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義
灌溉地防護林營造的意義及技術分析——評《灌溉地造林》
莊子義
(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突泉鎮(zhèn)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 興安盟 137500)
由于氣候干旱、降水較少,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人們?yōu)榘l(fā)展農業(yè),往往需要引水灌溉,以保障農業(yè)的產量,逐漸形成了以灌溉系統(tǒng)為主的灌溉區(qū),稱之為灌溉地或者灌溉農業(yè)。但是由于氣候條件,蒸發(fā)旺盛再加上其他原因容易導致灌溉系統(tǒng)遭到破壞或者降低作用。根據(jù)人們的經驗和科學家的研究,在灌溉地營造防護林對于發(fā)展農業(yè)、提高產量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在灌溉地營造防護林需要一定的技術條件,文章主要探討這2 個方面的內容。
《灌溉地造林》一書是由蘇聯(lián)作家B.B.列別捷夫編著,孫一唐翻譯,中國林業(yè)出版社于1959年出版的一本為從事灌溉地造林的工作人員編寫的實用的參考書,對于灌溉地營造防護林以及發(fā)展灌溉農業(yè)有著重要的意義。該書由5 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對于渠道、池塘、水庫的防護林的意義進行了基本的介紹,重點介紹了防護林帶的作用以及經營價值。第二部分對灌溉地和水庫點防護林的造林設計知識進行了介紹。第三部分介紹了在灌溉地山營造防護林的樹種知識。第四部分介紹灌溉地和書庫防護林中喬灌木樹種混交方案。第五部分對于防護林的營造技術和培育技術進行介紹,包括整地、苗木、造林日期和技術、補植等內容。
縱覽全書可以看到作者在編寫本書時做了比較詳盡地調查,灌溉地防護林營造的相關數(shù)據(jù)較為詳實,有著較為準確的科學依據(jù),是一部比較實用的工具書,為灌溉地防護林的營造提供重要的價值。作者首先介紹了在一些灌溉地防護林營造的意義,主要有以下3 點內容。第一,防護林的防風作用。作者借助一些具體的實際案例和數(shù)據(jù)展現(xiàn)出了在不同時期防護林對于灌溉地的保護作用,即一方面能夠防止風沙侵蝕灌溉水渠,另一方面也能起到保護農作物的作用。第二,防護林的積雪作用。灌溉地的積雪對于農業(yè)發(fā)展意義重大,能夠補充水分,是一次灌溉水分的50%或更多。防護林的營造能夠增加積雪層,是無林地的2 倍之多,同時積雪層的存在能夠緩解土壤在冬天的凍結情況,并且在春天解凍之時,大部分雪水都能被土壤吸收。第三,防護林能夠直接影響到收成。灌溉地要比非灌溉地蒸發(fā)旺盛,再加上干旱和大風的影響,農業(yè)的收成會受到直接的影響。防護林的營造能夠降低土壤水分的蒸發(fā),涵養(yǎng)水源,增加土壤的濕度,延長灌溉的間歇期,在很大程度上會增加農業(yè)的收成。
防護林的營造對于灌溉地的農業(yè)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價值,因此在灌溉地營造防護林應該作為其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工作,而營造防護林需要一定的技術才能完成。本書對于防護林的營造技術和培育技術進行了介紹,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營造技術。營造技術的介紹被分為整地、苗木、造林的日期和技術、樹苗的應用、補植等部分。其中,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因此需要將雜草清除和保持土壤的疏松狀態(tài)。苗木種類的選擇也是關鍵,書中講到可以利用1~2 a 生的實生苗,楊樹、柳樹等都是基本的苗木,同時也介紹了在運輸過程中如何防護苗木以保障苗木的成活率。造林一般選擇是在春天,且要在5~6 d 內完成,從而保障苗木的成活率。書中對于人工種植和機器種植技術也進行了詳細地介紹。要根據(jù)灌溉地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種植樹苗,主要是在樹苗的株距和種植的洞穴深度有所不同,同時樹苗的培育年限也是需要關注的內容。而補植的主要目的是彌補樹苗的死亡,樹苗的死亡率在5%~10%需要進行補植,在第二年春天用發(fā)育好的2年生樹苗,且和原先一樣的樹種進行補植。第二,培育技術。幼林撫育,主要是進行除草和松土,隨著樹苗的成長這一工作的次數(shù)可以減少。撫育期的間隔主要是根據(jù)雜草的程度和土層結皮的情況來定。幼林灌溉,灌溉的量主要依靠的是城市和公園植樹的經驗來定的。
莊子義(1977-),男,內蒙古興安盟人。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yè)。