C+Y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臨床上,高達50%的肺癌患者合并有胸腔積液,且隨著積液病情的進展,其對胸腔組織造成的壓迫是影響患者呼吸功能的重要因素,對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同時,胸腔積液也可出現在肺結核、胸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身上,臨床上在開展積極病因對癥治療的同時將胸水盡快排盡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胸腔穿刺抽液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胸腔積液治療方法,但其僅能短暫性地控制積水的增長,積水很容易復發(fā),且胸腔積液大量引流會造成蛋白質等物質的流失,造成患者生理儲備功能的下降,整體療效不甚理想。近年來,隨著中醫(yī)學對胸腔積液病癥病機研究進程的不斷推進,在該病的治療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中醫(yī)重視通過辨證使用中藥材來達到行氣固本利水的目的。中醫(yī)學上,胸腔積液屬懸飲、積飲、支飲等范疇,正氣虛弱、陽氣虛脫致肺脾腎氣化功能失司、氣血津液運行不利,致水飲積結為其主要病機,治則溫陽蠲飲、逐水化飲[3]。
本研究中,C組行積液病因對癥治療+胸腔穿刺抽液治療,C+Y組在C組的基礎上聯合實施益氣蠲飲方治療,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C+Y組患者臨床干預有效率為90%,較C組的75%高(P<0.05),即通過益氣蠲飲方的聯合應用可有效提高胸腔積液的治療效果。中醫(yī)學上,胸腔積液患者飲水多,水氣停積兩脅之間,遇邪氣相搏,則結聚成塊,形成癖飲。益氣蠲飲方方劑中生黃芪益氣利水,薏苡仁健脾利水,黨參溫陽益氣,葶藶子蠲飲利水,白花蛇舌草利尿散結,茯苓滲濕利水,浙貝母清肺化痰,瓜萎潤肺利氣,桂枝促陽化氣,大棗補中益氣,炒白術健脾益氣,桔梗散寒蠲飲,桑白皮泄肺行水,甘草健脾溫中,諸藥合用,共奏溫陽蠲飲、逐水化飲之效[4-5]。因此,在常規(guī)對癥及胸腔抽液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益氣蠲飲方治療可有效提高胸腔積液的臨床療效。臨床上,無論是胸膜炎性胸腔積液,還是惡性腫瘤性胸腔積液,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胸膜滲透性增加,破壞毛細血管,引起胸膜的炎癥反應。本研究中,治療后C+Y組患者胸腔積液IL-6、IL-8、TNF-α均低于C組(P<0.05),提示通過益氣蠲飲方的聯合應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機體炎癥反應的抑制效果?,F代藥理學證實,益氣蠲飲方方劑中生黃芪的有效成分黃芪總苷和黃芪多糖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黨參的主要成分黨參多糖抗炎效果良好;白花蛇舌草可通過對吞噬細胞活力的增強而發(fā)揮抗炎功效;且茯苓、桑白皮等均有抗炎功效[6-7]。因此,通過益氣蠲飲方的聯合應用可有效提高抗炎效果,更好地抑制機體炎癥反應。
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C+Y組患者CD3+、CD4+、CD4+/CD8+均高于C組(P<0.05),即通過益氣蠲飲方的聯合應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惡性腫瘤性胸腔積液患者因腫瘤病情的影響導致機體免疫力明顯下降,而胸膜炎性胸腔積液患者抽水后病人的大量蛋白質及營養(yǎng)物質丟失,同樣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加重胸水的形成。臨床上通過益氣蠲飲方的聯合應用,方中黃芪可發(fā)揮良好的免疫促進活性,增強體液免疫功能;動物實驗證實,薏苡仁的主要成分薏苡仁多糖可增強小鼠的免疫功能;黨參的有效成分可起到興奮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從而利于促進機體免疫力的增強;葶藶子醇沉組分可發(fā)揮調節(jié)體內外免疫的效果;茯苓的有效成分茯苓多糖體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良好效果[8]。因此,針對胸腔積液患者通過益氣蠲飲方的聯合應用可有效發(fā)揮中醫(yī)調節(jié)臟腑功能的特色優(yōu)勢,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以增強患者的免疫防御能力,對改善臨床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益氣蠲飲方治療胸腔積液的療效顯著,可有效抑制胸腔積液炎癥反應,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