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雪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急診內科,合肥,230032)
產后抑郁是發(fā)生于女性產后這一特殊時期的一種情感障礙,目前普遍認為這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1]。既往研究數(shù)據(jù)指出,女性產后抑郁的發(fā)生率達25%,其中再次產后抑郁的概率為50%,嚴重影響女性生命質量。該類患者常表現(xiàn)為緊張焦慮、失眠、興趣減退及精神病性癥狀等,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自殺或傷嬰的傾向[2]。近年來,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敘事護理成為醫(yī)學研究的新熱點。敘事護理是指護理人員通過傾聽患者的敘述,運用適當?shù)母深A技巧,將患者的問題外化,并找出其中的遺漏片段,進而幫助患者重構有積極意義的故事,喚醒和改變患者內在力量的過程[3]。我院自實施臨床敘事護理以來,多位產后抑郁合并混合性中毒患者經氣管插管、機械通氣、連續(xù)性腎臟代替聯(lián)合血液灌流治療后,取得了較好的護理干預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產后抑郁合并混合性中毒患者42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比較
1.2 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guī)護理措施,主要包括:1)促進毒物清除,減少機體吸收,及時清理口腔及皮膚,阻斷毒源,還可通過洗胃、灌腸等措施清潔胃腸道;2)由于患者均為混合性中毒,人科后四肢抽搐頻發(fā),要做好抽搐護理,必要時可束縛患者四肢,防止非計劃拔管,注意觀察束縛部位的皮膚變化,行血液凈化治療期間注意監(jiān)測血鈣濃度,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腕及掌指關節(jié)屈曲、拇指內收、指間關節(jié)伸直、踝及趾關節(jié)強直跖曲等低血鈣抽搐現(xiàn)象,以防再次抽搐;3)密切觀察患者血液灌流、血液凈化、氣管插管期間的體征變化,遵醫(yī)囑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4)營養(yǎng)支持,患者均為經口中毒,毒物刺激加洗胃,消化道黏膜水腫,給予腸外營養(yǎng)支持,根據(jù)患者體征變化,適時轉腸內營養(yǎng)支持,以促進腸道蠕動,加快毒物排除。
1.3 臨床敘事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臨床敘事護理,具體如下。
1.3.1 外化 將患者和問題分開,所謂“人區(qū)別于問題,問題本身才是問題”。產后抑郁是產婦生產后發(fā)生的以持久性情緒低落為特征的情感性障礙,而外化主要是為了讓產婦透過問題看到自身的能力和力量,進而能夠珍惜自己的問題[4]。邀請患者檢視抑郁同她的關系、對她生活的影響,提出問題:抑郁影響你多久了?抑郁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抑郁帶給你的真正影響是什么?提問可讓患者覺得抑郁并不是她自身的一部分,當產婦感覺自己和問題分開后,會察覺自己是有力量去面對問題的。
1.3.2 解構 解構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有特殊意義的事件,并浮現(xiàn)出不為人知的支線故事,邀請患者一起探索問題,感受想法的來源、過程、結果及影響力,讓患者意識到自己是如何被建構的,然后通過適當?shù)慕嵌纫I患者了解自己的故事,并引出其他可能敘事,即“打開自我”。由于受重男輕女文化思想的影響,很多患者受到一定程度來自親友的歧視,解構能讓患者轉變角度,客觀地對“歧視”產生好奇,清楚“歧視”對她的影響,了解這背后的生命故事,了解自己是如何在“歧視”下生活的,這能夠讓患者看到自己是一個努力生活的人,明確自己的生命活力。
1.3.3 重寫 通過患者的主線故事尋找支線故事,繼而挖掘其中的亮點,即特殊意義事件。不同時空的見證和豐厚的問話,能夠把特殊意義事件串聯(lián)起來,形成行動藍圖和意義藍圖,將賦予這些故事新的意義,然后重新構建起積極的自我認同感[5]。在外化和解構的過程中,語言互動使得某些特殊意義事件從患者的敘述中閃現(xiàn)出來,最終讓患者意識到,自己活著的重要性和價值,她想通過教育好孩子,來讓周圍甚至更多的人改觀,這便是一個新故事的開端,此刻要抓住這個亮點并不斷凸顯,從而讓特殊意義事件更加豐富、有意義、有力量。
1.4 觀察指標 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評價患者的睡眠質量情況,該量表包含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效率、日間功能障礙、催眠藥物、入睡時間等7項內容,共21分,0~5分表示睡眠質量很好,6~10分表示睡眠質量還行,11~15分表示睡眠質量一般,16~21分表示睡眠質量很差。使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生命質量水平,包括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情感職能、總體健康、生理職能等9個維度,分值越高表示生命質量越好。
2.1 睡眠質量比較 2組患者護理后的PSQI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前(P<0.05),而且觀察組護理后的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PSQI評分分)
2.2 生命質量評分 觀察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活力及健康變化等維度的生命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的SF-36評分分)
敘事護理是一種敘說性、故事性的現(xiàn)代化護理模式,其秉承“問題才是問題本身”的理念分離了人和問題,同時認為“每個人都是面對自己生命挑戰(zhàn)的專家”“意義并非事先存在,而是自己透過交互作用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一生中,總有不被問題左右的經驗,人不應被問題操縱”[6-7]。敘事護理模式能夠讓患者帶著好奇,在相互陪伴、合作、放空、尊重的狀態(tài)下,探尋生命故事中那些從未被發(fā)現(xiàn)和敘說的支線故事和特殊意義事件。護理人員通過外化、解構、重寫等干預技巧,讓患者認識全新的自己,改變原來的自我認同,找尋內心的力量和活力,重新構建極具生命價值和意義的自己,更好地面對生命的挑戰(zhàn)和問題。
通過對該例患者臨床護理資料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臨床敘事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應對能力,有利于維護自身的身心健康,從而降低患者產后抑郁的程度,緩解自身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