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江
(潞安化工集團潞寧忻峪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寧武 036700)
忻峪煤礦南翼回風大巷井下開口位置在回風斜井265 m 處,北部為南翼膠帶大巷,南部為將要開采的21112、21114 工作面,東部為銜接掘進的南翼回風聯(lián)絡巷,南翼回風大巷采掘平面圖如圖1 所示。2#煤層位于大同組的上部,煤層厚度0.45~2.18 m,平均厚度為0.85 m,均方差為0.096 6,變異系數(shù)為11.3.6%,煤層結構簡單,一般沒有夾矸。2#煤層埋深為0~550 m,井田內(nèi)由東向西埋深逐步變深。
圖1 南翼回風大巷采掘平面圖
2#煤層南翼回風大巷埋深344~386 m,采用直墻半圓拱巷道斷面,巷道設計寬度4.6 m,高3.7 m,頂板、兩幫均采用Ф22 mm×2400 mm 左旋全螺紋鋼錨桿,間排距1000 mm×800 mm,頂板和兩幫錨索均采用Ф21.8 mm 的鋼絞線,頂板、幫錨索長度分別為8300 mm、6300 mm,幫錨索間排距1000 mm×3200 mm,頂錨索間排距2000 mm×2400 mm。2016 年投入使用,受到21111(已采)、21113、21110 等數(shù)個工作面的采動影響,在21111(已采)、21113 工作面回采期間,南翼回風大巷頂板出現(xiàn)局部下沉、兩幫內(nèi)移、整體圍巖失穩(wěn)問題,勉強能夠正常使用。在21110 工作面投入生產(chǎn)后,隨著工作面的回采,巷道圍巖破碎、變形更加嚴重,局部巷段兩幫移近量達到 800~1000 mm,底鼓達1200 mm,頂板下沉達500~600 mm,巷道變形破壞速度加快。距21110 工作面越近變形越劇烈,在對應巷段內(nèi),表面噴層出現(xiàn)大量的開裂,錨桿、錨索出現(xiàn)大量的破斷失效,影響礦井安全高效生產(chǎn)。
2#煤層南翼回風大巷在多個工作面采動影響下巷道表面變形破壞嚴重,多處錨桿、錨索出現(xiàn)失效。為保證礦井的正常安全生產(chǎn),需對其進行整修。由于該巷道已投入使用多年,圍巖破碎,考慮采用圍巖注漿加固技術改善圍巖的力學性能。為驗證采用注漿加固技術的可行性,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1]軟件進行模擬分析,模型依據(jù)南翼采區(qū)地質(zhì)條件建立,根據(jù)巷道及采煤工作面實際尺寸設計模型尺寸為280 m(長)×84 m(高)×20 m(厚)。模型上部邊界距地面平均為550 m,巖層平均容重為25 kN/m3,模型頂面均布載荷13.75 MPa,測壓系數(shù)取1.2。
模擬時首先進行南翼回風大巷、南翼膠帶大巷及南翼軌道大巷的開挖及支護,然后進行21110 工作面的回采,每次推進10 m,停采線距南翼回風大巷80 m。待模型計算平衡后,截取回采工作面中線對應位置南翼回風大巷界面,南翼回風大巷圍巖塑性破壞特征如圖2(a)所示。根據(jù)大量學者研究表明[2-3],通過巷道圍巖注漿,可改變圍巖的粘聚力、內(nèi)摩擦角、楊氏模量等,故模擬計算巷道5 m 深度范圍內(nèi)圍巖粘聚力分別提高10%、20%、40%時巷道圍巖塑性破壞情況如圖2(b)~(d)。
根據(jù)圖2(a)可知,在未改變巷道圍巖力學參數(shù)條件下,兩幫圍巖塑性破壞深度最大達2.8 m ,頂板3.4 m,底板3.6 m,巷道頂板及兩幫原支護錨桿長度為2.4 m,圍巖破壞深度均大于錨桿有效支護范圍,原有支護無法保障巷道圍巖的穩(wěn)定性。根據(jù)圖2(b)、(c)、(d)模擬結果可以看出,隨著圍巖粘聚力的增大,圍巖塑性破壞范圍呈減小趨勢,當圍巖粘聚力提升40%時,巷道兩幫圍巖塑性破壞深度為2.0 m,頂板1.7 m,底板2.8 m。由此說明,通過圍巖注漿加固技術,可有效減小巷道圍巖塑性破壞范圍,提升圍巖穩(wěn)定性;同時也表明,巷道底板塑性破壞仍較嚴重,需采取合理有效的支護措施控制底板變形。
圖2 不同應力條件下巷道圍巖破壞情況
結合南翼回風大巷圍巖破碎嚴重、裂隙發(fā)育的特點,選用高水速凝材料為注漿液。該注漿材料由甲、乙兩種材料1:1 混合后使用,甲料通過鋁土礦經(jīng)燒制后所剩熟料同復合緩凝分散劑配置而成,乙料由相應比例的石膏、石灰、早強劑配置而成。兩種漿液混合后幾分鐘內(nèi)將形成一定強度的固結物,不同水灰比條件下,所形成固結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學性質(zhì)。為滿足南翼回風大巷注漿工程需求,選擇注漿加固材料水灰比為1.5:1。為確定最佳的注漿孔深度,采用現(xiàn)場鉆孔窺視的方法,掌握巷道圍巖的塑性破壞情況,在左右兩幫及頂板分別施工9 m深的窺視鉆孔,典型觀測結果如圖3 所示。頂板巖層3.45 m 深度范圍內(nèi)巖層破碎較嚴重,存在明顯的破碎帶,深度7.71 m 處,存在明顯的環(huán)向裂隙帶。同理,通過鉆孔窺視發(fā)現(xiàn),兩幫圍巖明顯破碎巖層的深度為3.2~3.3 m,深度7.6~7.8 m 范圍內(nèi)出現(xiàn)明顯的環(huán)向裂隙帶,結合前文數(shù)值模擬分析結果,確定頂板和兩幫淺部注漿孔深度為3.0 m,深部注漿孔孔深為8.0 m。
圖3 頂板窺視結果
根據(jù)南翼回風大巷現(xiàn)場情況,在完成巷道擴刷、噴漿、錨桿、錨索安裝及巷道表面噴漿加固后,滯后噴漿作業(yè)面約50 m 處完成注漿加固作業(yè)。淺部注漿孔直徑為44 mm,深度為3000 mm,注漿孔間排距1500 mm×3200 mm,頂板和兩幫每排共7 個注漿孔,注漿壓力3.0 MPa,采用直徑為32 mm、長度為3000 mm 的中空錨桿進行注漿,每孔注漿量為0.7~0.8 m3;深部注漿孔直徑為44 mm,深度為8000 mm,間排距1500 mm×3200 mm,每排7 個注漿孔,注漿壓力5.0 MPa,采用直徑為21.8 mm、長度為8000 mm 的中空注漿錨索,每孔注漿量為1.8~2.0 m3。為有效控制巷道底鼓變形,對底板進行反底拱施工,最大開挖深度0.8 m。反底拱施工后,采用直徑為32 mm、長度為3000 mm 的注漿錨桿進行注漿,間排距為1400 mm×2400 mm,注漿參數(shù)同兩幫淺部注漿孔,注漿后反底拱采用廢渣填充壓實。注漿孔布置詳情如圖4。
圖4 南翼回風大巷返修注漿加固方案(mm)
南翼回風大巷返修后,為掌握巷道圍巖變形情況,采用“十字布點法”[4]監(jiān)測其礦壓特征。在21112 工作面(正在回采)對應巷段內(nèi)布置6 個監(jiān)測站,測站間距20 m,整理為期100 d 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得到巷道頂?shù)装寮皟蓭拖鄬σ平康淖兓?guī)律如圖5。返修后約80 d 內(nèi),頂板和兩幫相對移近量逐漸增大且逐漸穩(wěn)定;返修80~100 d 后,頂?shù)装寮皟蓭拖鄬σ平炕痉€(wěn)定不變,頂?shù)装逡平孔罱K穩(wěn)定在125 mm 左右,兩幫移近量穩(wěn)定在90~110 mm范圍內(nèi),巷道圍巖整體穩(wěn)定性良好。采用注漿錨桿+注漿錨索+反底拱聯(lián)合加固技術能夠有效控制南翼回風大巷圍巖的失穩(wěn)變形,保障礦井的正常安全生產(chǎn)。
圖5 南翼回風大巷斷面收斂變化規(guī)律
忻峪煤礦2#煤層南翼回風大巷使用期間,在多個工作面采動影響下,巷道表面變形破壞嚴重。通過數(shù)值模擬研究分析表明,采用圍巖注漿加固技術,可有效減小巷道圍巖的塑性破壞范圍,提高巷道圍巖的穩(wěn)定性。通過鉆孔窺視研究表明,巷道頂板和兩幫3.5 m 深度范圍內(nèi)巖層破碎嚴重,7.7 m 深度附近存在明顯的環(huán)向裂隙,故確定淺部注漿孔深度為3.0 m,深部注漿孔深度8.0 m,底板進行反底拱施工?,F(xiàn)場施工后,通過“十字布點法”監(jiān)測表明,返修80 d 后,巷道表面變形速度趨近于0,圍巖整體穩(wěn)定,所設計的注漿加固方案支護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