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婷 蔡金菊
(福建省漳州市中醫(yī)院,漳州,363000)
痔瘡屬于一種常見肛門疾病,病理機制主要是直腸下肛墊出現(xiàn)病理性肥大,常見類型包括外痔、內(nèi)痔以及混合痔等,痔瘡會對人們的生命質量造成很大影響,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治療[1]?,F(xiàn)階段痔瘡主要是手術治療,因其部位以及解剖結構具有特殊性,所以患者接受手術干預后往往會出現(xiàn)出血以及疼痛等情況,影響生活及睡眠質量,所以對行手術治療的痔瘡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而常規(guī)術后痔瘡患者護理措施常缺乏科學性,因此臨床中需要探討更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2]。本研究探討對行手術治療的痔瘡患者實施親情護理模式的干預價值[3],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福建省漳州市中醫(yī)院收治的84例痔瘡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6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42.15±2.41)歲。對照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41.98±2.33)歲。2組患者性別及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均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草案)》[4]關于痔瘡的相關診斷標準;2)臨床資料完整并且均有良好手術指征;3)本人均自愿參加并且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血液疾病及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3)精神疾病者及認知障礙者。
1.4 干預方法 2組患者均安排具有豐富經(jīng)驗的醫(yī)師進行手術。對照組在圍術期間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入院后全面掌握患者病情以及認知情況等,做好術前心理疏導、健康宣教與術前準備工作;術中加強醫(yī)護配合;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及時詢問患者疼痛情況以及心理感受,關注創(chuàng)口愈合情況及施以對癥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親情護理模式,方法如下。1)營造良好人文氣氛:為患者營造家居式病房,允許床頭擺放紀念品、喜歡的物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等;在墻面可以懸掛喜歡的裝飾畫、綠植與觀賞魚等;提供空調、電視、雜志,有需要者還可以提供游戲機,消除患者陌生與恐懼感;痔瘡的部位比較特殊,因此需注意在檢查的時候給予遮擋,充分保護患者個人隱私;2)提供人性化服務理念: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使得人文護理能夠融入護理行為,提供禮儀及微笑服務,對患者存在的疑慮及困惑及時解答,讓患者充分感受到關懷與支持,在整個護理過程均融入親情式的關懷及支持,讓患者感覺關心及重視,提高信心及促進患者盡早恢復;3)提供人性化心理護理:考慮到患者病后心理狀態(tài)不一,因此在進行護理時關注點需放在患者身上而非疾病,提供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干預,通過真誠、坦白、理解及尊重態(tài)度傾聽患者表述,構建和諧及信任的關系,充分評估患者心態(tài)以及內(nèi)心需求,針對性予以心理疏導,提高患者應對能力。充分關心、鼓勵并且支持患者,醫(yī)護人員需展示精湛的醫(yī)護操作,使患者對醫(yī)療護理服務感覺到安心。護士以親人般的態(tài)度對待患者,提高患者配合度;4)開展親人般溝通及宣教:護理人員將患者當作家人與朋友,主動分享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可介紹住院環(huán)境、手術室環(huán)境、醫(yī)療服務等內(nèi)容,此外還可講解相關疾病知識、術前準備事項、手術效果以及預后等,結合個體差異做針對性心理疏導以及健康宣教,提高對疾病的知曉度及教育效果。
1.5 觀察指標 1)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評價,分值為0~21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2)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分值為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根據(jù)患者主訴進行評分;3)負性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量表均包括20個評分項目,SAS分值界限為50分,SDS分值界限為53分,分值越高表明負性情緒越嚴重;4)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的問卷進行調查,問卷總分為100分,根據(jù)得分情況分成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
2.1 2組患者PSQI、VAS評分比較 護理前各組PSQI、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的PSQI、VAS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的PSQI、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VAS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 2組患者護理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的SAS、SDS均較護理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24%,對照組為78.57%,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隨著醫(yī)學護理模式的不斷發(fā)展,當前的生物醫(yī)學模式也逐漸向著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改變,同時人們對醫(yī)療服務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并且醫(yī)療市場也從技術競爭向服務競爭方向轉變[5]。親情護理模式對行手術治療的痔瘡患者,經(jīng)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及緩解負性情緒,使得患者盡早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PSQI、VAS、SAS、SDS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而觀察組各項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痔瘡手術后實施親情護理模式對緩解疼痛及負性情緒效果滿意,同時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情況。分析原因主要是親情護理模式不僅滿足患者的求醫(yī)問藥需求,而且還對醫(yī)療以及護理有更高層次的需求,在具體護理服務上,護士從思想上轉變服務理念,將患者當成親人與朋友,給予關心及心理支持,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以及人性化的關懷[6]。親情護理模式下的痔瘡手術患者,以關心及尊重患者為目的予以人文關懷指導,經(jīng)人性化服務提供人文關懷支持,使得整體護理落實到患者身上,提高患者滿意度及改進護理服務。
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上高于對照組,提示親情護理模式可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主要是親情護理模式以人文精神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充分關心、尊重并且理解患者,施以人性化護理,感覺親情關懷支持,經(jīng)親人般的溝通及健康宣教,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7-8]。此外在具體的護理干預上,還進一步優(yōu)化護理資源及工作流程,構建專業(yè)化的護理工作途徑,根據(jù)患者心境的不同提供心理疏導,消除焦慮抑郁或恐懼心理,讓患者適應角色轉變,提高依從性及配合度。
綜上所述,針對采取手術治療的痔瘡患者,在術后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實施親情護理模式的干預,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以及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睡眠質量,使患者盡早康復出院,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