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化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引江濟淮蜀山泵站樞紐主要包括蜀山提水泵站、蜀山一線船閘及蜀山復線船閘等,蜀山一線船閘已于2019年1月開工,計劃2022年12月竣工,蜀山復線船閘已與2020年12月開工建設,計劃總工期54個月。復線船閘和一線船閘平行布置,中心線間距102 m,兩者共用引航道和靠船墩,蜀山復線船閘為Ⅱ級船閘,閘室長280 m,口門寬34 m,門檻水深5.60 m。
蜀山泵站樞紐施工涉及到的河流為派河,蜀山提水泵站及一線船閘施工導流主要分兩期,一期開挖導流明渠使派河在基坑范圍外裁彎取直,上游來水通過裁彎取直后的派河老河道過流,二期利用蜀山泵站泄水閘過流,蜀山泵站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后,泄水閘也具備過流條件時,派河上游來水匯入引江濟淮主河道。
蜀山一線船閘設計時已考慮到復線船閘建設時的施工導流問題,并為復線船閘施工導流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即把部分屬于復線船閘的上下游導航墻、護底、護坡等納入到一線船閘建設內(nèi)容中。復線船閘施工時,上、下游擋水圍堰可結(jié)合已施工好的導航墻、護底及護坡布置,這極大減少了復線船閘施工導流的難度,減少臨時工程投資。
蜀山復線船閘上閘首為1級建筑物,閘室及下閘首為2級建筑物,根據(jù)規(guī)范,此工程導流建筑物級別為4級,對于土石結(jié)構(gòu),導流洪水標準擬取10 年一遇,導流時段選擇全年,導流設計流量246 m3/s,船閘上、下游10年一遇水位分別為23.07 m和10.70 m。根據(jù)蜀山一線船閘及復線船閘的施工進度安排,蜀山復線船閘施工導流分二期進行。
一期:2020 年12 月至主河道通水前(計劃2022 年6 月通水),利用現(xiàn)狀老派河和一線船閘的導流明渠,對局部段進行截彎取直,使派河上游來水不影響復線船閘正常施工,此時段內(nèi)派河上游來水通過截彎取直后的派河河道下泄,復線船閘基坑上下游無水。
二期:主河道通水后至復線船閘竣工,派河匯入引江濟淮主河道,上游來水通過完建的蜀山泵站樞紐泄水閘下泄,泄水閘向巢湖最大泄水規(guī)模360 m3/s,滿足施工期導流要求,主河道通水前,需在復線船閘上游、下游分別填筑擋水圍堰。
導流明渠截彎取直段長度約305 m,導流明渠參照上、下游銜接渠道設計,設計底寬15 m,設計縱坡0.30‰,進口底高程11.80 m,出口底高程11.70 m,開挖邊坡1∶2,每隔5 ~6 m高度設2 m寬馬道。按明渠均勻流復核過流能力,通過246 m3/s時,明渠內(nèi)水深約6.10 m。
根據(jù)導流明渠處地質(zhì)條件,明渠開挖底高程以上坡面分布有⑤層粉質(zhì)黏土,層厚1.50 ~6.80 m,層底高程8.01 ~17.76 m,該層土具有弱膨脹性,浸水后體積膨脹,失水后體積收縮,現(xiàn)狀一線船閘導流明渠邊坡多處存在坍塌現(xiàn)象,擬對復線導流明渠開挖邊坡19 m 高程以下鋪復合土工膜防護,復線船閘導流明渠已運行約1年,邊坡狀況良好。
引江濟淮主河道通水后,復線船閘上游與瓦埠湖連通,復線船閘上游圍堰不僅保護復線船閘基坑,同時和蜀山泵站樞紐上游防洪大堤一起承擔上游的防洪要求,保護下游合肥市城區(qū)及附近城鎮(zhèn),上游防洪大堤防洪標準為100 一遇,上游圍堰洪水標準應同蜀山泵站樞紐上游防洪大堤,船閘上游100年一遇水位為25.53 m,上游防洪大堤頂高程26.50 m,上游圍堰設計頂高程同防洪大堤頂高程,最大堰高14.9 m。下游圍堰洪水標準采用10年一遇,考慮安全加高和波浪爬高,下游圍堰設計堰頂高程11.70 m,最大堰高11.70 m。
工程靠近引江濟淮主河道開挖棄渣場,土料充足,上、下游圍堰均采用均質(zhì)土圍堰型式,在主河道通水前填筑完成,上、下游圍堰設計堰頂寬度均為8 m,為后期安全度汛提供加高空間,兩側(cè)邊坡為1∶3,每5 ~6 m 左右設置2 m寬馬道。上游圍堰布置在上游引航道上,該段引航道底部不做硬化處理,圍堰左側(cè)與已施工的上游導航墻銜接,右側(cè)填筑面為15 cm厚現(xiàn)澆混凝土護坡,上游圍堰布置總長度約111.10 m,上游圍堰布置見圖1。下游圍堰布置在下游引航道上,引航道底部為15 cm厚現(xiàn)澆混凝土護底,圍堰左側(cè)與已施工的下游導航墻銜接,右側(cè)填筑面為15 cm厚現(xiàn)澆混凝土護坡,下游圍堰布置總長度約89.40 m。
圖1 上游擋水體系平面布置圖
結(jié)合基坑支護措施形成上、下游擋水體系是此工程施工導流的另一個關鍵問題,蜀山復線船閘與一線船閘上、下閘首結(jié)構(gòu)外緣最近距離43.10 m,復線船閘基坑最大開挖深度34.70 m,基坑開挖影響范圍較大,上、下游擋水體系需結(jié)合基坑支護措施才能封閉。蜀山復線船閘上游主要采用雙排樁+扶壁式擋墻支護型式,下游主要采用單排樁支護型式。擬結(jié)合支護體系,引江濟淮主河道通水前使上游支護體系后放坡回填至23.50 m高程,并在23.50 m高程上填筑擋水土埂,擋水土埂頂高程同上游圍堰,采用袋裝土填筑,頂寬1 m,兩側(cè)邊坡1∶1,迎水面鋪設復合土工膜防滲,上游圍堰、上游擋水子堤同一線船閘上閘首、左側(cè)防洪大堤形成封閉的擋水體系,上游擋水土埂及支護體系布置及剖面見圖1、圖2。
圖2 上游擋水土埂及支護體系剖面圖
下游擋水體系設計較上游類似,擬結(jié)合單排樁支護,使主河道通水前下游支護體系后放坡回填至11.70 m或以上,下游圍堰同一線船閘下閘首、左側(cè)防洪大堤形成封閉的擋水體系。
根據(jù)地勘報告,蜀山復線船閘處主要透水層為⑤2層中、細砂,該層層厚1.30 ~4.80 m,層底高程為5.47 ~9.94 m,主要分布在上游導航墻及上閘首段。此工程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孔隙潛水,⑤2層為滲透系數(shù)i×10-4cm/s,其他土層滲透系數(shù)i×10-5~i×10-8cm/s。
上、下游圍堰填筑土料選用黏粒含量為15%~30%、塑性指數(shù)為7 ~20的黏性土,圍堰填筑壓實度不小于0.95。上游圍堰填筑面最低高程為11.60 m,下臥⑤2層,圍堰設計擋水位較高,根據(jù)類似工程經(jīng)驗,堰基采用0.60 m厚C25混凝土截滲墻截滲,截滲墻深入相對不透水層不小于2 m,截滲墻上下游挖2 m深截滲槽,并返填黏性土壓實,防止堰體與截滲墻接觸處產(chǎn)生集中滲流通道。下游圍堰填筑面最低高程為0 m,該高程以下均為⑨3層中等風化~新鮮粉砂巖層,該層較完整,滲透系數(shù)較小,無須采取截滲措施,加強施工期基坑降排水即可。
建立二維有限元模型,對上、下游圍堰設計斷面分別進行滲流分析,上游圍堰由于混凝土截滲墻的布置,且堰基有⑤2層中、細砂層分布,浸潤線較低,出逸點接近填筑面;下游圍堰堰體滲透系數(shù)取1×10-5cm/s,堰基(⑨3層中等風化~新鮮粉砂巖層)滲透系數(shù)取5×10-6cm/s,兩者滲透系數(shù)均不大,且堰基小于堰體,滲流計算水力坡降等值線見圖3,結(jié)果顯示,堰體內(nèi)浸潤線較高,出逸點水力坡降約0.30,出逸點高度約2.90 m。根據(jù)滲流計算結(jié)果,上游圍堰背水坡底部設1 m高貼坡排水,下游圍堰背水坡設3.5 m高貼坡排水,貼坡排水措施結(jié)構(gòu)共三層,依次為20 cm厚塊石層、10 cm厚瓜子片反濾層及土工布(400 g/m2)。
圖3 上游圍堰滲流計算水力坡降等值線圖
另外,圍堰背水坡貼坡排水以上均采用草皮護坡防護,圍堰迎水坡為防止波浪淘刷和雨水沖刷,以及一線船閘運行期間可能產(chǎn)生的漩渦,圍堰迎水面采用噴混凝土防護,噴5 cm 厚C20細石混凝土,噴混凝土面預留小孔洞,以適應水位變化。
在以往的工程項目中,堰體與直立墻面接觸,接觸面滲流的問題有時發(fā)生,嚴重時造成圍堰潰決,引起嚴重事故。工程中圍堰出現(xiàn)危及基坑安全的接觸面滲流問題時,經(jīng)常采取的措施為在迎水面加寬圍堰斷面或者采用反復灌漿的方式等,接觸面滲流后期修復增加了工程投資,且潛在風險難以從根本上解決。
工程上游圍堰設計最大擋水高度為13.93 m,下游圍堰設計最大擋水高度為10.70 m,擋水高度均較大,上游圍堰不僅保護復線船閘基坑又承擔蜀山泵站樞紐處防洪任務,不容有失,本工程為防止堰體與直立墻面之間產(chǎn)生接觸面滲流問題,提出一種新方法,即圍堰堰體與導航墻墻面之間采用復合土工膜(兩布一膜,800 g/m2)銜接,復合土工膜一端與導航墻墻面采用工程膠粘結(jié),粘結(jié)長度1 m,另一端伸入堰體內(nèi)3 m,上、下游圍堰與導航墻墻面接觸處理見圖4。
圖4 上、下游圍堰與導航墻墻面接觸處理詳圖
接觸面采用的工程膠既要滿足粘結(jié)度要求,又要滿足所處環(huán)境的耐久性要求。伸入堰體內(nèi)復合土工膜應呈波浪形埋設,不得繃緊,尤其是與墻銜接處的復合土工膜,應為堰體和墻體不協(xié)同變形預留充足空間,防止復合土工膜被撕扯破壞。
上、下游圍堰堰體與護底、護坡接觸面,在堰體填筑前,與護底、護坡接觸面均刷黏土漿處理,并及時覆土填筑。堰體與直立墻面接觸范圍內(nèi)的土體均采用小型壓實機械壓實,壓實應均勻。
水閘、泵站等水工建筑物建設,經(jīng)常需要破堤防施工,外河側(cè)圍堰洪水標準確定時,既要滿足施工導流設計要求,又要滿足該處堤防相應施工時段的防洪要求。在現(xiàn)有建筑物附近新建其他建筑物,施工導流及基坑支護等臨時措施工程投資占比往往較高,而前期主體結(jié)構(gòu)設計時容易忽視施工導流、基坑支護等臨時措施的重要性,給后期可預見的工程項目造成施工困難。工程臨時擋水建筑物洪水標準的確定以及水工結(jié)構(gòu)設計的前瞻性規(guī)劃思路可為同類項目提供參考。最后,工程采用的“復合土工膜”方案,為防止堰體與直立墻面接觸滲流提供了一種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