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與詩人傅元峰說一場“人話”

      2022-07-14 09:43:32劉肖瑤
      南風窗 2022年14期
      關(guān)鍵詞:工具性詞典漢語

      劉肖瑤

      “流行詞可能隨著使用人數(shù)的增加進入一個穩(wěn)定的‘公約過程’,在這之后,一個詞就被裝進了時代的詞典。”

      “但漢語的生命力恰恰是超出詞典、在經(jīng)驗之外的,是從詞典中走出來,又走回個體的過程?!?/p>

      因此,傅元峰并不擔心。

      與學者對話,總是擔心表述偏差,擔心冒犯某些學派的自有邊界。但傅元峰似乎不會給人產(chǎn)生這種擔憂的機會,他會壓制你。

      一些“提綱”之外、“非主流”的觀點和理論,傅元峰會在聽者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忽然講出來,不顧慮后果,叫提問者啞在電話那頭。

      這位讓人猝不及防的學者—傅元峰,是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被南大學生稱為“文字刺客”,著有《景象的困厄》《尋找當代漢詩的礦脈》等學術(shù)論作—這些可以從網(wǎng)上找到的信息,用傅元峰的話來說,屬于信息的“工具性”部分,是“檔案”和“百度百科”里乏味的東西。

      而漢語和信息的生命力,藏在個體的、私人的、無法復制的表達里。

      在采訪開始前,我向南大的朋友打聽了這位文學院的傅老師。有人說傅老師的“考試難得變態(tài)”,更多人則評論他“口語和書面語一樣莊重、優(yōu)美、簡潔,像是憑空開放的花朵”。

      采訪結(jié)束后,我對后者的評價深以為然。傅元峰說話就像寫詩,他的口語庫里儲藏著大量精準的詞匯,輔佐觀念自然流露,我不得不反復同他確認詞語的字形,等到錄音整理出來,就像是已經(jīng)修繕過的書面表達。

      前不久,在傅老師的一次網(wǎng)課上,有學生忘了關(guān)麥,與室友大聲討論:“你們看看,這傅元峰說的是人話嗎?”

      恰巧,我們這次談話的主題,就是以“人話”開頭的。

      今年年中,一篇題為《中文已死》的文章在社交平臺傳播甚廣。文章列舉了當今盛行于社會的各式“不好好說話”的流行詞匯,以證“中文”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污染和危機。

      對于這種唱衰,附和與反調(diào)皆有,而在一片爭議的喧囂與嘈雜中,一本悄無聲息出版的詩集《月亮以各種方式升起》吸引了我。準確地說,吸引我的是前言的一句話:“漢語在工具性盛行的年代依靠孤立的個體顯現(xiàn)其美的本質(zhì)。語言從來都不是一個集合體。從集合體出走的個體,調(diào)整其存在的精神格調(diào)并自愿成為漢語的安身之所?!?/p>

      詩集的作者,就是“70后”文青傅元峰。

      此前,他出版的一些文論、研究著作,大多被他“扔進了垃圾堆或塞進了儲物室”,只有這一本詩集他愛不釋手,即便它對一名大學教授評職稱等無甚益處,甚至可能會帶來負面效應。

      不止一個讀書人需要這個“無用”的東西,每一個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具體的人,孩童、工作者、上了年紀的人,他們都需要。

      傅元峰1972年出生于山東蘭陵,十年前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后在文學院研究中文和文學,回家關(guān)起門來,卻獨愛寫詩。

      得承認,在今天,詩,對于公共社會的表達是小眾,甚至被部分人視為空中樓閣。

      《月亮以各種方式升起》是一位朋友主動提出要幫傅元峰出版的,一切發(fā)生得有些莽撞。在此之前,寫詩一直作為他的一項個人活動,長久而私密地進行著。

      詩寫了十余年,傅元峰一度樂于使用“煙霞染月”這種詞—好像是美的,但其實是套路化的,是“務虛”的青春抒情。而真正具有美感的寫詩,是“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的否定”,是“成為自我的對立面”。

      當“身邊的事物都變得沒有了名字,耳邊的聲音都是陌生的”,而后獲得一種類似靈魂出竅的感覺,寫詩,是為了重新捕獲個體生活,為了給純潔的自我表達“招魂”。

      然而,對于我提出的“‘工具性’的反面是詩性”,傅元峰不以為然:“工具性包含了一種對于詩的拒絕,但人們將一些不屬于自己表達經(jīng)驗里的事物籠統(tǒng)地稱為‘詩性’,本身也是一種工具性的體現(xiàn)。”

      在社會生活中,漢語的“工具性”主要體現(xiàn)為“信息過載”,“語言為了絕對的、完全的表意存在”,社會沒有“小說”,只有“新聞”。

      但真正的語言,應該包含一份孤立的自我表達。“有時候你甚至覺得不是像你自己說的話,這就是美學的、詩學的那部分功能。”傅元峰認為,這部分帶來了語言的生氣,讓漢語成為“工藝品”而非“工匠品”。

      此外,作為一名教育從業(yè)者、基礎(chǔ)語文教科書編寫參與者,傅元峰更關(guān)注學院里漢語言教育的“工具性”。

      它體現(xiàn)為一種對技術(shù)性語言、歷史學教育的過度倚重,從中小學語文課堂到大學的文學院,都愛強調(diào)羅列知識、記背,講求歷史學的物盡其用,但“在文學院,當你成為一個歷史學家的時候,你的學問是最好的”。

      比如,大學課堂對《世說新語》的講授會強調(diào)故事里的人物、事件、線索,但在傅元峰看來,支撐《世說新語》藝術(shù)價值的恰恰是一種無形的“情態(tài)”,是文本里傳遞出來的“原汁原味的、未盡的日常生活”。他擔心,絕對的知識性壓制會拒絕美學,甚至拒絕生命。

      因此,人們需要詩歌,需要文學,它們啟自理性,誕生驚奇,超出文字之外,又最終回到文字上,且它們不受文化水平限制,一個文盲和一個三歲孩子一樣可以寫詩。

      這是傅元峰的親身經(jīng)歷。女兒三歲那年,有一天在家中陽臺上,小丫頭忽然對著盆栽冒出一句:“事實上,每個人都拿著花?!?/p>

      一句無厘頭的童囈觸發(fā)了傅元峰,有一種神秘的東西悄然產(chǎn)生了,他隨后隱秘地抒情:“我在語言中有了貪念,生動起來?!?/p>

      還有一次,幼兒園老師教了“奶奶”“外婆”等親屬的稱呼,女兒回到家后,看著奶奶的遺像,對傅元峰突兀道:“傅元峰,你媽給你寫信了,讓你多喝水。”這句話也成為了傅元峰的一行詩。

      女兒的語言天賦就像一只精靈那樣,游走于尚不設(shè)規(guī)則的世界,激活了一個成年人對熟悉世界的陌生感。

      生活的神性,或許恰恰就藏在那些童年或暮年的囈語里,藏在那些人們平常不重視、看不起的罅隙里。

      “中文已死”—這四個字簡直老生常談,年復一年,成為一種直指潮流語言的現(xiàn)代性唱衰。

      對此,傅元峰只想用兩個詞評價:駭人聽聞、嘩眾取寵。

      平時在生活中看到“笑不活了”“絕絕子”“咱就是說”“yyds”,他不會擺出一個中年文學衛(wèi)道士的姿態(tài),而是觀望,然后接納?!懊總€人都有自由言說的權(quán)利,任何語言現(xiàn)象都是在語流當中自在形成,有它的合理性?!?/p>

      不否認,一部分人呼吁警惕中文“瀕死”,是一種從善意出發(fā)的危機意識,但傅元峰對中文的絕對信心,來源于漢字的“自在”和“忍受力”。

      “漢字是一種很奇特的容器,攜帶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經(jīng)驗,只要漢字在,漢語就形成了一個很難消除亞文化的區(qū)域。

      ”如何理解這種“亞文化區(qū)域”?比如,漢字在被文學化后會構(gòu)成一個語篇語段文本,滋生出獨特的有聲力量,“如果遇到一個優(yōu)秀的語言主體,它很快就可以復活”。

      因此,“你可以把一本書損毀,可以進行一個寫作和閱讀的限制,但無論怎么樣,漢字形成的亞文化區(qū)域?qū)嶋H上是很難被清除的”。

      實際上,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詞,不僅有形容詞,也有名詞,比如今天的“內(nèi)卷”“996”“躺平”,比如上世紀末的“下?!薄叭f元戶”等,傅元峰蹚過它們,也見證著它們的批量復制與逐次消失,并得出結(jié)論:“詞語的拼貼組合和流行方式都是社會的現(xiàn)狀和思潮的一個言語的取樣,是具有語言學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的?!?/p>

      他曾經(jīng)也旗幟鮮明地反對流行網(wǎng)絡詞匯,比如“屌絲”,他認為這種詞雖然攜帶了一些社會情緒,但對漢語的美有一種“降格”,有了一種污染。

      如今,他的想法溫和了許多。因為流行詞不僅是一個名詞、一個說法,同時也是一種信息傳達?!八鼈儗崿F(xiàn)了我們在(漢語表達)其他方面缺失的代償,表達了一種默契,帶來‘相視一笑’‘親切感’‘熟悉感’,具有復雜的人類學研究價值?!?/p>

      總之,“漢字就像一條生命力旺盛的大河”,在傅元峰看來,“可能會匯入污濁的支流,但它最終會澄澈回來”。

      而真正值得擔憂的,或許是當潮流詞匯被更多人信手拈來,個體話語長時間被剔除于高效能的傳播需求,逐漸會造成一種“自我話語結(jié)構(gòu)”的消失。

      當一個年輕人把自己的個性化表達都交給這些詞語,看上去“他們有了自己的一個語言區(qū)域,有只有互相能聽懂的潮流用語,幾乎成為了一種方言,但本質(zhì)上,他們還是被裝填在一種‘可疑的恰當’中”。這也是一種去生活的、去個性的“自我迷失”。

      2009年,傅元峰與詩人于堅在南京大學開了一場座談會,叫“尋回日常生活的神性”?,F(xiàn)代化鼓勵人們?nèi)ミ^一種觀念性的生活,文化、文學的神性被留在紙上,現(xiàn)實生活細節(jié)消失了。用傅元峰的話來說,是“被觀念和意義的日常生活遮蔽與損毀了的語言的神性”,這是要不得的。

      傅元峰補充道,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和傳播方式的變化,潮流詞匯的傳播效率、拼貼組合的速率都在劇烈更新,逐漸可能會進入一個語言的“公約過程”,即一個說法被越來越多人使用,從小眾到大眾,最后被裝入時代的詞典。

      但漢字的生命力,恰恰是超出詞典以外的,是從詞典中走出來,又走回個體的過程。在傅元峰看來,漢語之美是遠離標準化詞典的,是一個個體不可復制的聲音、姿態(tài),就像每一片樹葉的不可復制。

      真正的、有個性和自主意識的表達,就是要使用詞典以外的,用那些“不屬于自己的、不屬于經(jīng)驗里的事物”。

      2016年,湖北女詩人余秀華憑借《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走紅。傅元峰在朋友圈里讀到了這首詩,讀完第一遍,他立刻感受到一種撞擊,“詩不錯”。

      不過,他不喜歡那篇文章的標題,將“腦癱患者”“農(nóng)婦”等標簽都拼貼了進去,“強調(diào)了她的病痛”。

      在傅元峰看來,余秀華的詩愛被人們談及,根本上是因為她提供了一種“稍高于日常生活的、超越世俗性的美”,強調(diào)其生活境況形成的特殊性,不過是為了造成閱讀反差,把詩人打造成“詩人商品”。

      微信平臺化后,公眾號閱讀成為國人閱讀生活的重要形式,傅元峰曾在2017年一篇評論里談“朋友圈閱讀”的“文化延播效應”。

      移動虛擬社區(qū)不再是簡單的傳播介質(zhì),而是具有了強烈的主體性,單向迎合或暗合偶然讀者群閱讀的惰性欲求,幾乎不支持閱讀中斷以后才能發(fā)生的凝視和凝思時間,觸發(fā)了藝術(shù)傳播的變革,也是我們在爭論“中文死不死”的今天,更值得警惕的。

      現(xiàn)代生活充斥著碎片化的語義、影像,很繁復,但也很扁平。在高速運轉(zhuǎn)的傳播能耗當中,我們會警惕陷入某種“景觀社會”,即一個人的生活被全面的表象支配,過量信息的無處不在,給孤立的現(xiàn)代人帶來整合與統(tǒng)一的錯覺。

      如果一個人完完全全投入爭論,投入了對概念、立場的爭奪,它就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心理問題,會讓人陷入焦慮。傅元峰認為,這是一種對“人”的背棄。

      “在對新聞的閱讀中,人會形成兩個自我。一個自我在旁觀時產(chǎn)生了自己的情緒和表達欲望,偶爾也會參與討論,甚至大聲爭辯;另一個自我則旁觀‘自己’,不斷撤離問題中心,將視域放長,看到更宏大的、外圍的世界,達成一種對于世界和自我生存的重新確認。”

      在傅元峰看來,無論是閱讀新聞還是評論熱點,創(chuàng)作或勞作,都得“允許更多經(jīng)驗之外的事物進入你的生命和生活”。

      “哪怕看一個很熟悉的事物、很熟悉的人,也要盡量安靜地停下來想一想、看一看,從普遍的潮流當中停下來,想一想自己應該待的地方”,在緩沖的片刻中,人有了屬于自己的空間,有了“加載”和“內(nèi)飾”。

      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對“經(jīng)驗”與“陌生”的距離進行拿捏與把控,正如我們開頭所說的,需要對“工具性”與“詩性”進行平衡,對“自我”不斷反復確認。讀新聞如此,寫作、教育亦如此。

      從教十余年,目前傅元峰的學生以“00后”為主,他普遍感受到年輕人身上有一種“局促的個性”:既是個性的,又被束縛著。

      “他們普遍意識到,要成為一個特別的人、個別的人,要保持自己的個性思維,不簡單地認同家長老師;可能看起來與眾不同,但本質(zhì)上仍處于一種無頭蒼蠅的個性表達中,沒有自己的判斷力、思考力,沒有風格?!?/p>

      用傅元峰的話來說,這是一種“技術(shù)化的個性”,個性的發(fā)展沒有去向,思想的發(fā)展得不到交代,最終體現(xiàn)為“為了反抗而反抗、為了不同而不同”。

      2019年夏天,一部院線國產(chǎn)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備受好評,傅元峰去看了那部電影,并覺得它恰好代表了“95后”“00后”年輕人那種“無處安放的個性”。

      “哪吒是頑劣的、反叛的,但它最終被收束了,納入了一個‘他者’的成長。反過來看哪吒的玩鬧,發(fā)現(xiàn)就是一種很壞的玩鬧,沒有任何先鋒價值,它不是‘文學’?!?/p>

      “昔日頑童今何在?在我們的文化里,頑劣是需要被修改的”,因此,對于培養(yǎng)真正具有個性、具有思考力的審美,一代人還得繼續(xù)跋山涉水。

      至于當下能做的,可以從腳下的這一步開始?!安灰萑雽χR霸權(quán)的迷戀,不必追求機械的博聞多識。最重要的是,你是不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在泛濫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中,你自己在哪里?”

      猜你喜歡
      工具性詞典漢語
      學漢語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共生——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培養(yǎng)
      新課程對教師的新要求——兼談語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14
      米沃什詞典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0
      追劇宅女教漢語
      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詞典例證翻譯標準探索
      從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讀《林黛玉進賈府》
      中學語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20
      大连市| 鹤山市| 崇礼县| 长岛县| 重庆市| 高青县| 清水县| 灵石县| 常山县| 崇仁县| 遵义市| 泌阳县| 营山县| 宁阳县| 临漳县| 建湖县| 辽源市| 扬中市| 绥滨县| 黎川县| 无极县| 沾化县| 蒲城县| 周宁县| 清原| 铜梁县| 德兴市| 通河县| 石棉县| 旺苍县| 望奎县| 铅山县| 专栏| 桃源县| 荔波县| 扎兰屯市| 天峻县| 绥江县| 双鸭山市| 定西市| 临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